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制度路径依赖的形成与突破

2016-04-12 06:07刘捷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东佛山528041
韶关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威权竞技转型

刘捷(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广东佛山528041)

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制度路径依赖的形成与突破

刘捷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广东佛山528041)

“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威权制度,在竞技体育实践过程中获得了高度的政治认可和广泛的社会认同,但“举国体制”形成的路径依赖,将有可能使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低效,甚至陷入恶性循环.在总结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从国家体制、权威政治和顶层设计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路径依赖的形成,并借鉴国内和国外的发展策略,提出遵循“最小打乱原则”和降低“心理贴现率”来实现“举国体制”路径依赖的制度突破,从而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健康、有效发展.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路径依赖;制度突破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以国家意志需要和国家动员力量为主导,通过制度设计以行政命令和计划手段来协调竞技体育事务、配置竞技体育资源的一种制度,力争在奥运会等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竞技体育赛事上体现我国制度优越性、国家综合竞争实力和国家良好形象.路径依赖是指一种制度形成之后,无论其有效与否,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1].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制度不断更新优化,在指导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形成了路径依赖.在这种路径依赖的发展惯性下,如何批判性观照、实践性提升与选择性表达,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未来发展与深度转型亟待解决的战略性理论课题.

1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路径依赖的形成

1.1尊重我国体制转轨的历史传统,避免激进转型的脱序危机

竞技体育体制的生成与演化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运行规律和形态特征,深刻影响着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文化认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是我国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尊重我国体制转轨的历史传统,需综合考虑我国政治体制传统、社会运行规范以及政治文化认同,应采用渐进转型方式来避免激进转型的脱序危机(即脱离应有的秩序),避免竞技体育的管理断裂和制度规范缺失.“举国体制”经受住了国际体育大赛和竞技体育发展实践的严峻考验,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威权体制,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最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在“举国体制”权威的推动下,我国竞技体育完成了从训练体制到全运会赛制,再到国家队长训机制的演进,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竞技体育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赢得了竞技实践的高分考核和社会认同的高度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体制断裂和意识形态冒进造成了国家动荡和民族危机.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力求保持政治改革和体制转型之间的历史连续性与“非断裂性”,通过“走小步,走慢步,不停步”的体制改革方式,形成了我国体制改革新经验和体制转型新路径.我国转型实践强调中国现行政治体制转轨的历史连续性,防止形成政治制度序列的脱序与断裂,若采用激进转型的方式放弃“举国体制”,势必造成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大滑坡和竞技体育发展的大衰退.

1.2借助我国威权政治的动员力量,获取资源杠杆的倾斜支持

现代竞技体育投入资源消耗大,科学技术含量高,运动技术改革频率快,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我国竞技体育实施“举国体制”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投入(国家队培养)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地方运动队培养)[2].1988年,我国对国家体委的财政拨款为2.36亿元,到2004年增长到8.8亿元,这笔经费包括了竞技体育、重点培养运动员经费和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的工资、办公、群众体育等的投入[3].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建设中,“举国体制”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权威体制,继承了我国威权政治的动员力量和资源杠杆,从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中积累了大量的合法性资源,拥有足够的威权动员力量和资源配置平衡能力.在我国大力推进体育事业发展,重返奥运赛场后迅速爬升为奥运金牌第一大国的过程中,“举国体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我国体育事业在国际舞台取得骄人成绩提供了有力帮助.

在我国威权政治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推动路径影响下,“举国体制”充分借助我国威权政治的动员力量,利用威权政治已培育的文化认同系统和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威权政治资源杠杆的倾斜支持和社会整合功能,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平稳推进.受制于我国民主政治传统,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发轫、沿革和发展对我国威权政治形成了路径依赖.

1.3通过我国顶层设计的制度安排,满足国家利益的刚性需求

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一种以国家为单位统计成绩和奖牌数的统计制度,该制度有效地激发了各国运动员的竞技欲望,同时也引发了各参与国在国家形象、综合国力和民族文化等利益诉求上的深度较量,历来把国家民族荣誉放在首位的中国更是不甘落后[4].不同的历史阶段需要不同的战略发展功能来满足国家利益的刚性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升国家形象和摆脱“东亚病夫”刻板印象是“举国体制”的历史使命.进入新世纪后,“举国体制”则需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和满足国家“和平崛起”战略诉求上发挥作用.自1979年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恢复以来,我国共参加七届夏季奥运会,获得金牌163枚[5],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满足国家利益刚性诉求上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

“举国体制”拥有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的权威资源、组织力量与制度保障,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性安排,启动、引导和协调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以威权力量和政治杠杆来保持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调控作用和纠偏功能,来满足国家利益的刚性需求,形成了超稳定的制度设计.

2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制度突破

2.1遵循“最小限度打乱原则”,推行试错路径和渐进逻辑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快速转型直接导致俄罗斯竞技体育竞争力急剧下降,在北京奥运会上仅获得17枚金牌.重回“举国体制”后,俄罗斯政府不断加强对竞技体育的管理,竞技体育总预算额度达1 050亿卢布[6].我国执政精英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时,通过摸索“路径障碍、撞击反射、边缘尝试、逐步推进”的实践方式,尽可能地在信息不全、理性不足和判断不灵的条件下保持最大的安全系数,形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体制改革路径.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应充分考虑“举国体制”改革的约束条件和现实制约因素,学习我国政治转型和经济转型的“最小限度打乱原则”,推行试错路径和渐进逻辑,探索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模式、新体制和新路径,避免对现存竞技体育制度体系的破坏性冲击,维持我国竞技体育正常运转管理运行的框架“完型性”与历史连续性.

“最小限度打乱原则”充分考虑了我国竞技体育制度变迁的适应性、连续性与渐进性,维持了“举国体制”在保持与创新之间的适当平衡,将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创新约束在恰当的范围内.遵循“最小限度打乱原则”,推行试错路径和渐进逻辑,有助于利用传统权威资源和政治杠杆来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制度突破,能使我国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转型过程中始终保持在有效的可控范围内,避免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变革出现脱序危机与转型危机,有利于降低转型成本,避免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两极震荡带来的后遗症,对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制度突破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

2.2降低竞技体育“心理贴现率”,推动价值重塑和发展协调

心理贴现率即未来收益在当期的心理满足程度[7].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和社会都急于尽快获得竞技体育成果,盲目追求竞技体育的发展速度和金牌效应,竞技体育心理贴现率很高.“举国体制”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心理贴现率的有效途径,它将大量资源投入到竞技体育领域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在资源有限的空间里占用了大量群众体育的社会资源,导致了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滞后、国民体质健康堪忧等现象的发生.

体育的价值不只是为国家和组织获取荣誉,其最重要的价值是通过体育来满足人在自身价值实践上的需求[8].美国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游泳池,大部分中学有灯光草皮球场,每一万人就有五片网球场,在极力推动全民体育发展的同时,美国在每次的国际比赛中也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这给出了一种发展国家体育事业的新方式:以建立广泛的全民体育为基础,选拔成绩突出的人才,通过国家和地区政府的帮助加以训练,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既能合理地发展全民体育,又能取得优异成绩[8].我国应向美国等体育强国学习,用面向大众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取代竞技体育的金牌战略,用广义的大众体育“举国体制”取代侠义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完成体育工作政绩观从“唯金牌论”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到以增强全民体质为目的的全民体育“举国体制”的转变,合理发展全民体育、增强国民体质,降低竞技体育“心理贴现率”,推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价值重塑和协调发展,褪去体育价值中的功利色彩,恢复体育运动教育人、发展人的功能,为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进行长期投入,进而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均衡发展.

3 结 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基层业余体育学校、专业体育运动学校和高水平运动队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建立了完善的运动员、裁判员注册制度和国家高水平运动队集训制度,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运动训练管理制度,以及四年一届的全国运动会制度和全国城市运动会制度.这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制度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动力基础.对“举国体制”的改革、推进和完善要着眼于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要从更加宽广的视角来观察、思考、设计和统筹,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路径依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加以分析、吸取经验、不断改进.

[1]杨龙.路径依赖理论的政治学意义[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3(1):38-41.

[2]梁晓龙.论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J].体育文化导刊,2004(7):8-10.

[3]许立群.体育总局局长称将坚持举国体制反驳劳民伤财说[EB/OL].(2008-09-06)[2013-07-11].http://news.sina.com.cn/c/2008-09-06/055516242257.shtml.

[4]赵均,许婕.基于“反现代化”理论假设对举国体制的思辩[J].体育学刊,2009,16(5):8-10.

[5]鲁飞.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1):45-47,55.

[6]汤伟.获17金奥运溃败引发俄罗斯竞技体制反思[EB/OL].(2008-08-23)[2012-04-12].http://2008.qq.com/a/20080824/000998.htm.

[7]薛澜,陈玲.制度惯性与政策扭曲:实践科学发展观面临的制度挑战[J].中国行政管理,2008(8):7-9.

[8]慈鑫.被误读的举国体制与国民体质之争[N].中国青年报,2010-12-05(A4).

[9]袁晞.国际视野下体育“举国体制”的再审视[J].瞭望周刊,2010(4):42-44.

The Formation and Breakthrough of the Path Dependence of the Whole National System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LIU Jie
(Guangdon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public education department,Foshan 528041,Guangdong,China)

“The whole national system”is an authoritarian system in China,and has a high degree of political recognition and social identity in the process of competitive sports practice.However,the path dependence of“the whole national system”will likely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efficient,even making it into a vicious circle.Based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mpetitive sport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ormation of“the whole national system”through the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system,the authority of political and the top-level design.Then us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reference,this paper suggests following“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disruption”and depress“the psychological discount rate”to realize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path dependence of“the whole national system”,and finally helps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 sports healthy and effective.

competitive sports;whole national system;path dependence;systematic breakthrough

G812.3

A

1007-5348(2016)06-0064-04

(责任编辑:欧恺)

2016-04-11

刘捷(1973-),男,湖南永兴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

猜你喜欢
威权竞技转型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威权人格的起源与演变——一个社会演化论的解释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竞技精神
转型
威权领导、员工沉默行为与员工绩效关系研究
沣芝转型记
花与竞技少女
环境威权主义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