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曹新征

2016-04-11 12:48
启蒙(3-7岁) 2016年2期
关键词:刻板淡化健康成长



图/曹新征

孩子的发展过程是呈螺旋式向上的,他们在不断探索中成长。对于孩子的不断犯错,老师该如何把握好尺度呢?

这天,我弹着钢琴,孩子们跟着琴声唱着歌,做着律动。忽然,“咦——啊——”的怪叫声传来。“谁?小朋友们在唱歌,刚才谁在怪叫?”我很生气,停下来怒气冲冲地问。

“是金一伟。”一个声音小声地说。

“对对,就是他!”更多的声音附和。

“就是他,他最喜欢乱叫了!”又有孩子大声说。

“金一伟呢,站起来!”我的目光朝金一伟的位置上望去,孩子们也转动着脑袋,到处找寻。

蓦地,我愣住了。

金一伟的位置上空空如也,一拍脑门儿想起来,金一伟感冒生病了,没来。

“金一伟今天明明没来,为什么你们还认为是他在怪叫呢?”

“因为金一伟总是喜欢做坏事啊。”杨帆脱口而出。

“可是金一伟没有来啊,我们大家冤枉他了!”琳琳轻轻地说。

教室里一阵沉默,我和孩子们都不好意思了。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

的确,金一伟很调皮,上课时经常趁老师不注意做小动作,经常发出各种不协调的声音,没有安静的时候。下课后调皮捣蛋,屡屡攻击别人,自控力不是一般的差。但也不能就这样把他“一棒子打死”,认为所有不好的事都是他做的。

很可能是我平时在大家面前教育金一伟的次数多了,无形中向其他孩子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金一伟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是个不太听话的孩子。在有意或无意间给金一伟贴上了“标签”,而作为老师的我还不自知,无形中把他推到了众人目光的聚焦点,哪怕是他小小的过失也暴露无遗,使得孩子的自信心一降再降,这显然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也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此后,我开始稍稍弱化对金一伟的“关注”,使他在孩子们中逐渐淡化,这个方法使得他的所作所为不再突出,不再成为大家的“焦点”。

当金一伟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时,我尽量用眼神、手势提醒他,而不是当众指责。当他与别人的矛盾升级时,我会将他们喊到一边,问清事由,秉公办理,而不是在大家面前削他的“面子”。当他有点滴进步时,我会自然而然地肯定、表扬他,忽略孩子们疑惑的眼神。当他犯错减少,偶尔还悄悄做好事,帮着大家擦桌椅的时候,我会在孩子们面前重塑他的威信,当场给他竖起大拇指。渐渐地,淡化他的“特殊”,重拾他的自信,使他成为了班上普普通通的一员。

这方法不错,不长的时间,我发现金一伟改掉了许多毛病,比如,上课不再发出怪叫声了,不随便攻击别人了。慢慢地,评比栏里他得的五角星也越来越多了。

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用老眼光看人所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看来,老师时时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很有必要的。这让我意识到:有时关注孩子要悄悄地进行,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有利于他健康成长的环境。

编辑常慧丽

猜你喜欢
刻板淡化健康成长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好习惯伴你健康成长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学困生元刻板印象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
海水淡化前途无量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