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年龄段处理孩子的嫉妒之心

2016-04-13 18:30晨风
家长 2016年6期
关键词:晨风年龄段小明

□晨风



分年龄段处理孩子的嫉妒之心

□晨风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件家长们早就知道的事:当别人吸引了妈妈的注意力时,婴儿会故意的瞎忙活——不停地蹬腿和咿呀学语,直至妈妈的目光重新注意婴儿。

婴儿的这些举动似乎在说:“看看我!”而这就是宝宝真正的需求,当人的社会关系受到威胁时,嫉妒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我们都知道随着孩子的成熟,他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嫉妒心,即使他今后扩大了的社会生活中新的情形会唤醒他内心的负面情绪。然而,处理孩子的嫉妒心要分清年龄段。

婴儿期

对婴儿来说,嫉妒等于求生本能。就像歌里唱的“你是我的一切”,就婴儿而言,他们需要父母全神贯注,因为他们的生存及他们需要的一切都有赖于此。父母的反应反过来传达了安全信息——健康情感发育的关键因素。

所以,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呢喃和哭声。即使家长的注意力还在别处,都应该放下所有的事来哄孩子。这种关注给孩子的信息是:“我注意到你了,亲爱的,我就在这儿。”

幼儿期

幼儿的嫉妒则反映为分离焦虑症。当孩子开始学会独立,他仍然需要经常回来求助于家长,并确认家长依然在关心他。所以,家长的反应仍然是重要的,但有所不同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语言系统的发展,家长要锻练孩子的耐心,比如跟孩子说:“我知道了,但你要等一会儿。”也许不需要他等10分钟那么久,但至少需要等10秒钟。

让两三岁的孩子遭受一点点的挫折感是肯定没有关系的,甚至是有益的。这是孩子学习处理不愉快情绪的开始。但家长不要只是简单地忽略孩子,因为不作反应会引起不安全感和燃起怒火。只要一句“等一分钟我就来”就可以了。

学龄前

即使年龄在三四岁的孩子仍会有嫉妒感,因为他们还需要安全感。好一些的是,他们变得更加理性,也更能够理解别人的需要。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始帮助他们认识和处理嫉妒情绪。

一个4岁大的孩子经常无理打断大人谈话,并在父亲面前耍赖。这个父亲说:“我知道你想吸引我的注意,但你真的需要给我几分钟让我跟朋友谈话。”这种说法是比较合适的,因为这不仅向孩子提供了保证,而且不会强化孩子的破坏性行为。这在嫉妒情绪宣泄时特别重要,确保不会给出错误的信息“我花时间陪你是因为你在耍脾气”,而是向孩子解释,大喊大叫不是让妈妈、爸爸注意的最好方式,而花几分钟自己独处(画画儿或读书)反而会让人侧目。

小学时期

当孩子上小学后,很多家长觉得他们应“不再”小心眼了。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想一想为什么会感到嫉妒(“你认为小明有一个新朋友就意味着他不再喜欢你了吗?”),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对待自己(“你若下午不跟小明玩,会喜欢玩什么?”)。

父母同样可以帮助孩子看到,当别人得到重视时并不会削减他们的地位。调解嫉妒最有用的话之一是:“我表扬了你的妹妹(或任何人)并不意味着你不该受表扬。”我们希望孩子认识到,大家都可以分享佼佼者的快乐。

青春期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以上的养育经验同样适用。此外,长大了的孩子在努力扮演新的社会角色。他们在尝试成年后需要的发展亲密关系的生活技能,但在青春期,人际关系往往是不稳定的。感情来来去去,我们受到伤害,也感到嫉妒。

青少年需要从家长那得到的是不被嘲笑。青少年的嫉妒源于恐惧,就像幼儿或学龄前儿童适应分离焦虑的过程。建议家长认同孩子的情感,不要急于扭转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与朋友分享自己的感情是有建设性的,而以拳头打架或恶意的流言蜚语则不行。

最后,嫉妒可追溯到我们的自我意识,我们都希望感到安全,被人喜爱和赞赏。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提供这种保证。

(责编李君)

猜你喜欢
晨风年龄段小明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小明照相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诗·秦风·晨风》的再讨论
晨风的脚步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做不到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