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

2016-04-12 10:45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冲突发展

赵 双 叶

(成都师范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1130)



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

赵 双 叶

(成都师范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 成都611130)

摘要:经济全球化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进程,多元文化教育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学习压力,需要解决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问题,要用宽阔的胸襟来接纳多元文化,用发展的视角和开放的眼光面对世界,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多元化人才。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冲突;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一经引入我国,便受到广泛关注,也促使我国的教育模式向多元文化方向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学生知识面扩大的同时,思维、认知等方面的多元化,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系列变化。研究多元文化教育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多元文化与多元文化教育

著名学者梁濑溟提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经过人类加工并用于生活的一切。文化是成百上千年人类生活凝聚的结果,是历史的积淀。

世界视角下的多元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但多元文化教育这一概念从提出到被人们所熟知,时间却很短。专家给出多元文化教育的定义包括两点:“一是教会学习者认识、接受和欣赏不同的文化、种族、社会阶层、性别差异、宗教信仰、能力差别、妇女等。二是使儿童和青少年在他们发展的关键期形成在未来民主、平等与公平社会工作时所必备的责任心和公共性。”文化无国界,要了解自己的文化,也要从容接受全球的优秀文化。而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就是要让学生面对世界上各民族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灿烂文化,从而从容接受多元文化教育的熏陶。

二、多元文化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的融通

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多元文化教育,而多元文化教育又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多元文化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共生共存,相得益彰。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背景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推进,需要具有多元文化素质的人组成团队一起工作。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需要一批拥有多元文化素质的国际型人才。中外合作办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教育的平台,在这里学习的学生,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和濡染,还要接受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我国古代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历经先秦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五代时期的三次民族大融合,中华文化初步具有多元文化特质。到了近代,一批仁人志士致力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才有了今日中华文化的异彩纷呈。到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更是文化融合与发展的高潮阶段。而“改革开放”的本义就是要学习世界上优秀的文化成果为我所用。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的飞跃,进一步证明了学习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必要性。全人类的进步就是各种文明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文化的发展。大学生要加强多元文化学习,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才能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多向诉求

文章在以TDOA为主要思想的基础上,介绍了GCC-PHAT算法并针对其局限性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基于线性预测残差的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该算法引用了端点检测技术、LPC算法和IIR平滑滤波,有效解决了GCC-PHAT无法应用于信噪比较低的环境下的问题。根据测试,声源定位的方位误差在100 mm范围内,方向角的误差在±5度范围,准确度较高,可以应用于现实环境中。

19世纪中叶,西方在我国开办了一些教会学校,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格局,其办学也以初等教育为主,规模相对较小,影响面不大,却开创了我国多元文化教育办学之先河。蔡元培先生曾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提倡多元文化的交融。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其中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标志着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正式展开。

我国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时间不长,但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培养了许多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国际型人才,在我国社会建设各领域的作用已初见端倪。中外合作办学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其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推动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三、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

多元文化包括语言、思维、行为等方面,学生由一元文化跨越到多元文化,幅度比较大,一时难以适应,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系列困难。

(一)学习难度增加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新模式。文化差异的存在,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师资力量等的不同,必然会给学习者带来一定困扰。以中国第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引进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和世界一流的纽约大学携手中国“985”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创建的上海纽约大学为例,“宁波诺丁汉大学采用全英文教学,教材从英国诺丁汉大学引进,师资全部由英国诺丁汉大学选聘,采用英国诺丁汉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共享英国诺丁汉大学网络和教学资源,颁发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位证书。所有学生均有机会参加不同类型的海外学习项目”[4]。而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通常在本科前两年完成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后两年完成大部分专业课程”。课程内容的51%是讲述中国文化,49%是讲述世界文化[5]。

学校要求学生知识涉猎面比较广,要熟知的部分包括生活常识、教师的授课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等,还包括书本知识,即开设的新课程、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了解文化差异,还要适应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学生需要把这些加工成一种新的文化观念,走出校园后,能把这种揉合多元文化的观念融入今后的工作生活中。

(二)学生心理压力增大

学习环境改变,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心理压力会加大。而心理压力增大,会导致情绪低落,并产生孤独、封闭等不良情绪。入校之初,每一个新生都抱着莫大的热情与希望。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之后,信息量、知识面急剧扩展,由于无法及时消化,大量积压,许多困惑随之而来,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部分学生若调适不好,将导致心理上出现困惑、迷惘。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爱意气用事,自我调适能力不强,个别人因心理压力过大,还会导致行为过激,进而引发学习障碍。

(三)多元文化的融合难度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但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人不能离开社会群体而存在,由千万个个体组成的群体是人们生存的港湾,是获得亲情、友情的源泉,群体给了我们精神支持,群体成员之间有学习、工作上的交往,有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

从小学到中学,在一起就读的学生大都来自同一地区,文化背景、生活背景相近,而中外办学环境中,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与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交往时,语言有障碍,文化有隔膜,多种多样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往往会导致学生信心不足,加大多元文化人才培养的难度。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既有教育内容的要求,又有对人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契合了经济全球化对人的发展的时代要求,这样的要求是有一定高度的。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但因为自身固有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又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困惑。在多元文化教育中如何选择积极的学习方向,规避文化冲突带来的困惑,这需要教育部门重新定位教育目标,为中外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四、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

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为我国培养了系列人才,但在办学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些弱点。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让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国际教育平稳接轨。

(一)用宽阔的胸襟接纳多元文化

多年来,我们对中华文化褒扬有加,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加强,盲目排外与盲目崇洋两种思潮偶有出现。改革开放至今,两种思潮的阴影还存在于一些人的观念之中,其实质是对西方文化存在着神秘感,没有客观正确地认识西方文化。

上海纽约大学的师资由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些优秀教师共同组成,就读的学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从师资结构可以看出,这所中外合作的学校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是一所国际学校的缩影。多种教育思想交织在一起,与中方学生习惯性的直线思维发生碰撞,致使中方学生产生茫然困惑心理也就在所难免。

要教育学生用平常的心态接纳多元文化,各种文化都与中华文明一样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指导学生对多元文化予以理解和包容,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多元文化,让学生有一定心理基础。

(二)用发展的视角理解多种语言沟通的必要性

早在19世纪,人们已体会到不懂外文的弊端,“中国因为全不知道外国的实情,所以外交事件倍极困难。而不知外国文字,又为国际妥协的障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合作理念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时至今日,许多工作环境都需要能熟练掌握几种语言的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人才。掌握多种外语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上海纽约大学的办学目标就是让所有的学生能流利掌握英语。高校要引领时代潮流,积极为学生学习外语创造条件,比如,通过举办party、沙龙、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增进中外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激起学习外语的兴趣。

(三)用开放的眼光看世界教育

现代社会政治制度不同,教育方式各异,不同的教育理念都有其独到之处,开发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教人向上向善,殊途同归。

要用开放的眼光看世界教育。我们的高等教育,也要改变一个声调的思维模式,培养多元文化思维,让不同的文化思想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推动世界文明的脚步。中外合作办学就为我们培养多元文化的人才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也为我们打开一个感受多元文化的窗口。

办好中外合作学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让我国的大学教育与中外合作学校并驾齐驱,为我国培养大批多元文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濑溟.中国文化问题略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273.

[2]王鉴,万明钢.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8.

[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典·法释法典.第2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499.

[4]宁波诺丁汉大学官网.招生[EB/OL].[2016-05-11].http://www.nottingham.edu.cn/cn/admissions/home.aspx.

[5]上海纽约大学校园网.本科课程设置概况[EB/OL].[2016-05-11].http://shanghai.nyu.edu/cn/majors/liberal.

[6]毕乃德.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傅任敢,译.张静庐,辑注.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37.

责任编辑:张文革

Chinese and foreign cooper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multi-cultures

ZHAO Shuang-y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130, China)

Abstracts: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motes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a school, but als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solves the problem of integration of local culture and multiculturalism and uses broad-mindedness to accept plural cultural education to face the world with an open perspective and vision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diverse talent.

Key words:multicultures educatio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conflicts;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5-12-06

作者简介:赵双叶(1979-),女,河南南阳人,成都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史.

文章编号:1009-4873(2016)03-0051-0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冲突发展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