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

2016-04-11 03:40梁晓宇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同志党员群众

梁晓宇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 涪陵 408000)

领导干部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

梁晓宇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 涪陵 408000)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就要深刻认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地位;明确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坚持的原则;要以良好的心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重要地位;原则;实践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利剑”。

一、宽领域认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地位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党内和谐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党的团结,这一过程被总结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党所倡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目的是纠正和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挽救党员、爱护党员、提高党组织凝聚力的有效方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曾子就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强调的是“君子”要有经常检讨自己、批评自己的风范。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造成的错误,毛泽东作了真诚的自我批评,“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1]党的最高领袖在如此之大的范围内作自我批评,深深感动了与会者。会后,大家振奋精神,团结一致,积极投入到克服经济困难的建设中去。

一个党员不可能没有缺点,一个政党不可能不犯错误。但只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就可以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上好好下一番功夫,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的效果。对于一名领导者而言,严肃的自我批评是严于律己的表现,能够增强在同志中间的亲和力,有利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利于团结广大干部群众。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改进党的作风的重要法宝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要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党的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风”,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刮骨疗毒、猛药去疴”,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通过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为治国理政提供坚强保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检验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有力武器;是发现自身问题和不足的有力武器;是提升自制力、抵御诱惑的有力武器;是全党有效抵御各种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侵蚀的重要法宝。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构建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

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整风精神,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良药。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要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和清明的政治环境,就得利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让逆耳忠言充斥在党员同志之间,让潜规则在党内无处藏身。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构建和谐党内关系和良好政治生态,就必须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下去,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一种常态。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出于公心

批评是揭伤疤、戳痛处,没有一点勇气和智慧肯定做不到位。批评要出以公心,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党章要求共产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还要求党员干部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把握立场和方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批评别人要站在公正的立场,切忌从个人恩怨出发,本着对同事负责的态度,真诚地指出他人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批评意见之后,也要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帮助批评对象改正错误。同时,批评也要拒绝老好人思想和自由主义倾向。

(二)实事求是

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成为党内一种常态,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最有说服力。批评别人也好,自我批评也好,只有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才能让人心悦诚服。

要实事求是,坚持用事实说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夸大也不缩小,不偏宽也不偏严,是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能掩盖事实;做到既不捕风捉影、有意放大,也不轻描淡写、有意缩小。一方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以事实为准绳,从事实的角度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科学分析;另一方面,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不能将个别问题看作是普遍问题,不能将局部问题扩大为整体问题。

(三)与人为善

党员领导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使同志尽量少犯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最好方式,要用好这个武器,就要本着与人为善的原则。周恩来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总是与当事人平等的交流,从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以盛气凌人的态度压人。国共两党在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的警卫员王德海想学开车,没有经过批准私自开车并把车撞到了墙上。周恩来知道之后,耐心地对他讲,你想学开车是好事情,但这里是国统区,如果被国民党特务发现,我们就会被赶走,就会影响到谈判的效果。如果你开车撞到人,特务就会把你抓起来,后果就会更严重。“在这里,周恩来没有直接批评王德海,而是采取关怀式的教育,间接式的批评,使对方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还使对方能够放下思想包袱,改正不足。”[2]

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言:“应该对那些犯错误的同志(尤其是新同志)采用同志的、诚恳的、甚至是温和与委婉的态度,爱护他、尊重他,细心地从原则上去分析他的错误,使他从原则上去了解错误与改正错误,这样反而是纠正同志错误的较好方法,常常能使同志心悦诚服地去改正错误,并能更兴奋地去为党工作”。[3]因此,我们开展批评时,要充分理解对方的心情,把尊重、关心、体贴、爱护送给被批评者,让被批评者感到温暖;要做到用真诚和爱心打动同志,语言要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四)主动性

“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令处于上而行于下”。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弘扬,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要率先垂范,积极主动。

李立三同志当年犯过“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对此,他当时很快作了深刻检查。以后,他不止一次地说:“如果党需要我当‘反面教员’,我一定当好这个‘反面教员’。”毛泽东同志也说过,“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毛泽东自己就是自我批评的模范。在延安整风时期,他亲自向在“抢救运动”中被冤枉的同志行脱帽礼,并主动承担责任。毛泽东主动的自我批评,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拥护,重新实现了同志之间的高度团结,保证了整风运动的顺利进行。

三、要以良好的心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一)要三省吾身,加强自我批评

当下属提出不同意见时,作为领导者,要多作自我批评,少指责他人,不推卸责任,认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及下属,是不是办事不公、处事武断,是不是思想工作不到位、下属有误会等等。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一种三省吾身的勇气和胸怀,要带头自我批评,放下架子,丢掉面子,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自揭短处,横下一条心查摆作风问题。要树立“找不出问题就是最大问题”的意识,带着问题把自己摆进去,经常审视自己,敢于剖析自己,不断修正自己,触动思想和灵魂。错误是人生的必修课。美国西点军校22条军规中有两条是“不怕失败”和“不找借口”,正是这样的行为准则,两百年来西点军校造就了3位总统、5位五星上将、3700名将军以及无数商界精英。“不怕失败”体现的是勇气,要把失败作为改进自己、提高自己的良机;“不找借口”体现的是服从,不急于辩解和反驳,一门心思地反思批评自己,总结经验教训。

(二)要闻过则喜,乐于接受批评

俗话说的好“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批评虽然会引人不快,但却能“治病”。聪明的人碰到表扬,字字反思;愚蠢的人面对批评,句句反驳。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以闻过则喜的胸襟对待组织、领导、党员干部及基层群众对本人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改进“四风”方面的尖锐批评,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听到真话、实话。

要培养自己“话不妥听事、事不准听理、理不透听情”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开门纳谏,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要从善如流,对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只要说的对,就应虚心接受,营造一种“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良好氛围。认真接受领导的批评,敢于担当,主动认错,把批评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关怀、鞭策和激励。

(三)要以感恩的心看待批评

“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道我过者为我师”。惠风细雨对于花草树木不失为一种眷顾,但暴风骤雨更是一番洗礼,冲去的只是污泥浊水、枯枝烂叶,显露出来的却是满目苍翠。正如雷锋所言“不愿作温室里的花朵,要做暴风雨中的松柏”,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批评,少了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温润,却能磨砺出一个人在成长中的坚毅与淡定。“爱听恭维跌跤多,肯听批评弯路少”,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用感恩的心去享受这份一如严厉的关爱。

(四)要善于反思,通过被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941年6月,延川县代县长在开会时候不幸触电身亡,一个农民拴在开会礼堂的驴也被雷电击死,这位农民借此发泄到,雷电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保卫部门知道此事后就把这个农民抓了起来,并准备审查。毛泽东知道事情之后急忙制止并要求立即放人。同时,毛泽东在反复思考,一个农民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我们在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毛泽东立即着手走访群众调查实际情况,经过调研发现,陕甘宁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人口虽然只有一百四十多万,但是却驻扎着大量的党政军人员,加上土地贫瘠,自然灾害最近几年比较多,人民群众的粮食非常紧张。特别是1940年以后,由于国民政府拒绝为边区政府提供援助,使得边区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粮食。边区政府只好加大了对人民群众的征粮力度,农民的公粮负担由1939年的5万担增加到了1940年的9万担。1941年又准备增加到了20万担,人民群众由此怨言很大。弄清楚事情背后的真实原因之后,毛泽东意识到,要想真正减轻农民负担,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让党政干部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开展生产自救,于是就有了359旅开辟南泥湾的历史。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于人民群众的批评总是能够及时的反思处理,他们把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看作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渠道,看作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监督的一种表现。

[1]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6.

[2]邵广霞.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特色[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5(3):305.

[3]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44.

责任编辑:毋斌

D261.3

A

1674-1676(2016)06-0102-03

梁晓宇(1984-),男,陕西蒲城人,法学博士,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

猜你喜欢
同志党员群众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多让群众咧嘴笑
OVER THE RAINBOW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严良堃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