美术课中评价任务有效性的七个观察内容

2016-04-10 20:52麻白娟郑州市郑东新区美术教研员
少儿美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美术目标指标

■文/麻白娟 郑州市郑东新区美术教研员

美术课中评价任务有效性的七个观察内容

■文/麻白娟 郑州市郑东新区美术教研员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关键环节,如何确定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任务有效,需要借助课堂观察量表进行专项的课堂观察。依据专业的课堂观察框架,结合美术课教学特点,课堂教学评价任务的观察量表可以从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时机、评价语言7个方面的32个观察指标进行设计实施,对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任务的实施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与记录,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客观翔实的数据与实证。

有效 评价任务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量表观察内容 观察指标

美国评价专家斯蒂金斯指出:任何课堂教学质量最终都取决于该课堂所运用的评价的质量。当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评价任务能准确获取学习目标达成所需的相关信息并有效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时,这节课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一个关键环节。而面对我们教师精心设计的评价任务,面对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如何确定其有效性,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课堂观察就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要观察课堂就要有“抓手”或“支架”,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课堂观察框架(第三版)》中把课堂观察的框架主要分为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其中维度2是教师教学,包括环节、程式、对话、指导和机制五个观察视角,依据这一部分,我们从教师教学的对话、机制观察维度入手,对美术课堂中教师评价任务是否有效、有何特点进行了实践研究。

围绕研究问题,依据课堂观察框架,按照观察点应具有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三个原则,在经历反复的探索、实验、研究讨论中,观察量表经过了三次大的修改,最终确立了7个观察内容、32个观察指标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任务观察量表。

一、评价目标——观察评价的匹配性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评价任务的实施最终目的是为了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改善、调整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因此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必须是一致的,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避免无效评价。

首先,观察评价目标主体与学习目标对应的主体是否一样,是否符合美术课程标准。其次,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有着同样的认知要求是其一致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中需要的认知要求应该与学习目标中的要求一样,如学习目标1中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知道版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果教师设计的评价任务是道选择题,那么学生要正确完成它就必须知道版画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是什么,这其中学生完成任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学习目标1中认知要求是一致的,即在期望学生“应当知道什么”和“应当做什么”目标上是匹配的,这样的评价任务检测才可能保证有效。我们在实际课堂观察中,需要对照授课教师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设计来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其与对应的学习目标内容是否一样,是否有着同样的认知要求,也就是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目标、评价任务与实际课堂中的评价任务实施中的内容、认知要求、目标是否高度吻合。一般情况下,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不超过3条,所以就设计了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2、学习目标3三个观察指标,当然有些时候一个评价任务也可以同时完成对两个学习目标的检测。

二、评价对象——观察评价的层次性

评价任务的实施是为了获取目标达成所呈现的信息,以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所获取的信息应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而非仅对优秀学生或爱好美术学习的学生进行评价反馈。

选择评价对象,影响着我们评价任务实施后的反馈结果是否具有广泛性。一方面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除了学习目标中有特殊的要求外,通常我们的学习目标制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全体学生都应该达到的,我们的评价任务对象应该涉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少也要涉及好、中、差三类学生。另一方面,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的评价任务对象也要关注不同表现、不同风格的学生。特别是在美术课堂中对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进行评价时,更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标准实施评价,只有这样我们的评价反馈才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表中设计了4种行为化观察指标,一种是举手的,这种通常代表优秀的学生、爱表现的学生、有信心的学生;不举手的,通常可以看作不善言语的学生、答题没有把握的学生和不会的学生;两者都有,一般则代表教师关注到了绝大多数学生;全体学生,是指在这个环节中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任务中,教师关注到了所有学生,对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评价反馈。此外在观察实施中,观察者还应留意被观察教师评价的学生的位置,是否关注到了两侧、后排及前排的学生。

三、评价主体——观察评价的多元化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也从一个角度体现着教师的评价理念,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在凸显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课堂中评价并非教师的专利,新课程理念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进一步促使学生变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另外,美术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美术教学中大量的评价任务涉及学生的自我体验与感知欣赏能力,也决定了美术学习中通常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个人体验和感官经验千差万别,欣赏同一幅作品,学生的感受、喜好、观点都各不相同,也正是这样,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保护和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评价任务中应更凸显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学生的自评。把评价主体作为一个内容进行观察,一方面观察到的教师行为能体现出教师是否拥有正确的评价理念,是否做到了知行统一;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评价任务的有效性,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和绝对话语权,使我们的评价效度更高。观察内容的3个指标分别是自己、同学、老师,即以自己为评价主体、以同学为评价主体、以老师为评价主体,只要评价标准清晰明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是完全可行的。在美术课堂中,观察者可以直接观察记录到教师评价任务中评价主体的选择,观察指标具有直观的行为性。

四、评价方法——观察评价的一致性

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是评价与学习目标一致性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教师课程素养的一个方面,同时评价方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我们一直改进的方向、追求的目标。因此,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否与学习目标匹配,能否准确获取与学习目标达成相关的信息,则是决定着教师评价任务是否有效的关键问题。

不同的评价方法有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制订适当的评价方法,以保证评价的效度。4条观察指标分别对应着4种评价方法:交流性评价、选择性评价、论述式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不同的评价方法针对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如交流性评价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提问式评价,具体包括倾听、讨论、问答、对话、口头测验等;选择性评价主要包括填空题、正误题、组合题、选择题等,这两种方法较适合对知识和观点、推理能力学习目标的检测,但对表现性技能和创作能力的学习目标则不太适合,其中在美术学科中交流性评价会经常用到,选择性评价相对较少些。当侧重对学生的表现性技能和创作成果的能力进行评价时,则可用到表现性评价,如让学生运用所学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或者合作创作一幅有创意的线描作品等,同时牵涉到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教师要分条制订评价标准,以保护学生的创意与个性发展。论述式评价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比较题、开放题等,可以对知识和观点、推理能力、创作能力和情感等学习目标进行评价检测,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通常会让学生对两幅作品进行比较,特别在中学的鉴赏课教学中,论述式评价常常用到,如让学生写出300字的作品评述等。

总体来说,根据三维目标的特点,学生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应知”和“应会”,“应知”比较适合用交流式评价或纸笔测试来评价,“应会”比较适合用表现性评价。实践性和体验性是我们美术教学的特点,那么除了交流性评价外,我们的美术课堂应更多地加入表现性评价和论述式评价,既提高了与目标的匹配度,有效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又丰富了评价方法。

五、评价内容——观察评价的表述性

评价内容的表述是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评价的一个主要过程。鉴于目前美术课堂中教师总是不由自主地重复学生的答案,或迫不及待地自问自答,又或者满堂飘着“真棒”“真好”“不错”“了不起”等单一枯燥、缺少针对性的评价内容,教师讲得顺口,学生听得乏味无感觉,更起不到有效检测或引导的作用。由此可见,不但要观察评价内容,还应制订较为详细的观察指标。

根据日常听评课情况及课标要求,从教师评价内容表述入手,设置8个具有一定层次性的观察指标。其中无评价直接进入下一环节、重复学生答案、打断回答、自己代答这4种行为都是无效评价,也是目前听课中常常看到的。第5个指标“划分等级或符号标记”的评价内容表述比前4种稍好一些,实际课堂中常用等级或“五角星”“笑脸”“红心”等符号对学生进行评价表达,虽然具有趣味性,但缺少针对性评价;第6个指标“鼓励、称赞、表扬学生”则是指除了对学生进行这些认可外没有别的评价内容,这一评价也是缺少针对性评价,与指标5基本上处于同一个水平;第7个指标“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指出优缺点”则较为专业,教师心中始终有学习目标,能根据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指明优缺点,获取有效信息,既明确具体又科学有效;第8个指标“不仅评价结果,还评价过程”,即教师在评价内容表述中不仅关注了结果,还关注了过程,关注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学生在学习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与情感,在美术学习与创作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是对学生多点评价的体现。

六、评价时机——观察评价的技巧性

评价时机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技巧,什么时间评价看似是个简单的问题,却蕴含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技巧。不同评价时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针对不同教学情况应做不同选择,有经验的美术教师在设计实施这些小细节的时候往往较为出色,对讲授和引导程度的把握尤其显得娴熟、精致。及时评价有助于学生少走弯路,提高思维有效性、流畅性,也可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延时评价则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抛砖引玉,引导其多思考、多交流,因为有些时候思维启动过程中的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边答边评一方面可用于针对不爱表现或内向的学生,使其在教师的不断评价中得到鼓励、认可与引导,使这类学生敢表达、愿意表达,另一方面也可用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中分层分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考虑到这一点,便把评价时机作为了第六个观察内容,并制订了答完即评、边答边评、延时评价和评价缺失这4个观察指标。

七、评价语言——观察评价的独特性

教学评价语言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师生良好沟通、融洽师生情感交流和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优秀美术教师的评价语言总是让学生记忆犹新、收获颇多,即使是批评或否定,也能做到于无痕中传达着浓浓的真情,充满个人特色的评价语言无疑也是课堂中的一抹亮丽风景。因此把评价语言的风格特点作为第七个观察内容。教师的评价语言除了具有常规的表述清晰明确、通俗易懂、语速语调适中之外,结合美术学科的愉悦性性质和关注学生对美的感受的特点,观察指标主要注重语言的情感美,以观察授课教师的评价语言更倾向哪种风格。如指标2中的亲切质朴,指标3中的生动活泼,指标4中的幽默风趣,指标5中的机智巧妙,指标6中的丰富的肢体语言。以上指标除了可以观察记录一些关键词语外,还可以通过对教师评价语言的整体感受而进行反馈。

评价任务观察量表中的前五个观察内容主要是对评价任务是否有效进行观察研究,后两个观察内容则倾向于对教师评价任务实施的个人特点和风格的观察研究。

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标准的美术教案中评价任务的设计研究+JCJYC151501017

猜你喜欢
美术目标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