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水平
——以“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一节为例

2016-04-11 08:23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中心小学黄丽红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数学公式数学教师概念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中心小学 黄丽红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水平
——以“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一节为例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中心小学 黄丽红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本文以“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一课为例,分别从教学情境、思维水平、拓展练习等三个方面讨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些方法。

小学数学;情境;思维;练习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必须学习的一节课,在这节课中,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计算规律,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与有余数的除法有关的数学问题。下面,就以“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为例,谈谈如果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会告诉学生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然后让学生牢牢记住数学概念。经教学实践了解,教师应用这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时,学生往往记不住数学概念。有时今天数学教师告诉了学生一个数学概念,明天学生就能把这个数学概念忘掉。那么学生记不住数学概念的原因是什么呢?教育心理学专家发现,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弱,他们不能理解过于抽象的认知。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自己正在记忆的事物,那么他们就很容易忘却这个事物,教师应用过于抽象的教育方法,会造成教学低效化的问题。那么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规律呢?

小学数学教师实际上可以应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优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记忆必须牢记的数学概念。

【案例】

1.引入:教师将40名学生分成3组,要求学生思考,如果40名学生分成3组,每组学生有几个人?余下几个人?

2.思考:结合40个人分成3组的例子,除数是几??被除数是几?商是几?余数是几?

学生回答:除数是3、被除数是40,商是13,余数是1。

3.交流:除数的概念是什么呢?被除数、商、余数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教学分析】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如果教师要求学生抽象的理解什么是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概念,学生可能会不能理解这些概念究竟指什么意思。如果教师应用学生可以理解的具象事例来理解数学概念,学生就能从具象的事例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能够牢记数学概念。因此,教师在开展概念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生活事例,让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抽象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迅速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

二、要学会观察、分析数学问题,提高思维水平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数学规律、数学公式。数学教师要求学生牢记数学规律及公式,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能灵活地应用数学概念及数学公式解决数学问题。然而这种数学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很多数学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规律及数学公式是如何建构而成的,所以学生不能理解这些数学规律与数学公式,更不能在数学规律与数学公式中创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从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让学生在探索数学问题中成长个性化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方法,当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以后,就能迅速理解数学课本中说的数学规律与数学公式。

【案例】

1.引入:结合教师将40名学生分成3组的教学情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40可不可以被3整除呢?学生认为40不可能被3整除。

2.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假设现在减少1个学生,现有39名学生,可不可以被3整除呢?学生通过计算,认为39可以被3整除。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再减少1个人,现在只有38个学生,现在可不可以被3整除呢?学生经过思考,认为38不能被3整除。

3.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依次类推,并把计算的结果应用表格的方式绘制出来,把可以被3整除的数字用红色标出来,最后再观察红色数字有没有共性。学生们开始探讨这个数学问题,经过思考,学生发现凡是红色的数字,每个位数的数字相加都能被3整除。比如27,两位数字相加即为9,可被3整除;12,两位数字相加即为3,可被3整除。依此类推,如果要确定一个数字能不能被3整除,只需要计算它每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加能不能被3整除,即可了解结果。

【教学分析】

学生如果不了解数学问题规律、数学公式的计算原理,就不能灵活应用数学规律、数学公式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只有提高思维水平,才能探索出数学问题背后的规律、总结出数学公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形思维、类比思维、分类思维等方法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能用科学的思维理解数学问题背后的规律,总结出数学公式。

三、教学拓展的改良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拓展练习缺少创意性,造成学生觉得拓展练习很枯燥,不愿意积极拓展数学知识的问题。那么,教师要如何才能设计好数学拓展练习呢?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让学生学习充满趣味性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案例】

1.引入:28÷3=?现在请根据这道有余数的除法编写一道数学应用题。

2.思考:学生经过思考,认为编写应用题的要点就是要编写出已知条件及未知条件。

3.交流:过去学生未曾受过数学语言的训练,现在学生为了完成这个数学问题,就学着套用课本上编写的应用题来编写数学应用题。有一名学生编写的数学应用题如下:李老师现在手上有28元钱,她花3元钱可以买一个茶杯,现在她用手上所有的钱买茶杯,可以买几个?买完以后还能余多少钱?

【教学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编应用题、应用现有的习题尝试编题、把数学问题变成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等,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主体性,感觉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愿意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把数学问题作为平台,鼓励学生来改造数学问题、拓展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时感受到数学的变化,享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水平和思维水平,注重方法的引导,注重趣味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数学公式数学教师概念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幾樣概念店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数学难题解开啦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活用数学公式 优化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