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资源,提升解题能力

2016-04-11 08:43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错误解题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赵 静

巧用错误资源,提升解题能力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赵 静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也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教学之前,无论教师进行多么周密的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是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应该回避或者是搁置一边,进行冷处理,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学习就是要经历从不懂到懂、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必然的。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应该谈“错”色变,要睿智处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错”为源,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教教材,更不能抱着课前的教学设计不放,应该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因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认知困惑,进而形成错误。在教学中,教师应以错误启发学生思考,将错误留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识错、辨错、议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教学角的知识时,让学生用量角器画角是学习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完相关知识后,进入了练习阶段,让学生画一个130°的角。在巡视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按要求画出130°的角,而画出了50°的角。看到这个学生犯的错误后,教师并没有进行批评、指责,而是灵机一动,这个学生既然错了,必定有出“错”的原因,一定是在画法上存在问题,老师准备引导学生找出错因,让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于是,老师将这位学生的作业放到了展台上进行展示,立即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他画得不对!”教师微笑着问:“你认为他错在哪里呢?”学生接着回答说:“因为要画的130°角是一个钝角,而屏幕上的那个角是锐角,一看便知道错了。”听了这个学生的话后,其他学生也跟着附和。教师追问:“大家能不能帮帮这位学生找找出错的原因?”不一会儿,学生们得出是这个学生看错了内刻度和外刻度上面的度数,让所有学生对“画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错误是一种资源,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错失这种资源,将其演绎为学生失败的标志。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发现学生因粗心出现的错误后,引发学生探究学生出错的原因,不仅巧妙转化了这一资源,将其演变为深化学生对新知理解的重要载体,更荡涤着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挖掘出“错”的价值。

二、以“错”发挥,帮助学生完成建构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年龄较小,智力水平还很不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不能深入理解所学内容,被知识的表面现象迷惑,而形成认知错误。在学生出现这类错误时,教师要冷静分析,探究学生造成困惑、形成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走出困惑,完成新知的建构。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44÷(4+0.4),题目一出示,学生们觉得一点儿难度也没有,立即进行了计算。在学生们埋头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巡视,但意外地发现很多学生是这样进行计算的:44÷(4+0.4) =44÷4+44÷0.4=11+110=121。不难发现,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目的过程中,误认为除法中也有分配律,显然学生在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出产生了负迁移。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讲解,而是微笑着问:“怎么判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呢?”学生不约而同地说:“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出结果。”通过计算,很快有学生发现了问题,因为现在的运算结果是10,刚才的计算结果是110,出现了不一致,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此时,教师自然地引导学生们进入了对错误原因的分析中。通过探索、交流,学生们得出了形成错误的原因:除法运算没有分配律,只有乘法才有,以后要看清算式,进行运用。

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错误形成的关键之处与学生展开思辨,这样学生不仅记忆深刻,理解深化,更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上述案例,教师在学生出现认知错误时,没有一语道破,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把握知识的本质特征,完成了新知建构。

三、以“错”引路,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生成,即使教师备课再充分,再详实,学生的回答都会超出教师的预设,这时生成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有时在错误中也含有创新的成分。对待这些错误,教师要巧妙引导,捕捉错误中的闪光之处,使其成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这样一道题目:“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900千米,客车4小时行驶了300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客车要行驶完剩下的路程,还需要多少小时?”学生读了题目以后,觉得解题的思路很清新。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是这样进行计算的:先算客车的速度:300÷4=75(千米/小时),再算剩下的路程900-300=600(千米),最后算剩下路程所需要的时间:600÷75=8(小时)。但有一位学生是这样计算的:900÷300×4=12(小时),显然这位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但似乎有创新的成分。于是教师让那位学生说出这样算的理由,学生说道:“先看看总路程里面有多少个300千米,有一个300千米,就需要4小时。”教师追问道:“这样算出来的答案表示什么呢?”学生很快发现了错误,并进行了修正:900÷300×4-4=8(小时),实现了问题的解决。

错误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外显。教师在面对这些错误资源时,针对思维的障碍点,巧妙引导,学生顿时豁然开朗,思维品质有较大的发展。上述案例,教师没有满足于一题一解、一问一答的模式,尽管学生出现了错误,但教师仍潜心捕捉稍纵即逝的亮点,让其成为可用的教学资源,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没有错误出现的课堂也是不现实的。教师要发挥教育机智,精心捕捉课堂中的错误生成,使错误成为再生的教学资源,化“错”为“对”,化“错”为“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错误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在错误中成长
用“同样多”解题
解题勿忘我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不犯同样错误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