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山西廉政文化自信传承优秀廉政文化传统

2016-04-11 03:40呼旭光赵丽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廉政山西历史

呼旭光 赵丽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21)(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山西 太原 030021)

树立山西廉政文化自信传承优秀廉政文化传统

呼旭光 赵丽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21)(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山西 太原 030021)

廉政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是廉政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加大这些廉政文化资源的发掘、研究和宣传力度,对于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廉政文化;文化自信;廉洁发展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廉洁理论、廉洁思想、廉洁制度、廉洁行为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价值、观念、知识、规范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同样也要坚守文化自信,要在发掘本土廉政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传承廉政文化传统,为山西廉洁发展注入动力。

一、山西历史上的廉吏及其廉政思想

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山西是文化大省,是廉政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在山西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诸如唐代著名宰相狄仁杰、宋代著名宰相司马光、清朝康熙帝师陈廷敬、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等著名的廉吏,他们的廉政思想和廉政举措是我国历史上宝贵的廉政文化资源,为我们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的丰富养分。加大这些廉政文化资源的发掘、研究和宣传力度,对于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山西历史上出现的清官廉吏的廉政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思想:

(一)心系百姓,以民为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廉政文化资源,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概括为“民为邦本,本固绑宁”八个字,这一思想主要包括:重民、爱民、亲民、养民、惠民等等。清代著名清官于成龙就是这一思想的践行者,于成龙一生廉洁刻苦,在广西罗城任知县期间,为解决当地民众的生活贫困,复苏经济,他“宽徭役、疏鹾引”,奖勤罚惰,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使得百姓生活日渐丰盈,罗城面貌也大为改观。

(二)天下为公,清廉为官思想

“天下为公”是我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崇公尚廉,公而忘私一直是很多官员坚持的政治伦理,历代开明君主也都对官吏提出了忠君爱国,勤政为民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贤相良臣和清官廉吏,进而消弭社会矛盾,开创了历史上多个相对稳定的清明王朝。北周时期的河东解人裴侠一生为政清廉,生活俭朴,克己爱民,是当时清政爱民的风范,深得文帝欣赏,被文帝称为“独立使君”。

(三)尚俭戒奢,俭以助廉思想

尚俭戒奢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内容,历代贤儒都坚守淡泊明志、清心寡欲的生活作风,认为“惟俭可以助廉”。孔子曰:“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他指出礼仪固然十分重要,但在形式上要宁俭勿奢。孟子也提出:“养心莫善于寡欲”,意在要人们减少和克除不正当的私欲,以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三代帝师”之誉的祁寯藻就是山西人中清廉为官的代表,祁寯藻为官多年生活用度十分节俭,所得俸禄,不是接济亲戚,就是为友人刻书。他曾因轿夫工钱太高,到紫禁城值班,放弃坐轿,改为骑马。咸丰十年,祁寯藻告病回老家寿阳平舒,却因家中房屋破烂,无法容身,只好到方山寺院暂住。他的学生在听到老师在京师生活困难时,感叹到“十年宰相,其穷至此,可为将来史册佳话也”。

(四)严于执法,刚直不阿思想

在我国历史上,历代王朝均出现过一些执法如山、刚正廉明的清官廉吏,如唐代的狄仁杰、宋代的包拯、欧阳修等,他们勇于惩贪肃吏,以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成为后人颂扬的楷模。如东汉初年的鲍永,就是山西历史上为官正直,勇于惩贪肃吏的典范。鲍永在担任司隶校尉时,不避权贵,严于执法,尤其是在弹劾了皇帝的叔父赵王刘良的不法行为后,公卿大臣莫不戒慎,使朝廷风纪肃然改观。

(五)戒除贪念,修身养廉思想

儒家思想肯定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但同时强调要有不贪求的心态。“欲而不贪”是为政者的一项重要品德。就如何克制欲望,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就指出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我们做不到克制自己,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毕振姬在山西廉吏中是重视人的自身修养的典范,毕振姬曾提出“养心”观点,即“君心唯在所养”。他认为人心“不可不中”。毕振姬的一生,便是以身作则实践自己的“养心”主张的。

二、传承优秀廉政文化传统,推进山西廉政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骆惠宁书记指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山西声音,展示山西形象。纵观山西历史上的廉政文化,从心系百姓、以民为本到天下为公,清廉为官,从尚俭戒奢,俭以助廉到严于执法,刚直不阿,这些弥足珍贵的思想和文化资源,对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精神支持,对反腐倡廉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挖掘历史上廉政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诸如“公生明,廉生威”“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廉者必知耻,而知耻则能廉”等。当前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应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政思想的当代价值,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需要,进行转化和创新。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历史上的廉政文化资源,同时还要坚持廉政文化的发展导向,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廉政文化中的引领作用,充分体现当今时代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同时还要善于正确运用情景体验、影视艺术、文学作品和网络动漫等手段,全方位建设和弘扬廉政文化,达到教育、警示效果。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培养公职人员正确廉政观

针对山西发生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王儒林指出:“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要重塑山西的政治生态,在选人用人上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廉为基”的用人导向。是否廉洁成为干部使用中首先要考察的内容。“廉”是指人对待财利的一种正确态度,也体现为自身的道德修养,“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着力点是要提高公职人员的道德素质,进一步促进廉洁自律。提升“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我控制力,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对公职人员自身来讲,正确的廉政观给人以理智和准绳,能更好地约束自己做到修正自我,廉洁从政、守住防线;对全社会来讲,公职人员正确的廉政观对树立良好家风和社会风气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官”气正则民风清。

(三)健全完善廉政监督制度

古代廉政文化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廉政制度,尤其是在唐代之后,对官吏的监督制约制度渐成体系,这些制度对于加强中央对各级政府的监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效维护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但最终在“人治”大于法治的皇权时代“律法严而执法松”最终也往往成为一个王朝政权颠覆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廉政制度建设必须同步跟进。一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度,尤其要加大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解决一把手权力过大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同时还要重视“三重一大”制度的落实,健全集体决策、集体监督机制。二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并通过立法尽快将听证、陈述、申辩等制度固定下来,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参与原则及制度在预防腐败方面的重要作用。三要强化对贪腐官员的“零容忍”态度,健全各项监督与惩戒机制,使各级官员真正实现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转变。

(四)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这就要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将廉政文化融入民俗文化、休闲文化中,寓教于乐,同时还能延伸相关产业链,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同时好可以建立量化考核机制,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保障廉政文化建设有序开展。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中的重大课题,也是在新形势下推进山西廉洁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要在深入发掘山西历史上的优秀的廉政文化,在借鉴与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让优秀的历史廉政文化的精髓在现代的文化载体中得到充分体现,在现代山西民众心中得以传承

责任编辑:张明明

D262.6

A

1674-1676(2016)06-0060-03

呼旭光(1971-),男,山西屯留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学。赵丽(1971-),女,山西晋城人,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法学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反腐败。

猜你喜欢
廉政山西历史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廉政之歌
新历史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