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证研究

2016-04-11 03:40王忠祥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政治素质理论课政治

王忠祥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证研究

王忠祥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是能否保证中国红色江山不变色、不褪色的关键因素。课题组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真实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原因、探索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问题;对策

课题组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校园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总计10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82份。此外,课题组还通过对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学工处、团委负责人及部分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部分教师以及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访谈以及召开学生座谈等形式丰富调查内容,进一步拓展了此次专题实证调查的边界。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

部分大学生习惯用片面、静止的眼光去看问题,不善于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合起来作纵向考察、比较分析,而是简单地把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与西方发达国家作横向考察、对比分析,认为我们的制度不如人,经济不如人,文化不如人。问卷调查显示,有38.6%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有39.5%的大学生觉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多党制、议会制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具有民主性、科学性、合理性。有9.5%的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说法表示不认同。20%的大学生表示当前的反腐斗争只是一种运动式、阶段式、严打式的走过场,甚至还有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反腐斗争实质是党内的权力争夺的政治斗争。有25%的大学生表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以及前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已经过时。26%的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理想虽然令人神往,但共产主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只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式空想。

(二)社会责任感缺失、政治参与功利化

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最终都取决于青年一代有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但问卷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同学、班级、学校、社会和国家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只有1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诸如无偿献血、抢险救灾、助残济困、边疆支教、社区服务、环保宣传等相关志愿活动。实现“中国梦”是几代中国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但问卷调查显示,36%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梦”只是一种政治宣传而已,25%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中国梦”的具体内容,39%的大学生认为实现“中国梦”,与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人生目标、人生理想并没有什么联系。此外,问卷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政治生活参与也日趋功利化、世俗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本应是有志青年崇高的政治理想,但问卷调查显示,一半以上大学生入党动机竟然只是为了便于找工作,只有10%的大学生申请入党是因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共产主义,另外35%则表示申请入党只是随大流,觉得党员是一种荣誉称号。

(三)价值观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

关于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问卷调查显示,50.5%的大学生选择“对家庭贡献的多少”,44.5%的大学生选择“自我物质和精神的满足程度”,只有5%的大学生选择“对社会和国家贡献的多少”。关于人生价值的实现,问卷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努力的同时还需要争取他人的帮助,27%的大学生认为实现人生价值主要还是靠运气、机会,28%的大学生则认为实现人生价值关键靠家庭的背景、靠父母的人脉。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32%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需要正确引导,42%认为没有必要,在成长过程中自然会逐步形成。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课程学习中的诚信缺失、学业考试中的诚信缺失、求职就业中的诚信缺失等。问卷调查显示,14.51%的大学生表示经常逃课、旷课,52.58%的大学生表示偶尔逃课、旷课,只有32.91%的大学生表示从不逃课、旷课。问卷调查显示,考试中经常作弊占5.5%,偶尔作弊占49.9%,心动但未行动的占30.1%,从没想过的仅占14.5%。在回答“如何制作求职简历”一题中,有72%的同学选择会适当注水掺假,有10.2%的同学选择完全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制作简历,只有17.8%的同学选择求职简历必须实事求是。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机遇和挑战总是同时存在的。现实情况表明,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同时,也要面临来自西方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长期战略政策。我们强调要尊重世界发展的多样性,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的同时,也给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更是将中国视为其和平演变的战略重心,期待不久的将来中国也能像东欧、前苏联那样发生颜色革命,国家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他们一方面对中国青年一代,尤其是青年中坚力量大学生通过报刊、书籍、影视剧、网络、人员交流等方式竭力进行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渗透,另一方面大肆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破产论”、“社会主义崩溃终结论”,大力鼓吹西方所谓的“人权、自由、民主”价值观以及西方的宪政思想、宪政制度。所有这些对思想政治尚不够成熟,辨别能力尚不够强的大学生无疑会产生思想困惑,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开始动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开始模糊。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因素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给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负面、消极因素也不断地显现出来。我们知道,市场调节的作用机制是纯经济性的,但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纯经济性的,除了经济问题之外还有社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市场调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产生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又比如,市场调节机制在要求人们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会产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现象。此外,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出现的诸如官员为官不正、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医生职业道德缺失、收红包、拿回扣,商人为富不仁、唯利是图、恶意贷款、偷工减料,哄抬物价以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等不良行为都会给大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可以说,这是我们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存在问题的社会根源所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乏力,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根本原因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比如,高校党政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才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工作实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作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教材内容空洞、脱离现实。教材不能针对现实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令人信服的回答。二是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仍然没有完全突破“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三是部分教师政治信仰淡化、职业认同感缺失,在课堂教学中违背基本政治原则发表一些偏激、片面,甚至存在有政治错误倾向的观点。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高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对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切实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感情留住人、政治培养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

2.建立健全择优选聘,合理配置,不断完善责任明确,管理严格,奖惩结合的运行机制,形成从选拔、培养、任用、定职、定责,到考核、奖惩、晋职一整套公平、合理、透明、高效的激励机制。

3.努力构建“可进可出、能上能下”的人才发展模式。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成才发展问题,要把工作能力强、工作水平高、爱岗敬业的同志作为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着力加以培养。

4.真抓实干,明确职责,民主管理,科学考核,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实效。把各院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实效纳入院系党政、学工、团委工作质量的评估体系之中,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和不定期检查督导。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奖励基金,对那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5.重视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加强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定期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总结交流大会,相互切磋,学习借鉴,共同提高。有计划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培训,系统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系列教育学习活动,加强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细致、吃苦耐劳、敢于负责、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1.变通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教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吃透理论,还要吃透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所谓吃透社会实际,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特别是对有关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问题要辨得明、说得透,不能含糊其辞、敷衍了事。对于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不仅要分析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还要阐明我们党和政府解决这些难点、热点问题的态度和决心以及为此所采取的各种举措。所谓吃透学生实际,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学习生活情况、心理生理特点都要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把握。

2.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呆板、单向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必须突破“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单一的“满堂灌式”传统讲授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教师政治信仰教育、培育职业认同感。针对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信仰淡化,党和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政及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管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比如利用寒暑假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政治学习、社会考察。针对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认同感缺失,党和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政及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管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关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生活,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学科研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仰,追求职业价值境界,提高职业修养、培育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成就感。

责任编辑:徐芳

G641

A

1674-1676(2016)06-0034-03

南京师范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证研究”(DS2015C034)。

王忠祥(1968-),男,江苏兴化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思法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律制度。

猜你喜欢
政治素质理论课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谈企业保卫人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提高医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思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