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毕业生接轨社会需求的实训课程改革路径探索

2016-04-12 06:29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张岩峰
师道(教研) 2016年11期
关键词:毕业生实训学科

文/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 张岩峰

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毕业生接轨社会需求的实训课程改革路径探索

文/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 张岩峰

为了顺应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毕业生就业、高校教育改革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剖析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毕业生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展开社会调研的情况下,对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毕业生实训课程改革进行模块化改革设计,将实训课程划分成几个主要模块,严格按照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最佳的课程模块做好灵活搭配与组合。全面提升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艺术学科毕业生的竞争力,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持续健全,艺术学科的发展在创新创造社会文化发展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艺术学科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热门专业。所以,众多地方高校均开设了艺术学科专业。近几年来,随着艺术学科专业学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艺术学科毕业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当前社会对于艺术学科毕业生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一定的艺术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好的实践经验。

有数据统计显示,当前社会对于艺术学科毕业生就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排序情况如下:实践能力90%、创造能力14%、协调能力42%和交际能力8%。因此可以看出,社会对于艺术学科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要求不单单局限在掌握基础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掌握一定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艺术学科实训课程是提升和培养艺术学科毕业生实践能力十分重要的手段。所以,必须针对艺术学科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坚持以提升艺术学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以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对艺术学科实训课程做出模块化设计。

一、艺术学科实训课程现状分析

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教育的原则是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应用能力为主,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原则,以促进艺术学科毕业生就业为核心。艺术学科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更能学到一定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也是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教育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艺术学科本身也是一个有着较强实践性的专业。所以,艺术学科实训课程是艺术学科专业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当前,地方高校艺术学科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划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在校开展艺术实践,不仅有基础艺术技能的训练,更有导师为学生布置的实践课程,例如艺术汇报演出等。这种实训主要是在导师的安排下开展的。另外一类是学生在校外实训,通常是在实习单位开展的。这种实习大部分是以综合练习为主。学生可以自行发挥出自主创造性,导师指导为辅。借助艺术学科实训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自身能力是否满足社会需要。

然而通过对最近几年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毕业生实训课程学习情况来看,在实训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艺术学科实训课程教学地位偏低,以至于教学效果不佳。即使目前很多地方高校提倡加强对艺术学科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然而从实际实训课程情况来看,大部分是理论基础知识的灌输,学校不够重视实训课程的开展,缺乏实训课时,实训质量偏低。第二,实训课程内容和设置与实践严重脱节,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地方高校艺术学科实训课程内容安排大部分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师安排具体的内容学生以完成作业的形式开展实训,并不是以学生为主导,学生无法了解社会的需要,“闭门造车”的问题十分突出。第三,缺乏对校外实训的监督。学校无法掌握学生在校外实训的情况,个别学生抱有侥幸心理,不积极参与社会实训,上交的实训报告大多雷同,等等。

二、社会需求导向的艺术学科毕业生实训课程模块化设计的必要性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顺应学生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业导向指的是以艺术学科毕业生上岗就业为目的,结合岗位标准开展“零差异”实训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在工作岗位中必须掌握的能力,不需要接受岗前培训即可上岗,满足了社会上众多企事业单位对于艺术学科毕业生的人才聘用需要,同时也节约了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此外,提升艺术学科毕业生的实践技能也是提升其综合素质的表现,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2.模块化设计是实训课程改革和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

实施“模块化”课程设计主要是根据模块化的想法和编制原则来搭建一套先进的实训课程模式,将实训课程内容进行拆解为不同的模块,最终形成实训课程模块库,根据艺术学科毕业生培养要求,结合社会需求及每位学生的现实状况,从多个课程模块中进行选择、进行组合,达到改造教学课程的目标,进而满足社会的需要。模块化实训课程设计的突出优点有:第一,针对性强,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不同的课程模块设置了不同的内容,具体可以结合当前社会需求来设定和调整内容,以实现和社会需求的完美衔接。第二,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不同的实训模块采取的教学方式往往不同。第三,便于教学管理。减少实训课程内容有利于提升教师对艺术学科毕业生的教学管理难度,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设置模块化教学也能够让艺术学科毕业生满足某些特定岗位的需求,做到和岗位要求“零距离”,有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社会需求导向的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毕业生实训课程模块化设计的实施

1.实施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艺术学科毕业生实训课程模块的内容选择和内容涉及都必须严格按照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来进行,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切不可随意改变,在做实训课程模块设计之前必须做好调研及论证。做到各个模块之间具有独立性,同时从整个实训课程体系设计来看,不同的模块内容涉及又存在衔接关系。

(2)自主性原则

艺术学科实训模块课程主要可以划分成两类:其一是必修模块;其二是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选修模块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毕业后想从事的工作类型。选修模块课程数量偏多,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方便学生做出自主性选择。

(3)实用性原则

设计实训课程模块必须立足于当前社会的需要,知识内容的选定必须具有实用性,尽可能贴合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参加实训课程训练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实训课程内容还应该结合当前社会的变化做好及时更新,反映出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内容,改变学生能力和社会能力需求相脱节的现状。地方高校应该加大对基础硬件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多媒体教室基础设备购买和安装,并且还应该针对艺术学科这一专业配备相应的教学基础硬件设施,还可以专门针对学生课外实践等配备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基础硬件设施,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学科专业水平创造更好的条件。

2.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社会调研

对近三年毕业的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毕业生展开调查,可以通过座谈会或者是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了解这些毕业生在目前从事的岗位中的表现。掌握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之后再对实训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则更有针对性。比如对音乐专业毕业生展开调研,调查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中的表现,让学生谈谈对所从事工作的看法。

(2)师生座谈

从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的,没有机会参与到其中。所以,课程内容和设计均无法充分地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以至于教学效果较差。开展师生座谈,掌握学生的共性特点及个性差异,了解学生对于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看法和意见,积极采纳他们提出的可行性建议,让实训课程内容设计满足学生的需求。组织毕业生谈话活动,邀请毕业生和在读生代表一起洽谈,在沟通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将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融入到学校实训课程改革中,让在校生在实训课程中学到更多和工作岗位需求相匹配的能力。

3.实施方案

(1)课程模块设计

通过以上的社会调研以及师生座谈的考察结果,我们可以将艺术学科实训课程划分成三大类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及就业方向综合实训模块。其中,专业技能课程模块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如何快速掌握这些技能;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学科基础课程内容;就业方向综合实训模块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将来的就业方向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学习。

(2)实训课程进度安排

鉴于大学最后一个学年艺术学科毕业生忙于考研或找工作,针对艺术学科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存在较大的“敷衍了事”心理,难以收获良好的实训效果。所以,将艺术学科综合实训课程的进度安排在第六学期。

4.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1)创新当前教学管理模式

从目前来看,很多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教学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而模块化实训课程的实施通常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因此上课班级和行政班级二者是分离的,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创建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方便学生选课,方便学校组织考试。此外,还需要改变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创建新的实训课程评价体系。比如在开展音乐专业学生实训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多增加有关表演和彩排等内容,通过增加在校或校外的表演经验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应紧紧围绕“理论+实践”这一核心内容来开展,学校或院系多组织大型音乐演奏会,安排学生参与大型商业演出,等等,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理解。

(2)优化当前的教材内容

对于艺术学科教学而言,教材一直是保障艺术学科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实训课程的改革前提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必须和模块化实训课程设计的内容相吻合,改变传统的仿真模拟训练模式,结合地方或者是企事业单位的岗位要求进行编写,如此方能体现出艺术学科毕业生社会需求导向模块化实训的特点。很有必要综合编写一套完全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方院校艺术学科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教材,此教材编写一定要具有较强科学性的,而且对于艺术学科专业教师而言也应该加强创新和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做到不断创新和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能够创新出一套比较具有创新性的,并且是适合艺术学科专业特点的较为实用的专业教学方法,全面提升艺术学科专业教学质量。

(3)全面提升实训课程的师资水平

艺术学科毕业生实训课程的实施必须要有一支综合素质较强,尤其是实践水平较高的师资团队,如此方能胜任实训课程教学的任务。尽可能地让青年教师参与到实训课程中,和学生打成一片。除此之外,还可从外部聘请专业的高级校企合作人才来任教。比如,定期组织音乐学院的导师参与全国教师专业训练,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带入实训课程中,教会学生如何从实训课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四、总结

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对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毕业生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重要内容,使得艺术学科课程教学和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毕业生未来就业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实训课程和学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对应起来,同时也让艺术学科毕业生的学习目标变得更加具象化,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满足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1]邹心之,李敏艳.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双路径”实训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17).

[2]涂富秀.新建本科高校法学实训课程的困境及改革路径[J].武夷学院学报,2016(2).

[3]孙力.以栏目促教学,开设独立实训课程,打造校内外实习平台——关于广播电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的思考[J].三江高教,2015(6).

[4]张德化,刘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性课程改革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5]关艳阁.现代国家职业标准导向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5).

[6]张明文.中职选择性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探索——以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选择性课改为例[J].职业,2016(3).

[7]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江星,张超.地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

[8]曹大勇,陈鸣.实践先导依托“项目工作室制”重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微[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9]张爱莲.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职学前教育课程管理研究——以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为例[J].鲁东大学,2013(4).

[10]周海清.湖南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2014(9).

责任编辑 何丽华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度重点平台建设跃升计划及重大成果课题“地方高校艺术学科毕业生接轨社会需求的实训课程改革路径探索”(编号2014GXJK138)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毕业生实训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超学科”来啦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