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弃儒学培育新儒者人格
——论贺麟的新儒者人格说

2016-04-11 03:40赵艳婷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儒者国民人格

赵艳婷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岗山 343600)

扬弃儒学培育新儒者人格
——论贺麟的新儒者人格说

赵艳婷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岗山 343600)

在贺麟所处的时代,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唤醒民众的觉醒。唤醒国人是当时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当时民族危难之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贺麟的新儒者人格说是立足于中国当前迫切的问题展开,所做的研究正是唤醒人的觉醒,其书中每一篇文字都是为中国当前迫切的文化问题、伦理问题和人生问题所引起,而根据个人读书思想体验所得去加以适当的解答,具有诚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

贺麟;儒学;新时代;新人格

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变法图新,以挽救民族危机。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在国难中渐渐意识到要打败西方就要向西方学习。中国从清末就开始向西方学习,首先是器物层面的学习,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只要学会西方的科学技术,也像西方一样造出坚船利炮就能够战胜西方。事实证明,单纯学习器物技术是不够的。进而过渡到另一层面,就是对西方制度意识的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理念,如民主、法治等。但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这条路也行不通。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学习西方的第三个层面,将西方制度意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就是对其中国化。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诸多启蒙之说,以求救国图强,著名的有严复、梁启超、孙中山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等。面对时代困境,哲学家们也不断探索中国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设法应用中西方文明资源解决时代迫切的问题,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贺麟便是其中的一员。

一、新语境新诉求

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学习西方的物质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后,不断反省,深刻意识到要强国必先强民。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看到,仅仅学习西方的科技知识,不足以振兴国家,它存在许多局限性:第一,人们对引进“西学”的认识多局限于器物层面。所谓“西学”的引进只停留在“夷之长技”、“诸国富强之术”等方面,未涉及政治体制问题。第二,覆盖面有限,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和洋务人士。第三,人们虽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其行动脱节于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忠君爱国桎梏之中,不能改变整个社会面貌。广大民众对新知识没有深入理解,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维新变法维持了百日便如昙花般凋谢以失败告终。社会有识之士不断认识到,在腐朽落后的政治制度下,中国无法挽救民族危机。于是,中国开始了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统治,试图建立民主国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废除了落后的政治制度。不幸的是,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一心做皇帝梦的袁世凯篡夺,重新恢复了帝制。之后张勋复辟,军阀割据混战,各自称雄,内忧外患使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正如孙中山所言:“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盛,于是而民不聊生矣。”[1]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以及社会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最重要的是意识形态的落后和民众的沉睡。正如贺麟的追问:“假如思想道德不现代化——单求实业、军事、政治的现代化是否可能?”[2]他认为离开思想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是无法实现的,历史也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仅通过学习先进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制度并不足以改变国运,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国人落后的意识,及时唤醒民众的觉醒,树立新的时代精神才能真正改变国家命运。一批思想先驱者为改变中华民族被动落后、被列强侵略的惨重现实,开始探索中国之出路,致力于改造国民人格。

贺麟认为,鸦片战争以来的无数次国耻证明,中国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均被帝国主义打败,可寄以希望的唯有最后一道防线,即民族精神的存亡。如果最后一道防线失败,中国将彻底失败。中华民族若能打赢最后一道防线的保卫战,树立独立自主的人格和民族精神,通过全体民众不懈的努力,则民族的复兴,政治、经济一时衰落的局势定能改观。

二、新国民新人格

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致力于唤醒沉睡的民众,投身革命。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梁启超和孙中山,二人的思想对贺麟影响较大。梁启超是贺麟的启蒙老师。孙中山是贺麟新儒者模范人格的代表、时代的楷模。

在梁启超等人的大力提倡下,“变奴隶为国民”成为20世纪中国的时代旗帜,曾激励无数爱国志士投身社会变革的洪流。他认为,要实现国家独立、民主、富强、自由就要构建新国民品格。有独立的人格和精进的道德才有独立的学术文化,也就是说,人格和道德强国是势理之必然。梁启超认识到国民改造的意义和新国民应有的人格,并提出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国民品格,这表明中国学习西方已从制度层面向更深层的意识层面转变。作为维新变法的倡导者,梁启超吸取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教训,认识到当时民众意识的落后,提出要实现国家之维新,就要先实现民众的维新。他认为中国贫弱的原因在于当时国人素质的落后,“凡一国强弱兴废,全系于国民之智识与能力。而智识能力之进退减增,全系于国民之思想。思想之高下通塞,全系国民之习惯与所信仰”[3]。梁启超提出“新民说”,认为要使中国走向富强,就必须从民力、民智、民德这三方面素质来自新。梁启超曾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中国要想实现自强求富,就必须实现个体“完粹之人格”,就要“破心奴,兴民权”以解决旧中国的迫切问题。他在《新民说》中指出,“新民是吾民之各自新”,并提出三条原则:第一、主体性原则。新民是立足于自我,注重自我觉悟、自我提高,不依靠外力,从根本上去除依赖的习性和奴隶性。第二、民族性原则。新民是民族的大业,必须挖掘民族固有的思想资源,不能从西方引进。第三、开放性原则。新民是顺应时代之民,不能抱残守缺,必须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长。

孙中山先生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其他国家革命的成功经验,在《建国方略》中把国民心理建设放在了首位,高度重视国民精神状态。要改变传统的落后观念,输入新的国民意识,更新观念思想,使国民实现有国、治国、享国,成为独立自由的社会成员,树立独立自强的精神,有担当责任之观念,促进国家发展。孙中山提出,新国民应从以下几方面培育自己的独立人格:其一,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救国。人生第一事是立志,树立远大理想才会追求人生崇高境界。其二,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有立他和自律观念,铸就高尚人格。其三,培育独立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实现思想文化观念的变革,使每个国民成为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觉醒能力的自由平等的个体,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国家发展,推动现代化进程。其四,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培养公德心,增强国民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

以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为代表的改良派和革命派虽然强调了心理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注重国民、改造国民的“新民说”,但对西方的立宪政治缺乏价值上的深刻认识,仅侧重于学理上的探讨,并没有落实到社会实践层面,缺乏成熟的阶级力量的支持。精英与百姓始终是两张皮,新国民新人格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三、培育新儒者人格

为了追求真理、唤醒国人,贺麟2次放弃即将获得的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和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强烈的爱国热情促使他回到处于水深火热的祖国。贺麟所做的研究正是唤醒人的觉醒。

1.扬弃儒学。贺麟说:“中国近百年来的危机,根本上是一个文化的危机:文化上的失调整,不能应付新的文化局势。”[4]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强烈反对儒家思想,但新文化运动并不是打倒儒家真思想、真精神。旧儒家思想从近代以来已失去儒家的真精神,成为僵化的教条、纸堆里的学问,变成束缚人的条条框框,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之反对儒家的思路有两点:其一,解除传统道德礼教的束缚;其二,提倡诸子之学。这两点恰恰都有助于儒家的发展。传统道德礼教的推翻为新道德的形成扫除了障碍,是新道德建立的必要准备。贺麟认为新文化运动虽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但其做法和思维方式都是典型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发扬,有中国人的特性,促进了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2.融汇中西。贺麟学习西方哲学,却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那就是不仅仅是介绍西方哲学到中国,而是通过学习借鉴转化西方哲学以提高本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在此使命下,他潜心研究,锲而不舍,做到了有古有今、有中有西、推陈出新、返本开新;有我、有渊源;圆通理学与心学、融汇中学与西学;致力于研究真学术、明其真意思、复兴儒学之真精神。他的思想扬弃旧儒学,借鉴转化西学,不是“接着讲”、“照着讲”,也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有创新,有自己的看法和见地。其理论特色的“新”,主要体现在有新哲学基础、新思路、新方法、新文化、新价值、新风气。贺麟的人格学说思想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神圣的使命责任感:欲救国需图强,欲国强先民强,欲民强先强其心、新其心,落实到现实中就是强其民、新民心,使民众树立新时代的儒者人格,从而实现儒家哲学的现代化,通过借鉴转化西方文明来实现中国哲学的新发展。

3.创立新说。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以人为本的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儒者人格,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升华了民族精神。但随着新时代的新发展,传统人格已无法赶上时代的步伐了,具体表现如下:其一,传统人格是建立在农业社会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不能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的需求。故而对于工业社会的商品经济,传统人格就不能较好地发挥“范围人心”的作用。其二,传统人格重群体而轻个体,缺乏主体意识,导致个体不能更好地独立发展,不利于现代社会建设。其三,传统人格重义轻利,强调抽象的人,而忽视了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正是传统人格具有以上种种不足,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近代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传统人格的现代转化,这也是时代的呼声和需求。贺麟认为,当今的哲学主要是解决如何塑造新时代的人格,如何实现社会转型解决中国出路问题。他提出实现儒家思想新开展的根本在于有新儒者,只有新儒者的产生才能真正实现儒家思想新开展。新儒者是儒家思想新开展的现实落实者和具体实践者,是现代社会承担起实现现代化使命,并具备现代人格的国民。

贺麟的一生都是在实践每个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相应地,他认为,现代社会民众应具有的新人格也是要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和根本,勇于担当使命与责任,树立自我意识和主体性,不断发现自我,发展、实现、提高、完善自我,尽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职责。他讲唯心论的真正目的在于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和高贵本性,高扬人的理想和精神,从而使处于灾难深重的民众树立人格,树立理想,实现自我,进而从承文明、开人和、树新风三个方面实现个体人格的完善。

总之,贺麟的新儒者人格说回答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建立新人格的问题。贺麟的新儒者人格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并将其贯穿于人的使命,以理想为指导,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之品格。正基于此,他提出了一整套肩负时代新使命,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儒家学说的现代化的新学说,即新儒者人格说。该学说推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对建设当前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实现现代人的精神价值安顿及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其思想扬弃旧儒学,借鉴转化西学,不是“照着讲”,也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有创新,有自己的见地。其理论特色的“新”,体现在新哲学基础、新思路、新方法、新思想、新文化、新价值、新风气等等。贺麟对儒学的现代转化研究深入透彻,赋予了儒学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为中国哲学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04.

[2]贺麟.文化与人生[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28.

[3]宋志明,吴潜涛.中华民族精神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8.

[4]贺麟.文化与人生[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

责任编辑:张明明

B222

A

1674-1676(2016)06-0055-03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项目一般资助课题“贺麟与中国传统文化”(SXJZX2014-004)。

赵艳婷(1981-),女,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国哲学。

猜你喜欢
儒者国民人格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一直难忘
高地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论语:儒者的诤言
论语:儒者的诤言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论语:儒者的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