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2016-04-11 20:52刘晓颖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抗挫能力培养探究小学体育

刘晓颖

摘 要:根据有关调查的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小学生应对各种挫折时的能力较差,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的推行,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课程,小学体育的教学自然也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小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抗挫能力培养进行了认真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体育;抗挫能力;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2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现在很多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宠爱,使得孩子出现缺乏意志力培养的众多问题。小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人带着这个问题特参加了《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实践研究》科研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收益很大,下面就这一问题探讨如下。

一、当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当今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沉浸在“四二一”温暖怀抱之中,充满了溺爱、迁就、包办代替的氛围,是在“蜜水”中泡大的一代,很少饱受挫折的滋味和失败的痛苦。因此,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他们更容易在生活上、学习中遭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缺乏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承受能力较差。小学生从入校之日起,就频频面临着考试、师生关系等诸多的压力。尤其是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发展,在他们不断向周围生活环境进行自主探索时,会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各种矛盾,难以避免地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健康心理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受挫后的反应

1、异常暴躁。攻击是挫折的结果,由于挫折的存在,会引起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比如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输了,部分观看的学生就会因挫折产生愤怒的情绪,会对造成失败的关键人物和事物进行攻击,如骂他们没有用或者裁判不公平,向场内投掷瓶子等物品。

2、忧郁低落。在体育活动中,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失败或跟不上集体配合的要求经常遭受同伴们的指责,也会慢慢地失去信心,在情绪上出现不稳定、忧虑、焦急现象,但是他们一般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而是经意志力压抑愤怒的情绪,在表面上出现一种无动于衷的态度,而内心又很在乎别人的评价,长期压抑欲望、情感和思想,转入个人潜意识中,就会变得非常的敏感与脆弱,有损身心健康。

3、掩饰逃避。个人不敢面对自己遇到的挫折情景,就产生逃避。体育教学中的考核、达标无疑是对身体素质差学生的一种考验。如跳远、400米跑等项目对肥胖儿童学生来说,是一种难以达到要求的困难项目,长时间的努力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就会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以身体不舒服等各种理由为自己的逃避掩饰。

三、培养抗挫能力的措施

1、使每一名体育教师重视对学生抗挫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负责对每一位学生的教学工作。因此先使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要性,才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抗挫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通过讲解和动作示范,就会让学生产生对运动的热爱,同时在运动中也极大地提高了抗挫力的锻炼,还通过运动培养了坚韧的体魄,锻炼了心智,也丰富了学生的人生。

2、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意识。小学生因为心智尚未成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会更容易产生意志消沉和无所适从。目前我国小学生自杀的案例近年来不断增高,这就凸显了当前孩子抵抗外界压力的能力明显偏低,甚至几乎没有,从而当面临压力时,往往采用极端手段。因此,对于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意识,提高小学生的意志力。每个小学生所能承受的困难抵抗力不一样,心理素质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面临困难时做出的行为表现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应当针对每一位孩子的特点积极帮助学生寻找各自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应对挫折。这样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抗挫能力。如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在传接球的简单动作中没有做好,看着别人的准确传接球,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导致不自信,从而越来越不敢做动作,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这项运动从而放弃。对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如传接球的动作再规范一些、准确性再提高一些等等。

3、通过体育实践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如何,需要通过体育实践来证明,这不仅对于学生抗挫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这对于其增强信心、强化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如在接受足球训练后,教练带队参加区小学足球比赛,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其相对位置,有些学生善于进攻,有些学生善于防守,有些学生体能较好,可以大范围跑动。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优势和缺点进行定位,并对学生的比赛过程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记录每个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不足。对于长处要不断强化,而对于不足在以后的锻炼中加以改进,以促使其更好地应对足球比赛。通过开展体育实践,可以促使学生在比赛中感受竞争,强化抗挫折意识,不断总结应对策略,以提高抗挫能力,最终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体育本身决定了人们在从事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各种挫折和失败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因此,在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并及时把握和调整学生受挫后心理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建设,科学合理地实施挫折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体魄强健、坚忍不拔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抗挫能力培养探究小学体育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