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微生物处理丙烯腈化工污水的脱氮技术研究

2016-04-11 07:19梁传富吴云蕊张北屿董红红刘思琪张忠智宋昭峥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6年2期
关键词:碳氮比

梁传富,吴云蕊,张北屿,董红红,许 谦,刘思琪,张忠智,宋昭峥

(1.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大连设计分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0;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丙烯腈化工污水的脱氮技术研究

梁传富1,吴云蕊2,张北屿1,董红红2,许谦1,刘思琪2,张忠智2,宋昭峥2

(1.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大连设计分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0;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摘要:设计一套小型脱氮反应器及后好氧反应器连续装置,采用包埋固定化富含反硝化菌的活性污泥(固定化颗粒),通过改变碳氮比(C/N,0、0.3、0.4、0.5、1.0、1.2)、水力停留时间(HRT,18 h、12 h、10 h)优化固定化微生物处理丙烯腈化工污水的脱氮技术。结果表明,当C/N=1.2、HRT=10 h时,出水总氮<10 mg·L-1,总氮去除率达95%。为丙烯腈化工污水生物强化脱氮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后续中试及现场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丙烯腈化工污水;固定化颗粒;碳氮比;水力停留时间;反硝化脱氮

丙烯腈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可用来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丙烯腈化工污水水质成分复杂,含多种有机化合物及有毒有害物质[1]。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其中炼油、氮肥等行业属于重点整治对象,2016 年底前将取缔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传统生物脱氮方法效果不佳、能耗大、费用高。采用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可将微生物局限于特定空间内,保证微生物活性,并且分离了生物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HRT),使生物停留时间可以无限延长。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且能够连续、反复使用[2]。

某炼厂采用序批式生物强化脱氮池处理丙烯腈化工污水,水力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出水总氮>100mg·L-1,脱氮效果欠佳。针对这一特点,作者对现场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设计了一套小型脱氮反应器及后好氧反应器连续装置,投加一定比例的包埋固定化富含反硝化菌的活性污泥(固定化颗粒),通过调节碳氮比(C/N)、HRT来降低出水总氮,拟为丙烯腈化工污水生物强化脱氮提供理论依据。

1现有装置运行现状

某炼厂采用水解酸化、气提循环生化、臭氧催化氧化等对丙烯腈化工污水进行脱氮,本实验从其各个节点(1#调节池出水、水解酸化池出水、气提循环生化出水、臭氧催化氧化出水、2#调节池出水和脱氮池出水)现场取样,然后测定各节点污水的COD、总氮、氨氮、硝氮、亚硝氮、凯氏氮的浓度,取3次测定的平均值,考察脱氮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测定方法为:COD采用COD快速测定法;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硝氮采用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亚硝氮采用国标亚硝酸盐氮测定分光光度法;凯氏氮采用国标凯氏氮测定。

表1某炼厂生化处理装置各节点水质/(mg·L-1)

Tab.1 Water quality of different phases in biochemical treatment process/(mg·L-1)

由表1可知,丙烯腈化工污水经过水解酸化、气提循环生化、臭氧催化氧化等过程,COD<50 mg·L-1,但是臭氧催化氧化出水进入2#调节池,通过低氮污水稀释、脱氮工艺处理后,脱氮效果不明显,出水总氮>100 mg·L-1。

2材料与装置

2.1材料

固定化颗粒是由高分子材料包埋而成的3 mm×3 mm×3 mm (长×宽×高)的立方体胶状颗粒,呈暗红色,表面光滑,机械强度好。

2.2装置(图1)

脱氮反应器高0.85 m,直径0.15 m,有效容积15 L,固定化颗粒填充率20%,该反应器主要发生反硝化反应[3]。后好氧反应器根据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的原理设计,由2个同心圆筒构成,内导流筒作为上升区,在导流筒底部曝气,两筒环隙为下降区,同时挂满丝状填料,以期达到脱碳、降低COD 的效果。

图1 实验装置

2.3工艺流程

污水由进水泵从脱氮反应器底部泵入,营养液由营养泵从脱氮反应器底部泵入,与固定化颗粒充分接触,发生反应。污水从脱氮反应器出水口流入后好氧反应器,与丝状填料充分接触,最终从出水口流出至出水箱。

脱氮反应器外增设循环泵,使污水充分混匀,与固定化颗粒充分接触,抑制固定化颗粒表面气膜的形成。空气由气泵鼓入,通过玻璃转子流量计监测空气流速,保证后好氧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脱氮反应器和后好氧反应器均由夹套水浴保温,水浴由外接的恒温水箱加热并泵入夹套内,控制反应器内温度在35 ℃左右。

2.4C/N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5CH3COONa+8NaNO3=10CO2↑+H2O+4N2↑+13NaOH

乙酸钠作为碳源的处理效果得到广泛的认可,即投加乙酸钠后硝氮的去除可以立即得到响应,可以作为水厂运行过程中的应急处理[3]。故采用乙酸钠为碳源。

为研究不同C/N下反硝化作用中各类含氮化合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在HRT为18 h、反应温度为30~35 ℃、固定化颗粒填充率为20%的条件下,投加不同量的乙酸钠改变C/N分别为0、0.3、0.4、0.5、1.0、1.2[7],考察脱氮效果,以确定最佳C/N。

2.5HRT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HRT是影响出水效果的重要因素,HRT越长,水中底物与微生物接触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水中底物降解[8]。当进水底物浓度和反应器容积一定时,延长HRT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实际应用中不可能无限延长HRT。

在pH值为7.0~9.5、温度为20~35 ℃、C/N为1.2、碳源为乙酸和乙酸钠、固定化颗粒填充率为20%的条件下,考察不同HRT(18 h、12 h、10 h)下丙烯腈污水总氮去除效果。

3结果与讨论

3.1不同C/N下氮化物的去除效果

3.1.1不同C/N下总氮的去除效果(图2)

图2 不同C/N下总氮的去除效果

由图2可看出,现场工况的不稳定造成每一批实际进水的总氮浓度浮动很大。C/N<1.0时,总氮去除率在10%~50%;C/N=1.0时,总氮去除率明显上升,可达到80%以上,出水总氮<20 mg·L-1;C/N=1.2时,总氮去除率达到95%,出水总氮<10 mg·L-1。C/N较低时,有机物浓度成为硝态氮进行反硝化的制约因素,当进水总氮为110 mg·L-1时,C/N为1.2即可保证出水总氮<10 mg·L-1。

3.1.2脱氮反应器进水和出水氮化物的浓度变化(图3)

由图3可知,进水中大部分为硝氮;出水亚硝氮浓度高于相应进水亚硝氮浓度;出水氨氮浓度平均值为2.5 mg·L-1左右,高于相应进水氨氮浓度。这是因为,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死亡菌体及代谢产物被释放于反应器内,在厌氧条件下,经氨化细菌发生氨化作用,将微量含氮有机物分解,造成氨氮浓度升高。

图3脱氮反应器进水(a)、出水(b)中氮化物的浓度变化

Fig.3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inlet and outlet nitrides in the denitrification reactor

3.2不同C/N下COD的去除效果(图4)

图4 不同C/N下COD的去除效果

由图4可知,无外加碳源(C/N=0)时,出水COD浓度略低于进水,这是因为,反硝化作用消耗碳源,进水中混有大量生活污水且COD浓度本身很高,可以被微生物利用,造成出水COD浓度下降;C/N=0.3~0.5时,出水COD浓度明显上升,这是因为,进水COD浓度较高,消耗外加碳源减少,造成出水COD浓度明显升高;C/N=1.0时,进水COD 浓度偏低,消耗外加碳源增多,造成出水COD浓度上升不明显;C/N=1.2时,出水COD浓度上升明显,可达90 mg·L-1,表明有机物剩余多。

由图4还可看到,后好氧反应器初期丝状填料上好氧微生物处于适应阶段,COD 去除率低,平均为10%。随着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活性增强,COD 去除率可达60%,后好氧出水COD<50 mg·L-1。

3.3不同HRT下总氮的去除效果(图5)

由图5可知,HRT=18 h时,总氮去除率可达95%,出水总氮<10 mg·L-1,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好,进水总氮由95 mg·L-1升至120 mg·L-1时,脱氮反应器所受影响较小;HRT=12 h时,最初4 d出水总氮在15~20 mg·L-1间波动,大约第5 d系统达到稳定,出水总氮<10 mg·L-1,总氮去除率达95%;HRT=10 h时,第2 d起出水总氮即可<10 mg·L-1。可以看出,体系内微生物活性很高,固定化颗粒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反硝化作用好。同时表明,固定化颗粒具有良好的基质通透性,不易受底物浓度的传质限制[9]。

4结论

通过对某炼厂水质状况调研,设计了一套小型脱氮反应器及后好氧反应器连续装置,开发了一套固定化微生物处理丙烯腈化工污水工艺。采用包埋固定化富含反硝化菌的活性污泥(固定化颗粒),通过改变C/N、HRT优化固定化微生物处理丙烯腈化工污水的脱氮技术。结果表明,当C/N=1.2、HRT=10 h时,出水总氮<10 mg·L-1,总氮去除率达95%。为丙烯腈化工污水生物强化脱氮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后续中试及现场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图5不同HRT下总氮的去除效果

Fig.5Removal efficiency of total nitrogen at different HRT

参考文献:

[1]倪明.丙烯腈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0,36(6):1-4.

[2]李志荣.包埋颗粒内硝化菌增殖衰亡规律及硝化特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3]邓岩岩,迟莉娜,周伟丽,等.包埋固定化硝化菌驯化阶段特性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0,36(6):73-76.

[4]王静萱,李军,张振家,等.固定化包埋颗粒对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33(2):389-394.

[6]ADAV S S,LEE D J,LAI J Y.Enhanced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nitrite with supplementary carbon source[J].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0,85(3):773-778.

[7]LI K,FANG F,GUO J S,et al.Performance of one-stage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in a biofilm reactor with low C/N ratio[J].Environmental Technology,2015,36(14):1819-1827.

[8]冯雅男,李军,王立军,等.包埋固定化硝化菌去除氨氮的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0,36(11):74-77.

[9]夏瑜.包埋固定化菌处理含低浓度氨氮原水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Denitrification of Acrylonitrile Chemical Wastewater by Immobilized Microbial Treatment

LIANG Chuan-fu1,WU Yun-rui2,ZHANG Bei-yu1,DONG Hong-hong2,XU Qian1,LIU Si-qi2,ZHANG Zhong-zhi2,SONG Zhao-zheng2

(1.DalianDesignBranchofChinaPetroleumEngineeringConstructionCorporation,Dalian116000,China;2.StateKeyLaboratoryofHeavyOil,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Beijing102249,China)

Abstract:A small continuous denitrification reactor and aerobic reactor facility was designed.Using immobilized enriched denitrifying bacteria activated sludge (immobilized particles),changing C/N value (0,0.3,0.4,0.5,1.0,or 1.2),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18 h,12 h,or 10 h),denitrification of acrylonitrile chemical wastewater by immobilized microbial treatment was optimized.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C/N value was 1.2,HRT was 10 h,total nitrogen in the effluent was less than 10 mg·L-1,the removal rate of total nitrogen was 95%.This experimen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nitrification of acrylonitrile chemical wastewater by biological method,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subsequent pilot and field retrofit.

Keywords:acrylonitrile chemical wastewater;immobilized particles;C/N value;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nitrogen removal of denitr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X 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425(2016)02-0055-05

doi:10.3969/j.issn.1672-5425.2016.02.012

作者简介:梁传富(1979-),男,吉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炼化污水处理研究;通讯作者:宋昭峥,博士,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10-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4223,41172333)

猜你喜欢
碳氮比
内蒙古草原露天矿区复垦地重构土壤碳氮比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玉米芯的固相反硝化柱实验研究
山东省白马河沿岸耕地表层及剖面重金属和碳、氮含量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
8种珍珠菜属植物碳氮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添加不同物料对蟹味菇菌渣堆肥的影响
高回流比处理低碳氮比制药废水技术应用与示范
高大环柄菇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不同碳氮比培养基对泰山赤灵芝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动物粪便炭化特性比较
垃圾填埋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中初期菌种污泥培养及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