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年味

2016-04-10 23:30顾珺涵
创新作文(小学版) 2016年36期
关键词:年饭年味味儿

◎顾珺涵

外婆家的年味

◎顾珺涵

提到过年,我最喜欢在外婆家过年了。我家在江苏海门市。小小的海门有两种方言,过年也有两种习俗。爷爷奶奶是沙地人,过年无非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个饭,年味不浓。外公外婆是通东人,过年格外讲究,年味十足,让我期待不已。

我们通常在大年三十晚去外婆家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然后回自己家,到年初二中午再回外婆家吃年饭。外婆家的年饭很讲究,就拿赤豆饭来说吧,一定要盛得满满的,上面放四个糯米圆子,外婆叫它们“团圆”,“团圆”上再放两块糕,名叫“红印糕”。这红印糕也有讲究,因为糕与“高”谐音,含有“红运高照”的意思,很吉利。外公说,红印糕一般用米粉蒸成,先用水将米粉拌和;接着将粉料过筛,盛到四方形的糕笼里,用刮板刮平,并用刀划成方形糕块;最后用涂上红色食用色素的印在糕上印上红印。印上的字一般有“吉星高照”“福禄寿喜”“招财进宝”“状元及第”等吉祥话。红印糕也是过年用来祭祀祖先的供品呢。“团圆”里面包裹着红糖,红印糕上也放了一勺红糖,寓意生活甜甜蜜蜜、红红火火。吃年饭时,配的菜都是有着好口彩的,如豆腐寓意头富,荠菜寓意聚财,线粉寓意长久……

吃完年饭,我喜欢到街上逛逛,因为这个时候最热闹。街上有不少民间艺人在表演,甩龙灯、舞狮子、跳财神等,增添了浓浓的年味。我常常跟着表演队伍,目不转睛地观看表演。表演的队伍来到谁家,主人都很开心地给红包。听妈妈说,以前大家都不富裕,一些穷苦的人在这个时候会穿戴整洁,挨家挨户上门说着吉利话,称为“跑发财”。遇到这样的事情,主人家在新年里是不能回绝的,还要多给些米糕、馒头等。

通东地区的新年里,到处都是红通通的,家家户户门上贴着喜庆的春联,门前挂着火红的大灯笼,门口铺着厚厚的鞭炮屑,而且会在门楣上贴门钱子。门钱子是一种刻纸,一般五张彩纸为一套,内容也是吉祥喜庆的。

妈妈说现在过年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讲究了。她小时候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吃完年夜饭后的“打囤”习俗尤为精彩。“打囤”就是用塑料包装袋装生石灰粉,再用绳子扎紧提在手里,从门口到外面进出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把石灰包往地上顿,一顿一个白灰印,也称“稻囤”,期盼来年五谷丰登。接着就是全家人一起守岁,守岁的时候灯火通明,可以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零食,如小麻团、糖枣、脆饼等等,让人回味无穷,大家会一直等到新年钟声敲响才入睡。大年初一,吃过早饭,一家人就去庙里上香,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去庙里的路上,穿着新衣的人们成群结队,有说笑笑,喜气洋洋。

如今大家都富裕了,丰盛的年夜饭反而没有了足够的吸引力。以前连夜蒸馒头、蒸糕、炒花生、炒蚕豆这些让人兴奋的事情也成了历史。

听着妈妈的话,我真羡慕她的童年,记忆里的春节都是热闹而又甜蜜的。现在的年味渐渐不如以前的那么浓了。虽然年味在变化,年俗在发展,但不变的是团聚。只要一家人聚在一起,那就是过年最快乐的事儿。

大街小巷里散发出的浓浓年味儿,我们走在路上都能闻得到!快来说说你闻到的年味儿吧!

浙江慈溪市龙山镇三北小学张坤:外婆将腊肉放在火上烤,在火焰的“亲吻”下,腊肉直往外冒油,油滴在火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飘出一阵阵香味儿。这就是年的味道呀!

广西柳州市景行小学(东校区)092班秦江昊:只见“魔术师”用汤勺舀了半勺糖液,然后时快时慢、时轻时重、时左时右、时上时下地把糖液滴在一块玻璃上。“魔术师”那双手不停摆动,几条柔和的糖线交叉排列,不一会儿,小鹿的头部出来了,紧接着,身子、腿、蹄子、尾巴相继出现,几分钟以后,一头栩栩如生的黄糖小鹿就画好了。糖画的味道,就是年味呀!

年是令人期待的,它是家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在你眼中,年又是什么味儿的?快来信,和全国的小朋友分享吧!

◆江苏海门市东洲小学五(7)班

指导老师:金红梅

猜你喜欢
年饭年味味儿
虎年春来年味儿浓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土味儿”拼多多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馒头里的年味
春节“爱”字歌
味儿
接年饭
海坛年味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