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四重奏《嵌字诗意象》创作策略及技法解析

2016-04-12 08:52珠松
西藏艺术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警句藏文谱例

珠松

弦乐四重奏《嵌字诗意象》创作策略及技法解析

珠松

艺术音乐的创作必定涉及理性的指导和感性的牵引,前者给作品的合理性提供保证,后者给作品的合情性提供支撑。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必须考虑这两个因素,必须做到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尤其作为带有锻炼性质的创作而言更是如此,这对于日后的自由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音乐;创作策略;创作技法

现代音乐是指自20世纪初开始端倪并一直延续至今的有别于传统作曲技法创作的一种新音乐。其中序列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西方重要的作曲技法之一,也是每一位专业作曲者必须掌握并实践的技法类型,包括:由勋伯格创立的十二音体系和贝尔格、韦伯恩的改造性灵活运用,布列兹、瓦列兹、斯托克豪森、梅西安、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整体序列、音高与时值的列式、有限移位模式、复节奏等,同时还涉及后来发展的简约主义、新浪漫主义、新宗教主义等等探索性技法和多元文化理念等因素为导引创作的各类艺术音乐。序列音乐就是将音乐的音高、时值、强弱、音色各项要素预先按照相应的逻辑思维和结构模型加以排列组合并编成序列,再此基础上按照该序列的原形和变形等事先预置的动态性性处理原则进行创作的音乐。

(一)创作意象

这部作品是以序列音乐的创作观念、审美视觉和写作技法的掌握为基本目标而创作的,是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一个阶段性探索实践的产物。该作品在采用作为西方专业音乐经典体裁的弦乐四重奏形式的同时,结合一首藏文嵌字诗的字符、句式、结构等因素与音高、时值、力度、句式、演奏法等相对应构成的探索性原创器乐作品。

(二)创作技法

首先将藏文词语中包含的前加字、基字、上加字、下加字、后加字、复后加字以及隔字符号等组成基本要素排列成一组序列模型,然后再将此序列与根敦群培的《嵌字诗》相对应,构成了基本的结构要素。以下是该《嵌字诗》的原文:

将三十个藏文字母与弦乐四重奏组每件乐器最佳音域内的三十个自然音结合、对应,包括将藏文中的四个音调和弦乐演奏法中的震音、重音、顿音和颤音四种最常用的演奏法加以对应,由此构成初步的音高素材和演奏法参数。【图1】

藏文字母及声调与音高和演奏法对应图示

其具体对应如下:前加字与二分音符对应;基字与四分音符对应;后加字与八分音符对应;复后加字与十六分音符对应。为了使作品更有抑扬顿挫感,在上述基础上还设置了休止符的对应模式:与音符设定的原理相反,前加字后跟一个十六分休止符;基字后跟一个八分音符;后加字之后跟一个四分音符;复后加字后跟一个二分休止符;隔字符号与八分休止符相对应。

【图2】

时值及节奏对应图示

强弱对比和个别弓法则依照藏文字母的声调属性:阳性、阴性、中性等对应预设。

【图3】

强弱对应图示

最后,将三十个字母——音符分别安排给弦乐四重奏组的四件乐器(以一个八度内的七个不同音高的音符分为四组,剩下的两个音安排给第一小提琴)。然后按照藏文格律中的句式,划分音乐的句法并形成气口(用延长号加以隔开)。以下是开始处的谱式(包括音高、力度、演奏法、弓法、句法即气口等):

【谱例1】

在以下谱例中还能看到根据序列预置所契合的多声形态等织体类型(是由藏文字符的结构多样性决定)。

【谱例2】

为了使作品的结构更具弹性,在每一组主题(共三十句,分成八组,每组四句,最后两句为一组)之后插入了与主题的音高相同,但织体和速度不同的第二“警句”主题。而这一“警句”主题的安排是按“斐波纳契数列”逐渐递增(其排列是以小节数为单位并配以相应的力度变化)并最后达到该“警句”主题的“最大值”。由此获得第二“警句”主题的原型【谱例3】。但原型不管是在谱面上、织体上、演奏法上,还是演奏员的专注度上,都难以体现出作者预设的技法多样性和理念超前性等因素,因此在“警句”主题原型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以下谱例4至8的所体现的变化后的“警句”主题。下面依次是“警句”主题的原型以及变化形式的五段谱例,是按“斐波拉契数列”1+1+2+3+(5+8+13谱例中省略)+21进行排列。

【谱例3】

【谱例4】

【谱例5】

【谱例6】

【谱例7】

【谱例8】

(三)作品结构

为双主题变奏曲式。曲式结构图式如下:

曲 式 结 构:A+b+A1+b1 +A2+b2+A3+b3 +A4+b4+A5+b5 +A6+b6+A7+B7 +结束句

演奏速度:每分钟75拍左右(第一主题)与155拍左右(第二主题或“警句”)

演奏时长:11分钟左右

(四)主要创新点

音乐作品的创作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创作意象的形成和创作技法的采用以及创作素材的选取等都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其中的有些素材的选取还基于纯音乐的本质而凸显抽象性特色——或以数理模型为基准,或以诗词格律为依据,或以其它一些偶然或必然因素为前提等等。由此看来,一方面本作品的创作属于常态的范畴,而另一方面将藏文《嵌字诗》这一特殊语言、特殊体裁作为创作依据则基于文化的考量而具有原创性。

当然,在创作这部作品的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解决创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培养创作能力,拓展创作观念、丰富创作技法,掌握不同题材、不同体裁音乐作品的创作技能,进而使创作的作品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方面体现更高水准,这也是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之一。

当今的音乐存在于多元文化之中,我们除了学习西方的方法外,也在探索着构建民族的音乐体系。传统和现代是一对既矛盾,又相互依存的概念。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我们进行音乐创作时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企图在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大众与专业等的结合方面也能体现出一定的创新和突破,而且这种探索过程和创作成果还作为重要的实践经验需要加以归纳和总结。

【作者:珠松,西藏大学艺术学院2014级作曲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敖超)

;J6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

;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

;ISSN1004-6860(2016)04-0014-04

猜你喜欢
警句藏文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名言警句的神反转
敦煌本藏文算书九九表再探
也说诗词警句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黑水城和额济纳出土藏文文献简介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藏文人名识别研究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