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图书馆考略

2016-04-13 11:16
关键词:图书资料西北图书

张 显 锋

(陕西理工大学 图书馆, 陕西 汉中 723000)



西北联大图书馆考略

张 显 锋

(陕西理工大学 图书馆, 陕西 汉中 723000)

西北联大图书馆在抗战期间,由平津地区的各大学图书馆內迁陕西城固合并后组建而成,这是在陕西城固建立起来的第一所规范的大学图书馆,组建于1938年4月,总馆位于城固县城文庙内的尊经阁,该馆办馆规模较小,文献资源严重不足,但该馆在何日章先生的领导下,设置分馆,注重专题资料的收集、整序,积极服务于西北联大的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随着西北联大的分立发展,存续时间较短,仅一年四个月;1939年7月,西北联大图书馆拆分重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图书馆、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和国立工学院图书馆等,从而奠定了西北地区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基础、格局与体系。

西北联大图书(组)馆; 何日章; 陕西城固; 大学图书馆

一、 平津地区大学图书馆西迁之路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全面对华战争的爆发,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空前危机。值此时局,国民政府以“抗战建国”为方略,决定将身处平津的大学西迁内地,以延续中国高等教育之文脉与高等人才培养机构之火种,学人内迁,各内迁大学开始了长途迁徙的漫漫征途。“北雍学者,右学诸生,痛失蕃卫之失,耻于非类为伍;或驱车崯路,或徒步荒原;或褰裳涉水,或策杖攀崖,餐风宿露,戴月披星,载饥载饿,载驰载奔,以莅止于陕西之城固”。*沈春生.《国立西北大学侨寓城固记》纪念碑.城固文史(第一至十五辑)合订本,陕内资图批字(2013)JH08号.此乃中国高等教育之壮举,波澜壮阔,撼人心魄。大学乃大学图书馆之母体,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更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基础性支柱之一,不可或缺。大学图书馆西迁也是当时的历史必然。

1937年9月开始,平津地区各大学图书馆随本校迁往古都西安,但由于战事爆发突然,大多迫于亡命险境,加之受时间与运输条件的制约,各图书馆来不及筹划图书资料搬迁事宜,原本馆藏丰富的图书资料全都留在了陷落区,能够运抵西安的图书资料寥寥无几,仅北洋工学院图书馆运来了129种西文杂志[1]。何日章先生来到西安,受命筹建西安临时大学图书馆(组),“设总馆于西安城隍庙后街大学本部,同时为便利教职员及学生阅览,设分组于城外东北大学本校第二院,凡理工书籍悉集于此”。[2]针对图书资料奇缺的现状,何日章先生积极谋划,在西安、汉口、长沙、香港等地紧急订购了一批中外文图书资料。

西安临时大学图书组隶属于学校教务处,何日章先生被任命为图书组主任,全面主持图书组工作,他针对当时情况,为提高图书馆管理效能,“早在西安临时大学筹建之初,何日章便定下了统一购书、统一分类编目、统一规章制度的管理模式,他将这种建馆思想成为‘初无二致’。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有效限制了管理的随意性,从而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统一管理”。[3]然而,“本校在平津沦陷后,即奉教育部令西迁,以北大师大及北洋工学院,在西安合组临时大学,上课未几月,西战场失利,太原失守,敌人沿同蒲路南下,但是我们依然坚持著镇静的态度,完成上学期的学业。在考后三月间,敌人窜抵风陵渡口一带……及为国家根本的教育事业起见,乃命本校再迁汉中”。*本校城固本部举行开学典礼志盛.西北联大校刊.第1期,1938年8月.

1938年年初,日寇攻入晋南,潼关告急,西安不时遭受日机狂轰滥炸。成立不到半年的西安临时大学难保无虞,根据民国政府教育部的指令,决定再次南迁陕西汉中。3月2日,西安临时大学委派徐世度启程前往汉中*徐世度.奉派至汉中区觅校舍工作日记.西北联大校刊.第1期.,与当地政府接洽,联系和考察搬迁校址事宜。随后西安临时大学图书馆随校也开始了迁徙的征程,迁徙线路为,乘火车先至宝鸡,后徒步进入秦岭大山,时值春寒料峭,时有小雨,山中尚有积雪,寒气浸骨,道路泥泞湿滑,“大多步行过秦岭,师生职工,配列队伍,名曰‘行军’”。[4]这支“行军队伍”在秦岭山中委蛇长达数里,何日章随队一直跟着运载图书资料的行李大车,不离左右,饱受流离颠簸之苦,生怕为数不多且弥足珍贵的图书资料遭遇不测,经山谷行十余日,顺利抵达褒城,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踏上汉中这块陌生的土地,“二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大学迁移陕南汉中一带,本馆已随学校由西安移至南郑,四月初再移城固。凡载书三千余册,经行千里,历时兼旬,冒山雨重雾,而图书文件了无霉湿损坏。使在通都大邑,此区区平凡书册又何足道!今在万山中,得书不易。而辗转迁徙艰难困苦而致之者,复卷帙无失,签题完好,则开馆借阅之日,能不令人欣慰爱护如万卷珍本哉?”[2]何日章先生等暂住南郑(今汉台),由于南郑解决住房困难极大,学校决定将校本部放在城固县城,1938年4月,图书组也迁往城固县城。

二、 西北联大图书(组)馆的正式组建

1938年4月,教育部根据国民政府行政院第350次会议通过的《平津沪地区专科以上学校整理方案》,令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随即,原西安临时大学图书组随即更名为西北联合大学图书组,“本馆直属本校教务处,依照学校行政系统,名曰图书组,设组长一人,组员若干人。分六股办事:一、采购股,二、登记股,三、编目股,四、出纳股,五、期刊股,六、总务股”。[2]何日章先生任组长,图书组总部(馆)设于城固县城建于明代的尊经阁内;由于西北联大的组成学院分散设于汉中盆地的沔县、南郑、城固古路坝等地,相距遥远,何日章因地制宜,在各学院设立图书室,属于图书组的下设机构,进行统一领导、组织与管理。不久后,原图书组正式更名为图书馆。

馆址的选定、馆舍的修葺、藏书布局、功能区划,让何日章费了不少心思,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布局与设备修缮,并正式投入使用,“本馆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城之东北隅,文庙内之尊经阁故址也。此阁建筑于明万历六年八月,重修于清乾隆廿二年八月,颇为壮丽。位大成殿后,另成院落,有门东向通城下,改作馆门。入门北转为崇圣祠,改作办公室。过穿堂直达尊经阁。阁之上下辟作阅览室,可容百余人。楼上之西部划为中西文编目室,楼下东端作藏书处及出纳处。碧影满窗,市声不闻,而游廊环绕,高可眺望,颇类故都北海公园,揽翠轩景色,读倦凭栏,令人意远,真学子潜修地也”。[2]此处作为馆舍,何日章先生甚为满意,但国土沦丧,千里风尘,对燕京故园景致与风貌的留恋回味,以及对临时抵达的陌生土地的感念之情,涌上心头,溢于言表。

西北联合大学图书组“全组共13人”*汉中市图书馆学会编.汉中图书馆志,陕汉出批(1998年)字第018号.,何日章先生带领他们开始了艰难的新馆建设工作,他既要筹谋规划,更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本馆随校南迁,原在西安之一切设置与木器,因装运维艰,携带不便,殊为可惜。既到城固,馆虽设于文庙尊经阁,然院落寥廓,苍苔遍地,空阁一座,内中一无所有,门窗尤为残缺,于百难中努力设置,修整完好,野草铲除,另莳花卉,群树成荫,至应用器具,以城固地非繁华,购置颇感困难,现已做成阅览桌廿张(每桌可容五人)阅览凳一百个,出纳台一具,杂志架四个,书架十个,公共饮水壶二个,目录柜一个,报夹若干,及其他办公用桌若干,始勉强敷用”。[2]他们虽废寝忘食,认真筹划,可限于经费困顿,物质条件极差,虽为名校图书馆,却在简陋的条件下按照规范的业务流程,很快就初步完成了新馆的筹建任务,开馆接待读者。

西北联大图书馆刚刚完成组建,何日章先生就亲自主持拟定了《西北联合大学教务处图书组办事细则》、《西北联合大学教务处图书组借阅图书规定》*《西北联合大学教务处图书组办事细则》、《西北联合大学教务处图书组借阅图书规定》.西北联大校刊.第1期,1938年8月.等规范的大学图书馆管理制度。

三、 大师治馆

何日章先生为民国时期极富盛名的图书馆学家与图书馆事业社会活动家。在20世纪的20年代,在他的主持下,河南省图书馆事业与博物馆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他在从事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同时,曾主持过殷墟甲骨文的发掘与文物研究整理工作,享誉业界。后在原母校的相邀下,他于1930年代初被聘为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并任命为图书馆主任,他针对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本馆成立,亦三十余年矣,计划未定,主任屡更,故所编之目,虽已彪然,而前后相违,编次无序,盖有不便于用者,诚以规章未定,事出众手,参差抵牾”[5]1,即图书资料分类编目没有统一的标准,给馆藏图书组织排架与读者利用造成极大不便,他邀请袁涌进一道着手研究编制通用性较强的《中文图书十进位分类法》,初稿完成后,经李蒸、杜定友、刘国钧、李小缘、黎锦熙、钱玄同、袁敦礼等18位图书馆学家与著名学者联合校订,正式刊印。嗣后,这部分类法被多个图书馆使用,这标志着何日章先生图书馆管理思想和图书资料分类体系的形成,具开拓初创之功,“《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我国有广泛影响的新的图书分类法,这一成果也使得何日章声名雀起,一跃成为我国的图书馆学大家”。[6]促进了我国图书馆学和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步伐。

在西安临时联合大学时期及西北联大图书组的初创阶段,针对区区几千册图书资料,何日章先生在分类编目方面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三院校图书馆同仁离平津时,片纸只字不能携带。迨本馆在西安成立后,对于工作上颇感工具之缺乏,尤以中外文图书分类问题为甚。于是急向各处索借及购置,以便应用,乃由河南大学借得师大编印之《中国图书分类法》一书,据以整理中文书籍。西文者则向京西图书馆借得清华大学西文图书目录一册及孟君兆永所赠之武汉大学西文图书目录三册,以资参考。至中西文书编目,则求简单实用,标题分析,暂付阙如”。[2]其严谨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令人感佩!

面对合并院校的图书馆建设事业,何日章先生早在西安临时联合大学时期就确立了“统一购书、统一分类编目、统一规章制度”的组织管理原则,在西北联大图书馆时期,这一原则一以贯之。但受当时条件所限,西北联大前来汉中,设校本部于城固县城,城固县城无足以容纳下全校师生的场所,各二级学院分布于沔县、南郑(今汉台)、城固古路坝,相距遥远且分散。针对这种状况,何日章先生决定在各二级学院下设图书室,图书资料经费也按照一定标准划拨各二级学院,并赋予各二级学院教授、学生急需教学与科研资料的自主订购权,这对于提高馆藏文献质量,不无裨益。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事业的生命线,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与科研的基础性保障。“本馆于二十六年九月起,即分向各处订购图书杂志,但因战区转变,交通梗阻,以及学校迁移等事,致所订书籍杂志均不能按期如数到馆。截止六月底,已到西文书籍,计六百七十七种,九百七十册;中文书籍计一千一百六十八种,二千一百九十册;尚有地图二十余种。此区区者,虽不敷教职员及学生所需,然在非常时期,一切事业多不能布置裕如,本校于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中有此两千册书籍,亦可谓琳琅满目尔”。[2]然值此非常时期,由于经费匮乏,战事炽烈,交通不时受阻,文献资料购置与邮递渠道不畅,但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何日章先生于文献资源建设总是想方设法、竭力而为。笔者通过对《西北联大校刊》的图书馆新书报道书目的统计,在西北联大图书馆时期,合计购置中文图书为290册,英文图书资料仅为190册,当然,此数据并不代表该馆一年多时间全部的新购图书资料,其文献资源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但该馆对新书报道工作的重视与其宣传力度可见一斑。

何日章先生十分重视剪报工作,对于有关社会时局、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等专题性资料的积累与系统化收集整理足以显现一所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西北联大图书组,在刚成立之初,就对剪报工作进行了体系性规划,当年文献资料获取条件很差,可供收集的资料的途径与品种非常少。从1938年4月开始,西北联大图书馆,仅仅依靠《大公报》与《西京日报》两份报纸,对专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了如下规划:“Ⅰ、大公报及西京日报项目:一、中国国民党,二、国民政府,三、公债,四、关税,五、外汇,六、教育,七、外交,八、经济,九、交通,十、禁烟,十一、医药及防疫,十二、救济,十三、黄灾,十四、水利,十五、纪念日,十六、抗战言论,十七、民众团体,十八、中外学生团体,十九、妇女团体,二十、华侨情形,二十一、婚丧,二十二、文献及文艺,二十三、宣传,二十四、慰劳,二十五、兵役,二十六、浙东战区,二十七、津浦战区,二十八、晋绥战区,二十九、游击战,三十、空战,三十一、战地通讯,三十二、伪组织,三十三、敌国情形,三十四、国联动态,三十五、国际舆论,三十六、国际新闻,三十七、杂项;Ⅱ、琐剪项目:一、政府命令,二、前线要电,三、备战杂,四、宿将谈战,五、胜利曙光,六、忠烈慰观,七、党务要闻,八、社评汇锦,九、文艺选粹,十、珍贵文献,十一、倭寇暴行,十二、俘虏供词,十三、奸伪丑状,十四、国际情形,十五、列国演变,十六、巴蜀琐闻。”*何日章.本校图书馆周年工作概况.西北联大校刊.第1期,1938年8月.这一专题资料汇集、整序体系,涵盖了抗战时期全国的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生活各领域,具有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历史的宏观视野,而这个规划为何日章先生亲自拟定,这足以体现与展示名校图书馆与大师级理论家心忧天下、心怀天下的胆识与气魄!

西北联大学生作为当时的青年才俊,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以刻苦学习著称,对于图书资料有着强烈的阅读、学习需求。西北联大图书馆自开馆后,师生争先恐后涌入尊经阁,但由于馆藏图书资料严重不足,一时难以满足读者借阅需求,“刚开馆时,师生平均只有一本书。而且很少看到全国性的报刊,消息闭塞”。[7]163针对这一局面,何日章先生从制度建设入手,积极应对,其一,最大限度延长开馆时间,每天从早上七点至晚上七点连续开放,中途不闭馆;其二、提倡馆内阅读,凡外借图书资料须当日归还,以增进流通效率;其三,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多渠道采购教授们推荐的紧急用书,首先满足教师教学、科研的文献资料需求。

四、 西北联大图书馆的拆分与重组

1939年8月,这不仅是西北联大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也是西北联大图书馆生命组织的一个沧桑时间节点,西北联大图书馆被拆分的结局是图书馆与何日章先生无法掌控的。但是,虽然严格意义上的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名称存在时间很短,仅一年四个月,犹如昙花一现,但西北联大图书馆名称停用,并不意味着具有坚韧品格的实体图书馆的永远消失,而是分立发展。

分离、解体对于任何社会组织来讲,都会产生难以避免的阵痛,无助、留念、惋惜、伤痛等情绪都会在当事人的内心留下深深的烙印。“各校分家,图书馆藏书成为瓜分争抢对象。何主任叹道:‘所藏图书迭经划分,时时增购亦非昔比,址虽仍旧,人员则屡经更易,不才仍主馆务。’”[3]西北联大图书馆命运也让何日章先生感到无奈、感喟与唏嘘。

西北联大图书馆解体后,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师范学院五所大学图书馆相继组建。1938年8月,国立西北工学院图书馆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图书馆、焦作工学院图书馆合并,在城固古路坝成立西北工学院图书馆,1946年迁往咸阳;1939年8月,西北大学图书馆、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各自独立组建,馆址设于城固县城,1941年,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在兰州设立分馆,1944年11月,全部从城固迁往甘肃兰州,1946年6月,西北大学图书馆迁往西安;1939年9月,国立西北医学院图书馆独立组建,馆址位于南郑县金华乡黄家坡(今汉台区),1946年夏,随校迁往西安。这五所大学图书馆成为西北联大图书馆组织生命的延续与新生,“不但壮大了战时西北地区图书馆的力量,更为今后该地区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而何日章先生则被西北师范学院聘任为教授,并被任命为图书馆馆长。“西北师范学院虽然在1939年8月名义上分出,但直到1944年11月完全迁兰州前,一直在城固与西北大学合班上课,90%以上的教授合聘,共用图书馆等教育资源”。[9]其间,因兰州筹建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何日章先生数次往返于汉中与兰州之间,但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汉中度过的,“1944年秋天,何日章和他的几名同事把城固最后50箱图书和自己的行李搬到车上,在汽车发动的轰鸣声中,先生洒泪离开城固文庙尊经阁,到达兰州城西十里的西北师范学院新址”。[3]自此,何日章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汉中,他前后在汉中生活、工作了长达六年时间。

五、 西北联大图书馆历史价值探讨

西北联大图书馆,乃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她在中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独特的不容忽略的历史地位,是我们研究民国时期名校图书馆的“活标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拂去历史的尘埃,她依稀可视,离我们并不遥远,尤其是其具备的精神品质和社会责任担当,更彰显其名校图书馆的文化品格。

其一、西北联大图书馆的存在时间确实短暂,犹如流星一样划过了天汉大地的沉沉夜空,留下了让人唏嘘的遗憾,但她是历史的存在,是值得我们去品鉴、思索与价值发掘的“活标本”。

其二、只要大学不彻底消亡,大学图书馆就能够获得生命勃发的组织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西北联大图书馆只是名称走进了历史,她的生命基因在大西北被广泛移植和精心培育。

其三、大师,非头顶炫目光环的圣人,而是脚踏实地、勤于任事、眼光巨炽、思想深邃的凡人,虽艰难困苦难改其性,虽百折而不挠,安身立命于某一领域,业绩斐然之大家,何日章先生位列其一也。

其四、“陕西理工学院在汉中早就具有‘师’、‘工’两源,从现代高等教育史的传承关系上看,皆流淌着西北联大的血液……如今,陕西理工学院恰似西北联大在陕南的守护神”。[10]占地利之便,如果说坐落于天汉大地的陕西理工学院可以作为西北联大命运实体的承载者的话,那么,陕西理工学院图书馆就没有理由不传承西北联大图书馆的事业精神。

其五、西北联大图书馆在何日章先生的治理下,从宏、微观的多个层面心系天下、心忧天下、胸怀天下,这也是名校图书馆所具备的内在本质,尤其在那样的艰难困苦时代,更显弥足珍贵。

六、 结语

西北联大图书馆,是我国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与京津冀沦陷区高校内迁的时代大背景下,在陕南城固建立起来的第一个规范的大学图书馆,虽然规模不大,藏书量少,延续时间很短,但她的内在精神品质与气度风韵早就注入了中国大学图书馆事业中,如同解体后的西北联大形成了汉中、西安、兰州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西北的布局框架,西北联大图书馆的分立、重组也形成了相应的大学图书馆在大西北的布局框架与体系,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致谢:陕西理工学院西北联大研究所陈海儒先生为笔者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谨此致谢!

[1]刘亮.城固时期的西大图书馆和三任馆长[J].当代图书馆,2014(4).

[2]何日章.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周年工作概况[J].中华图书协会会报,1938(2).

[3]吴清一.何日章与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创建[J].兰台世界,2013(22).

[4]黎锦熙.方志今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

[5]何日章.中文图书十进位分类法[M].北京: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印行,1934.

[6]王霞.何日章《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及学术思想形成[J].史学月刊,2007(7).

[7]戴知贤,李良志.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8]赵长林.抗战时期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J].图书与情报,1995(4).

[9]刘海峰.历史需要诉说:西北联大的命运与意义[J].高等教育研究,2013(9).

[10]姚远,姚聪莉.西北联大留给陕南的高等教育遗产:陕西省立师专总校与分校的前世今身[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责任编辑:刘 英责任校对:刘 英曹 骥]

2016-03-11

2016-03-31

张显锋(1967-),男,陕西镇巴人,陕西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陕南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图书馆管理。

G259.29

A

1673-2936(2016)03-0018-05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西北图书
图书推荐
一座西北小城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西北不惑
黔西北行吟
班里有个图书角
西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