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鱼玄机对女冠生活的接受与超越

2016-04-13 18:56林雪娇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接受超越

林雪娇

(广西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浅析鱼玄机对女冠生活的接受与超越

林雪娇

(广西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鱼玄机是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一生命途多舛。为了脱离苦海,她决定出家做道士,这一经历也对她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鱼玄机是一个注重自己人生感受并自由洒脱的人,道家的枯燥生活并没有束缚住她,风月场所里的奢侈生活也吸引不了这位才女。最终,鱼玄机以自己的体悟走出了女道士修道生活的狭窄天地,进入了以诗结友的新场所。

关键词:鱼玄机;女冠生活;接受;超越

鱼玄机,本名幼徽,又叫蕙兰,做了道士之后改名玄机。《全唐诗》收录鱼玄机诗的总数为五十首,是鱼玄机在八年时间内所作。鱼玄机生前境遇坎坷,死后更是遭到误解,这对于一个有成就的女诗人而言是不公平的。关于鱼玄机的生平,最早的记录是唐代皇甫枚的《三水小牍》,她的诗评资料在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鱼玄机》中就已出现。宋元明清期间,关于她的诗评材料更是不断。近年来,研究鱼玄机的优秀论文层出不穷,特别是关于鱼玄机爱情诗与她的独立女性意识的研究成果颇丰,而关于鱼玄机踏上云霄客之路的前前后后的研究却很少。在唐代众多的技艺高超的女道士中,有一些能文善诗的人,而鱼玄机是这些女诗人中较为突出的人物。在对鱼玄机诗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这位女诗人在进入道教前后在各方面的变化。

1出家思想的形成

历代以来,道士的数量当属唐代最多,其中女冠的数量不少,上至嫔妃、公主、官人,下至平民、妓女都有许多人入道。[1]p45鱼玄机和这些人一样走上了通往道教的出家之路,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道教的发展形势有间接的关系,但最直接的原因是她遭遇了痛苦的相思与爱情的幻灭。十五岁的鱼玄机曾经和李亿有一段美好的爱情,但好景不长,李亿娶了正妻之后,鱼玄机便被迫出游江陵,在无尽的等待中遭受了李亿的无情抛弃。这段爱情对鱼玄机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当时“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里,女子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只能依赖丈夫生活。而惨遭抛弃的鱼玄机就像风中飘蓬,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无疑这将她直接推上了出家的道路。

鱼玄机出家做道士,经过了比较长期的思想斗争,而她这一系列思想挣扎在她的诗中均有所体现。在《冬夜寄飞卿》一诗中,鱼玄机向这位往日的长者一诉衷肠,“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2]p51。指出与李亿分离,实际上是被李亿无情抛弃,但是诗人却不愿以这样的口吻去诉说。明钟惺的《名媛诗归》里关于《冬夜寄飞卿》的批语:“如此反非怨恨之情矣,幽意自闲,深情既冷,可使欢怨两忘。”[3]可见鱼玄机并不想陷入爱恨情仇的纠缠中,这和她自身的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2]p51可以发现,此时的鱼玄机已经萌生了远离世俗生活的念头,世俗的爱恨只会束缚她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如果说在《冬夜寄飞卿》一诗中,鱼玄机隐居的去处尚未选定,那么在《寓言》中可以发现,鱼玄机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已经有倾向道家的迹象,如诗中所描述,桃花盛开的春色固然诱人,但明月下绿柳拂动的秋影也丝毫不会逊色。然而春色与秋光各自的魅力纵然是不能跟有夫少女的喜悦和无夫妇人的惆怅这类相比,后者透露的是人世间的悲喜无常。《寓言》中的“人生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2]p56和《暮春有感寄友人》中的“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2]p60亦表明了世俗的生活对鱼玄机而言就是一场梦,《暮春即事》中的“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2]p57可见她在世俗的生活中并不快乐 ,人世间的悲喜和愁乐并不是她所能驾驭得了的,只有出家,她才可以无拘无束,做一只漂浮万里不系缆绳的小舟。经过一系列的思想发展后,鱼玄机正式形成了出家做女道士的思想,在她写完《暮春即事》诗后不久就出家做了一名女冠诗人。

2出家后的女冠生活

鱼玄机在出家之前就已经熟读道家的主要经典《道德经》、《老子》、《庄子》等,再加上她才华横溢,聪慧用心,不久之后就当上了咸宜观的观主。

在《寄题炼师》中,鱼玄机记录了女道士一天之中早晨起床、添香、妆束、听莺、放鹤、午睡等单调贫乏的生活,这些无趣的生活内容也是日后鱼玄机走出女道士生活狭窄的天地、走向思想开放的重要原因。在《和人》诗中,诗人提及“茫茫九陌无知己,暮去朝来典绣衣”[2]p91,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女道士生活困难的问题,更表达了诗人在观中无知己的孤苦寂寥的心境。《代人悼亡》中的“从此梦悲烟雨夜,不堪吟苦寂寥时”[2]p85更加直白地描写了她苦闷的女冠生活。

对于历经艰难险苦的鱼玄机而言,物质上的问题并不能困扰她,真正让她感到迷茫的是内心的寂寥。因此鱼玄机与当时的女冠相似,开始过着与文人们诗酒作伴的风流生活。唐代道教随着自身势力的扩大和社会上的影响的扩张,它的活动内容增加了大量普通人的日常活动,形式上也更加生活化、庸俗化。所以这些女道士得到了与外界交流的便利机会,当时的女道士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活跃于士大夫佚乐之中,她们擅长交际并且能歌善舞,而有些女冠则成为男子风月中的伴侣,有些女冠为了追求奢侈的生活甚至成为一种“半娼式”的玩物[1]p60。明高棅《唐诗品汇》中摘录《后村诗品》云:“刘言史《赠成炼师》云:‘大罗过却三千岁,更向人间魅阮郎’此女道士也。岂鱼玄机与之流?”[4]可见鱼玄机与这些女道士不同,鱼玄机不能适应的不仅仅是道士生活的单调贫乏与物质困难,更是士大夫与女道士间的逢场作戏。她是一个对人生富有感受力的诗人,然而对于这样的固滞的道士生活,她没有新鲜的感受,所以她终会走出这狭窄之地,走向外面的世界,走向属于她的精神家园。

她的五言排律诗《遣怀》正是她无拘无束生活的真实写照。她过的是有时弹琴作诗,有时登高望远,有时寄情山水的与众不同的女神仙生活。这首诗的基调是轻松欢快的,可见她已经适应并习惯了在咸宜观中的道士生活。“闲散身无事,风光独自游。”[2]p61可见她平日里轻松自在,并无琐事羁绊;吟诗作赋是鱼玄机的特殊爱好,即使做了道士也不忘“琴弄萧梁寺,诗吟庾亮楼”[2]p61。“丛篁堪作伴,片石好为俦。”[2]p61可见她既可以与竹子作伴也能与奇石为友,远离喧嚣的尘世之后,鱼玄机的心境也更加纯粹;“燕雀徒为贵,金银志不求”[2]p61足以表明她已经彻底地抛开了过往的生活,对于金钗银物已然没有兴趣;“卧床书册遍,半醉起梳头”[2]p61则是对她的室内日常生活作一个总结。《遣怀》作于咸通五年,这是她出家的第一年,她可以饮酒作诗,亦可以登山临水,与竹石为友,可见她出家养性,已尽抛人间苦海的风波。长期的修养不仅使得她对于事物有非同寻常的感受力,更养成了她豁达的胸怀。

3对女冠生活的超越

作为能文善诗的女道士,鱼玄机是为数不多的女性文学家中的突出人物。[5]p381她成为女道士之后的生活和当时的许多女冠情形相似,但不同的是她不仅有广博的才识,更有追求自由与大胆表达个人精神的个性。她不甘于过单调贫乏的女道士生活,也不想沉浸在风花雪月之中,所以她走出道院,《遣怀》诗中所描写的神仙式的生活就是鱼玄机对普通女冠生活的一种超越。鱼玄机对一般女冠生活的超越,不仅表现在她走出道院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还表现在她对权势与礼法的挑战,更表现在她走进了以诗结友的新场所。鱼玄机对普通女冠生活的超越与她深受老庄思想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唐末皇甫枚的《三水小牍》中有关鱼玄机的记载:“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破瓜之岁,志慕清虚。”[6]可见这是个不一般的女子,鱼玄机在书文中修身养性,对于事物的感受力自然与一般人不同。熟读道家经典的鱼玄机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在《情书寄子安》中,鱼玄机写道:“饮水食檗志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2]p5虽然她的内心焦灼痛苦,但是她最后还是选择了顺应自然,不求立功。这与《庄子·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所提的神仙一样的人顺应自然、不求立功是一个道理。鱼玄机在环游长江之际写下玩赏春景的佳作《江行》二首,其中“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2]p14体现了她已经达到了《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一样的物我不分的精神境界。老庄思想不仅影响了鱼玄机的做事行为,更培养了她自然无为、逍遥自在的人格。

老庄思想不仅影响她的人格,也形成了她不受礼教拘束、自由意志的道家思想。她不仅不向权势和礼法低头,反而进行了大胆的挑战。在《浣纱庙》中,她并不将西施定位为祸水,反而肯定西施爱国,而且歌颂了女性在国家兴亡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说法甚至影响了后来的诗人,唐末诗人崔融《西施》诗云:“苎萝山下如花女,占得姑苏台上春。一笑不能忘敌国,五湖何处有功臣!”[2]p95他也强调了西施对越国所建的功勋甚至超过了范蠡和文种。在《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诗中,“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2]p80一句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她对女子无权参加科举考试的不平等待遇的怨恨,也体现了她自视颇高,对自己的诗才有十足的信心。鱼玄机男女平权的政治要求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样的想法在封建社会根本不可能得到理解与支持,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说:“观其志意激切,使为一男子,比有用之才,作者颇赏怜之。”[7]这可以说是在古代社会中给予的最高评价。

鱼玄机对于女冠生活的超越不仅体现在她对权势与礼法的挑战,更体现在她走进了以诗结友的新场所,这和她活跃着的诗心密不可分。《和人次韵》中的“喧喧朱紫杂人寰,独自轻吟日色间”[2]p89可见鱼玄机对于前呼后拥的穿朱衣披紫袍的贵人们的生活并不感兴趣,她只想穿着白衣独自在阳光下清朗地吟诵自己作的诗篇。可见出家和隐遁的外形,都约束不了她活跃的诗心。对于鱼玄机而言,和文人们诗酒唱和的重点在于诗而不是酒,她需要的不是改善生活而是发挥才情的机会。在《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一诗中,她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精神追求,末句“莫倦蓬门时一访,每春忙在曲江头”[2]p100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空虚,希望友人能够不时光临寒舍。鱼玄机以诗结友的杰作还表现在她为友人所作的悼亡诗,《和新及第悼亡诗二首》、《代人悼亡》等诗是当时在宴席间有人提及爱姬新亡时鱼玄机当场所作,她的诗名也因此传播开来。在和文人士大夫的交往中,她渐渐地忘掉了心中的愁闷;在和友人的诗酒唱和中,她排遣了内心的寂寞。

4结语

“玄机盖才媛中之诗圣也。”[3]这是明人钟惺在《名媛诗归·隔汉江寄子安批语》中对鱼玄机的评价,这个评价无疑是贴切稳妥的。可以说是诗给了这位生命短暂的女道士不一样的人生体悟。在她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诗中,既表现了她在走进道教之前思想的发展与形成过程,也表现了她对道士生活的体悟。鱼玄机的独到之处在于她用她的才情和诗心表现了她对道士生活的超越。这就是鱼玄机,一个与一般诗人不同的女道士,更是一个与一般道士不同的女诗人。

参考文献:

[1]黄世中. 唐诗与道教[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

[2]彭志宪,张燚编.鱼玄机诗编年译注[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

[3]钟惺.名媛诗归[M].济南:齐鲁书社,1997.

[4]高棅. 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6]皇甫枚. 山水小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7]辛文房. 唐才子传[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编辑:刘彩霞)

The Acceptance and Transcendence of Yu Xuanji to the Prioress′s Life

LIN Xue-jiao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China)

Abstract:Yu Xuanji was a famous Taoist poet of the Mid—Tang Dynasty.She suffered much setback during her life.To free the pain of being crossed in love,she decided to become monks,this experience also had important influence on her poetry.She cared the feel of the prioress′s life.Taoism′s boring life could not tie her and she could not be attracted by the luxurious life.In the end,she gone out of the narrow scope of the taosit life by her own understanding and made friends to enjoy in the poetry.

Keywords:Yu Xuanji;prioress′s life;acceptance; transcendence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978(2016)01-0067-03

作者简介:林雪娇(1991—),女,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收稿日期:2015-12-09

猜你喜欢
接受超越
大学生接受小说文本的实用倾向及应对策略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能“接受”加班这件事?
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
文学可以定义吗?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跨界与超越(2)
跨界与超越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出版与接受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