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2016-04-13 20:05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仓头第一小学秦延欣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3期
关键词:读书文本课文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仓头第一小学 秦延欣



如何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仓头第一小学 秦延欣

【摘 要】

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它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自能读书,这样才能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体悟生活,感受生活,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是我们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读书学习 兴趣 阅读能力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阶段,我们学习了近一百多篇课文,但是仍然有学生不能学会阅读,缺少自主阅读的能力,不能独立阅读课文。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低。这样发展下去,学生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时,教学效果也会下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阅读更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与反思从以下几点浅谈自己的感悟。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1.教师以身示范,与学生同读诱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学生时代的必经之路,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引领,教师不但要带领学生一起解读文本,而且还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2.开展图书漂流,培养阅读习惯

让学生多读书,多好书,读整本书,这是新课标极力倡导的读书要求,也早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读书活动往往会时断时续,读书热情也时冷时热,难以坚持,为了长效坚持读书活动。我们探索了班级共读,读书漂流这一有效形式,使学生对读书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并逐渐形成自然常态化的学习方式,让读书真正惠及每个班级,每个学生。

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而美丽的奇妙旅程。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检获这本书的人可以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读书的人阅读,继续一段书香漂流,没有借书证,不需要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知识传播而美丽。如今,图书漂流的方式,已不局限于投放户外一种,如社会投放、定向放漂、网上放漂等,我们的图书漂流活动,指的是在校园里有组织,有目的的漂流。

二、在课堂教学中,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领的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凭借文本为载体,运用阅读来训练学生说话、表达的能力。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能对每一篇课文都作为例子来训练。如《北京的色彩》,对于景色的欣赏视角来看,就要新一些,课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也要深刻一些。开始阅读后,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灵活选择合理的阅读方式(默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读中领悟表达方法。学生在阅读之后,教师要创设环境,构建学生阅读氛围,掌握阅读方法。为此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一般向小学生可以传授以下一些阅读方法:在人物描写中,抓人物的外貌特征、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可以多读几遍,慢慢品味,体悟人物性格;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去读,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去。在课外阅读中,由教育同仁们总结的目标阅读法、快速阅读法、十目一行法、写写画画法,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地阅读,提高读书的效率和质量。

三、阅读中学会阅读,让学生会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互动,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细嚼慢品,认真领悟体会。从这些词句入手,深刻理解文章的丰富人文内涵;通过这些重点词句,学习作者语言上的表达方法,从中积累语言材料。我们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不光考虑的是学生掌握哪篇课文就行了,而是以后在学到这样的课文自己能够知道怎样学,自己有能力学。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提高了,语文课的特点就是不仅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的问题。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本,才能理解文本,这样阅读教学也才会有效,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学会品词品句,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勾画批读的读书习惯。让学生通过各种阅读来理解、感悟文本内涵。我们的阅读教学不是对文本的生硬解析,也不是逐字逐句的讲解,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学会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千名教师就有一千种版本的阅读教学方法。课程改革让多元教学成为可能,阅读教学的课堂属于每一位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解读文本,文本仅仅是有限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发挥语文的特色,让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如果用三维度的目标来界定的话,我认为解读文本仅仅是“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应该是解读文本的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培养一些阅读的方法,诸如抓关键词句、勾画批注等。

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形成的一种能力。因此,必须从小抓起,立足于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地喜欢阅读,方可保证学生能提高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读书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