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

2016-04-11 03:40张瑞芳李坤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张瑞芳 李坤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

张瑞芳 李坤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认知表象化、认同被动化等问题。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找到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求和心理特点,并且能够长时间、长效性作用于学生心理的培育路径。区分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培育原则以及多维立体的研究型学习等路径,可以为我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路径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特别是在当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因而,在多元价值影响的背景下,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符合我国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最为紧迫的首要环节。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表象化

中共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以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我国各高校关注的焦点,尽管各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未触及内心深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存在表象化的现象。据实际调查发现,85%大学生记不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还有很多同学只是简单地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对其提出缘由、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完全不了解,所以现在很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呈现表象化的状态。

(二)认同被动化

强制性、被动式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活动方式很容易让参与主体产生反感情绪,培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更会让认同被动化。据了解,很多同学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活动自己并没有主动参与其中,只是学校强制性的命令导致自己参加活动的事实,他们也大多只是带着“坐场、熬时间”的心态参与。在这样被动式接受和强制式参与的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也被减弱,认同更加被动化。

(三)网络新媒体作用不明显

首先,随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型网络媒体已成为大学生了解信息、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重要场所。但据调查发现,65%的同学表示他们主要通过课堂教育、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少在自己时时都关注的微博、微信、论坛上看到。其次,网络新媒体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创新作用不强,缺乏创新原动力,更多的是通过转发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网络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碎片化风险”,网络环境的“沉默螺旋效应”以及网民的“刻板成见因素”等都会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网络新媒体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一)区分培育的不同阶段

根据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认知发展理论,我们知道人们对于所有事物都要经历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2]所以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者也要经历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践行的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发展阶段,最后实现”“教化于众”的“日常化”、“大众化”。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做到“好雨知时节”,才能让培育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内化于心”阶段重视理论学习和宣传,“外化于行”阶段注重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志愿活动,最后通过日常化、系统化的实践活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于众”。

(二)注重以学生为本

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大学生是认知、认同的主体,对其主体身份的认同能在理想化自我与个性化自我之间实现平衡,以利于其主体性的发挥。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特点和角度出发,采取他们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一切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切身利益,增强学生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度。其次要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话语体系,要对同学们容易产生距离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话语体系、官方话语体系进行重新编码,形成符合大学生群体特点和心理需求的生动形象的语言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三)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

专门向学生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和讲座,往往由于讲授内容与方式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所接触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培育效果不明显,有时甚至会引起大学生的抵触和反感。所以我们更需要采取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他们接受感染和熏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日常化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很多宗教思想和宗族文化,都是通过大家耳濡目染的一些文化活动和周围人的行为习惯,逐渐内化于心并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行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礼仪制度、庆典活动、影视文化等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大学生逐渐认知、认同里面蕴含的思想与价值观。

三、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与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学生自主研究学习,重视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发挥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的熏陶作用等,这里我们重点从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多维立体的研究型学习

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可以采取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进行历史的、中外对比的详细研究学习,在部分的基础上高度整合成整体,从而能够多维立体的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纵向历史地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蕴含了中国几千年优秀思想文化的精髓。所以我们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西方,从理论到实践,从每组词的词根、近代以来的变化、当代的表现以及入选核心价值观的理由等方面,历史地、立体地进行学习研究,追本溯源,这样既可以保证学习材料的丰富性,又延续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培育意义深远。

2.横向中外对比地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有符合其自身利益和特点的价值观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是我们深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点与意义的重要方面。只有从中外价值观对比的角度,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才能让广大学生从根本上更好地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我国的价值自信。现在很多高校已经组织学生团体自主从中外价值观对比的角度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和学习,从对比中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结合实践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之可能。价值观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超越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一种更先进,更具有生命力的价值观,所以与受目前经济社会基础影响的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状况会存在一定的距离。目前,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停留在宣传层面和浮在表面上的倾向,一定程度上未深入大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和进入到大学生的心脑中,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大多停留在“知道”层面,并未深入认同其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以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我们需要寻找到切实有效的现实培育路径,如通俗的话语体系,潜移默化的日常实践活动等。只有把高高在上的思想理论和宣传形式,落实到日常细小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

(二)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短小精悍,富有新颖性和娱乐性等,已成为人们了解各种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我们不仅要主动适应这一趋势,更要把握这一趋势,引领这一趋势。首先,要重视并利用网络新媒体,现在很多高校已建立微信平台等网络媒体,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名人专访”、“党知部”、“心愿树·善行路”等网络宣传形式,适应了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其次,要采取新颖的宣传形式,很多网络新媒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通过新颖的形式和简短幽默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展现出来的,如“一张图读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适应了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生动形象又寓意深刻,宣传效果十分明显。最后,在网络新媒体宣传过程中,要注意将宣传内容的质量建设作为重点,实现内涵提质增效。注重提高宣传内容的价值寓意性和喜闻乐见性,而不是通过简单地转发相关文件信息进行宣传。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3]因此我们不仅要坚持理论教育更要重视社会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多高校坚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依托学生党支部、学生会等,将分散化、碎片化的实践活动整合起来,形成制度化、体系化和持续化的活动模式。第一,把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如每年寒暑假组织“百村调研”和“美丽乡村”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深入田间地头,收集资料数据,同时宣传法规政策。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第二,把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每年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让学生到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参观,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革命精神,实现对大学生爱国精神、民主意识和公共道德的培养。第三,日常化的社会志愿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贫困地区支教”等活动,帮助困难群体,接触社会实际。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意志品质,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注重在学校制度和管理中落细、落小、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实现在全员化、全方位化和全程化的过程中落细、落小、落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相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进一步信任和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把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制度,如奖学金评审制度、入党推优制度等,从设立原则,具体流程,公开监督机制等,进一步具体化、细小化进行落实,切实保证学生在日常规章制度中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公正、法制和民主等精神。其次,学校的任课教师、服务部门和各级管理者要发挥好“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从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细小问题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在优化服务、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很多同学表示,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和服务工作中蕴含的自由、民主、公正、友爱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以及他们在日常细小的班级活动中落实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对他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会不自觉的成为他们以后工作和为人处世的准则。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朱景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个着力点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徐芳

G641

A

1674-1676(2016)06-0040-03

山西省社科联专项重点研究项目“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SKLZXKT2015022)。

张瑞芳(1991-),女,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李坤(1971-),男,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