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耗高效理念下作文教学的研究

2016-04-13 20:05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3期
关键词:跑题社戏写作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学 蔡 丹



低耗高效理念下作文教学的研究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学 蔡 丹

众所周知,作文在中学语文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作为老师我们在教学中会花很多时间与功夫在作文教学上,作为家长也给孩子买了很多的课外书。但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总是不尽人意:有的写写就会跑题,有的中心不明确,有的词不达意,有的完全是凑字数等等问题。学生对于作文不光写的不好,更甚至对作文是很恐惧的。调查下来发现:只要回家作业中有作文的,作文往往是放到最后一个写,一要写作文就掏出作文选查找,更甚至有些学生宁可抄写整本语文书的词语也不愿意写作文。这些现象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现象如果单单只是通过单方面的改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想恐怕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那么这个老大难的作文板块我们如何来攻破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增加阅读量,提高语言的敏感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读书读得多了,脑子里积累的多,渐渐内化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读是写的基础。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内心话很多,聊起天来也眉飞色舞,评论某件事时也头头是道,但就是写作文的时候感觉无从下笔,或者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其实这就是语言不敏感的表现。对于这个现象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不光要读,遇到好的文章,甚至可以背下来,遇到好的词句可以细细揣摩,将产生的共鸣批注在旁边。这样读书读得多了,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的做出努力去克服写不出作文这个难关,将写作文表现为自动化的过程。那么怎么来提高阅读量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充分利用每个星期的阅读课,让学生静心阅读。2.利用好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的资源。3.不放过课本上的文章及试卷上的文章。4.利用好现代写作报和七彩阅读。5.每次考试后将优秀的作文贴出来让大家欣赏。坚持以上的做法,学生的阅读量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度也会增加,写作文的时候也不会得失语症了。

二、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字、词、句开始赏析,掌握文章内容和中心。其实学习课内文章的一切技巧都是适应作文教学的。我们要做到在课内得到方法,在课外获得收益。在课内阅读中,我们要抓住机会和学生赏析优美文章和优美片段,来领会大师们的写作技巧,并提醒学生要借鉴甚至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初中课内现代文阅读教学一般是记叙文教学,散文教学,诗歌教学,说明文教学,议论文教学。而初中阶段的作文时要求是要学生重点掌握记叙文写作。因此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目的性的通过欣赏美文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一学生写记叙文的时候往往会犯两个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一是把作文写成流水账,详略不分,把握不住中心思想;二是写写就会跑题,偏离了原来的写作构思。比较经典的学生作文示例一篇是《初一新生活》,大部分学生把早晨起来后一天发生的事情细无巨细的全部表述出来,抓不住“新”这个特点,写的几件事都是流水账,没有主次之分,看不出“新”在哪里。针对上面的情况,我在教学《社戏》这篇文章的时候,让学生反思:这篇文章题目是《社戏》,文章篇幅很长,有40小节,但鲁迅先生真正在文章中涉及社戏本身的段落却很少,这是不是跑题了?跟我们有些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这篇文章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鲁迅先生是否就真的只是怀念赵庄的社戏以及平桥村的豆子。细细揣摩整篇文章之后我们发现鲁迅先生怀念的不仅是好戏和好豆。他所怀念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朴实真挚的情感,他们劳动的本领,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理解,鲁迅先生并不是跑题,这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是很完美的,他是切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选取文章素材,文章素材又是详略得当的。趁这个机会我告诉学生,他们写文章也要这样,选取的素材要最能代表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我又让他们去重新写《初一新生活》,这一次二次作文后,学生抓住了“新”这个特点,写道初中生活的快节奏,高强度。这样学生就抓住了中心思想,知道哪些部分要详写,哪些要略写。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赏析优美的词句和片段,并掌握写作的技巧。也是在教《社戏》中,引导学生感受并掌握描写环境的技巧。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月夜下的江南水乡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我引导学生:写景的时候我们往往很单一的描写我们看到的美景,在这里作者用了视觉还有呢?学生马上说到还有嗅觉和触觉。又问他们除了感官还有哪里值得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借鉴?他们立马找到说动词用的很丰富,如朦胧、跑。他们还说道颜色丰富:青色的水草和豆麦,淡黑的连山、洁白的月色。甚至有学生迫不及待的说还用到了很多的修辞:拟人,比喻。简单的几句景物描写,鲁迅先生竟然用到了这么多的写作技巧。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学习他的写景技巧。这样时间一长,学生们慢慢的就会运用写作技巧来表现景物特点,不在泛泛而谈,写景也不会千篇一律,显得很空洞。

三、作文教学应接地气

现在学生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每到考试就觉得素材少,因为每天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也很平淡,生活变得盲目。即使能够不跑题写完整篇文章,素材也会有很多的雷同,完全没有新意,我们作为教师批阅的时候感觉也很乏味。有些学生甚至为了作文本身而写作文,为考造文:感恩的主题不是写母爱就是灾难面前大家捐款。写感动的事情不是公交车上让座就是马路上扶起跌倒的老人。凡是写母爱,要么母亲为我送伞,为了不让我淋湿把伞倾斜在我这边,到家妈妈全湿了;要么我半夜高烧,妈妈背我去医院……以此下去,这样的作文教学很难说是有效的。写作应该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结合。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关注现实,贴近生活,用心看世界,进而去发现世界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从而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因此我会在班级里除了让学生写一些命题作文外,我更多的是让学生写随笔,一个星期大概一篇,字数400字左右,内容不限定,唯一的要求是真实,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感想,心情,见解等等。这样要求学生之后,一开始就收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惊喜,原来班级里文笔好的学生是那么多,他们的见解是那么独特,他们真的是一个成熟的个体。发现每个学生真的都有闪光点,每个人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每次的批阅也会变得很期待。在学生本子上的圈圈点点变得多了,共鸣也多了,批阅的时候心情也愉悦了。我把随笔当成一个习惯,长期的坚持,让学生对于作文不惧怕,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从而去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自己。

作文的第一要素即在于真。任何技巧都无法掩盖对真实的敷衍。写作应该是学生自身对语言的敏感力与真实生活碰撞的产物。对于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能急于求成,应该要贯穿于整个学生生涯。我一直对学生说,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持之以恒,最终能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1】刘芳.让文本成为学生高效作文的导引【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10)

【2】韦存和.促进高效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3)

【3】陈佳.试析作文评价之低效【J】.语文学刊,2011(01)

新作文

猜你喜欢
跑题社戏写作文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李强平面设计作品
情书
馨月语录之“扣分”篇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
写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