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探索

2016-04-11 08:23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小学王亚萍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约数合数体验性

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小学 王亚萍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探索

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小学 王亚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我们的数学教育回归了人文教育,凸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关注背景——让学生体验“学数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并不是“新知识”了,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旧知识”,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与“数”和“形”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积累许多生活经验。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要使数学教学有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元认知的基础上开始对知识深入体验学习。

如教学“统计”时,我结合学校“六一”节活动向学生提出“学校要买水果、糖果、书籍,教师不知道同学们喜欢些什么,你们能做出调查吗?”这个问题与同学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在课前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调查中去。上课时,教师根据同学们收集来的数据,引导他们作出整理分析,绘制统计图,帮助教师作出合理的决策。原本像“统计的意义、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过程”这些很难传授的知识,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之后,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思路打开,上课热情很高,学习非常轻松。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说明学习是需要体验的,体验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

如教学“圆环的面积计算”时,首先,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圆环的面积是指哪部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明白圆环面积公式的方法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紧密相连,把不熟悉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熟悉的平面图形来计算。接着小组合作,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想办法把它们剪成圆环。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对两个同心圆组成圆环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之后计算圆环的面积。这一个环节我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的,学生与学生交流,老师与学生交流,老师并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乃至争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在交流的过程中辩明正误。通过交流,学生很容易理解圆环的面积计算过程,并且能够熟练掌握。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并不相同,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各自的建构过程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建构正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小组讨论和组间交流正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发展联想思维,培养合作交往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充分合作搭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相互的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如教学 “素数和合数”一课时,当学生掌握了自然数新的分类方法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下面的数是素数还是合数?17,22,35,37,87,1,75632。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是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素数只含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而合数还含有其他约数。有的学生说:我先找出这个数的所有约数,然后再看它是素数还是合数。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数除了1和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没有第三个约数,如果有第三个约数,就一定是合数。如75632,它肯定有约数2,所以它一定是合数。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不断地反思,一步步地逼近目标,完善自己的认识。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验证,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对这道题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加减法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方式得到扩展。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又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深刻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总之,数学体验性学习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同时学生在进入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性学习中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内心感悟。这既是落实过程性、体验性目标的要求,也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需要的尊重,是新课程人文精神的体现。因此,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施,对新的数学课程改革起到积极有力地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约数合数体验性
从观察生活到更好地生活——小学语文体验性作业生活化设计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约数词语,不简单
最强大脑
质数找朋友
传统村落的互动体验性景观营造探析——侨乡村景观建设实践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嫌疑犯
文化性比喻认知的非体验性*——以时空异置为切入点的实证研究
约数问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