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数学规律,让小学生思维更深入

2016-04-11 08:23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庄小学侯迎迎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周长规律小学生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庄小学 侯迎迎

揭示数学规律,让小学生思维更深入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庄小学 侯迎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十分重要。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充满活力,才会让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因此,教师要揭示数学规律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思考,必须深入思考,要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本,抓住问题的关键去深入思考,发现背后隐藏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小学生的思维更深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动机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该带给学生快乐而不是压力。”学生可以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的喜悦,他们会愿意去学习,主动的学习。作为教师,要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吸引他们投入到课堂中来。例如:假设有一个长方形,现在让它的长增加两米,宽减少两米,那么它的面积和周长会怎样变化?学生在教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以后,都跃跃欲试,积极开动脑筋,纷纷拿出笔和纸进行计算和推理,估计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但是可能说不太清其中的理由。教师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推理过程,在学生说清楚计算原理以后,让学生按照变化的周长和面积,从中推理出一般规律。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达到很高的一个点了,他们的信心也更大了,自然学习兴趣就更浓厚了,所以最后他们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合作,会得到这样的规律:周长相同的时候,长和宽越靠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相等的时候面积最大;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更大。教师通过以上一层层推进设置问题,不仅让学生做到了积极思考,培养了发展性思维,而且学生得到了自信和鼓励,下一次学习就充满了动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诱发学生创新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一开始的思维能力比较局限,带有很强的依附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思维指导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们要有勇于质疑的精神,激发他们学习的创造性,形成创新型思维。世界上任何一个答案的产生都是来自于问题的提出,学会质疑才会有另一个新的开始。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提出疑问,教学课堂的质量和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充分反映了教学的优化模式,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说出心中的想法,不仅要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更要从另一个角度去质疑老师,得到创造性的答案。课堂上只要是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话题,学生们都要乐于表达出来,从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时,如果教师不强调进位的时候要点上一点,而反应迅速的同学就会提出这一点,然而这一点是很多同学都会忽视的,这看似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如果不做的话很可能忘记进位。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三、抓住思维规律,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把握思维的规律,正确恰当地设置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怎么可以在不截断学校树木的前提下,通过简单的方法知道树的主树干的直径是多少?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学生在老师提问结束之后,就得到了开始思考的信号了,加上这是贴近生活的话题,学校的一草一木和同学们密切相关,因此,课堂上的氛围也会活跃起来,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变得高涨。另外,考虑到小学生年纪小,心智比较单纯,容易兴奋,所以教师在创设情景教学的时候要注意采用适度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提前做好体积相同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各一个,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把圆锥中的沙子重复三次倒入圆柱中,然后观察每次体积的变化,进而推敲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一边动手做实验,一边就会开始自主思考,而且从自己的实验结果中去思考更具有鼓励性,这样就形成了主动性的思维。

四、富有意义操作,不断提升思维水平

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经典性操作理论中指出:“个体在富有意义的操作活动中使思维活动变得更加敏捷。”实践也证明,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思维。然而,思维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脑子里想想就可以做到的,多去完成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才有利于提升。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任何思维的认识活动都需要去实践。脑海中的抽象概念,只有把它化为直观的操作活动,才能理解透彻,才能真正感受到思维的活跃和存在。例如:教师在备课《“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实践“买糖块”的活动,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五人一组,分给每组散装的糖块30颗,一整卷的有两卷,然后教师设置如下的问题:如果谁能用最快速度拿20颗糖给我,我就给谁奖励!有的学生反应比较快,就会立刻拿出一卷糖,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就会一直在数散装的糖,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老师可以问拿一卷的同学是怎么想的,让他给同学们分析分析。学生们在这种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中,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简便方法,而且随着实践的一步步深入,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更深的发展,思维水平一点点得到了提高。

总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不断去揭示数学规律。作为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把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及时引入课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质性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性的思维指导,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找到学习的快乐,积极发散思维,达到思维深入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周长规律小学生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巧算周长
巧解规律
我是小学生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