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与现代城市的文化互动探析*
——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例

2016-04-13 20:37林爱广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文化诸暨城市文化

应 莺,林爱广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诸暨 311800)

独立学院与现代城市的文化互动探析*

——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例

应莺,林爱广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诸暨311800)

[摘要]独立学院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存有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城市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大学文化的引领与创新,大学文化的创新与繁荣同样需要借鉴、吸收、植根于城市文化。通过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实施文化融合项目,促进大学文化有效服务城市文化发展,形成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相融相促、共生发展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大学文化;城市文化;文化互动;诸暨;暨阳学院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5.027

大学的诞生始终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伴随,教育部出台《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助推了独立学院向外谋求发展,现代新兴城市成为独立学院外迁办学的首选之地。独立学院与现代城市共谋发展,其中最先值得关注的便是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交流、共生发展。

一、城市对大学文化的需求与期待

现代城市把大学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城市文化既是城市品位的体现,也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与精神动力所在[1]67。对城市而言,需要通过大学文化的引领来挖掘和提升本土文化,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迫切需要大学文化带来的精神引领示范、文化要素创新、文化层次提升等效用。

文化引领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大学是精神文化传播之地,在人文思想、善德导向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具有引领性,还能产生科技、名师、创新等文化元素。城市文化期待大学文化带来新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伟大的精神风尚,促进对城市文化的考量、认识、探析与提升,引导创新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产学研结合,推进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助推独立学院向外迁址办学。截至2016年初,浙江省22所独立学院,仅有3所为“校中校”,6所“有独立校区”、7所“在新校区办学”、6所“新校区在建”。能够“引进”独立学院或得到独立学院“青睐”的城市,大多是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或地理区域优越的城市。这些城市在发展中需要大学这样的教育机构和文化高地。

诸暨是中国百强县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北邻杭州,南临义乌,铁路、高速公路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素来崇尚“耕读传家”,文化独特而悠久。诸暨还是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市、首批教育强市。诸暨需要大学,“改写没有大学的历史”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种需求与呐喊。

二、大学对城市文化的吸收与根植

大学已经成为城市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思想库与资源库,更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助推器。大学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具有传承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引领性等特征,它在城市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大学要展现诸如科技文化、艺术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优势,只有在吸收和接纳当地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达到自身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交融,才能实现引领城市文化和植根于城市文化发展的功能与目标。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作为文化分层意义上的微观文化和中观文化形态,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相互作用,具有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相融相生、共存共荣的互动关系[3]。

城市文化是大学文化枝繁叶茂的根植土壤。随着对城市文化的吸收与根植,大学文化越来越展现出其独特的文化视角,进一步扩大其涵盖面与影响力,增强其引领性与辐射力。现代大学与现代城市几乎是一对“共生”的关系[1]67。两者通过吸收、交融、创新、发展,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2013年9月迁址诸暨以来,与当地政府、企业签订了一系列校地合作项目,为学院扎根诸暨大地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平台,也为大学文化吸收和融合地方文化提供了互动平台。诸暨这座城市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经济形态、城市布局、建筑风格、风土民俗和文化特色都为大学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学院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高雅的人文景观、完善的文化设施来引领地方文化发展,依托自身学术科研、学科专业、校园文化等优势,通过校地对接、政企交流,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文化合作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通过媒体广播、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平台,在了解地方文化特征和需求、展现文化合作与引领上,增强了大学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文化融合的贡献力、文化创造的创新力。

三、大学与城市文化互动的有益探索

大学通过把握时代思潮、分享前沿科技、推送人才技术、传播高雅文化来影响、引导城市文化。大学文化既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但又超越并引领着城市文化。大学与城市可通过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共建机制,共同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校地合作、文化先行,暨阳学院与诸暨这座全国百强县市在文化交流与合作上作出了有益探索。

(一)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大学与城市的文化交流是双方在文化建设中达成合作共赢的最佳方式。一是努力实现“物质”文化的交流。学院落地诸暨后,“文化先行”充分体现在“物质”文化交流上。合作共建的暨阳体育中心落成,在体育文化上迈出了第一步。合作共建的图书馆,既容纳了高校的百万图书资料,又凸显了诸暨百年图书馆的历史特色,在图书文化上充分交融。浙江农林大学诸暨创新发展研究院落户学院,标志着校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正式启动,在科技文化上实现了突破创新。另外,开放校史馆、提供培训场地等“物质”空间上的便利,既让大学文化得到充分展现,也包容吸收了本土文化。二是积极推进“精神”文化的交流。(1)开展了学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学院向外开放各类学术讲座,开展“企业家进校园”活动,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电商创业等项目的考察学习,有效推进了学术文化、创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交流与合作。(2)加强了志愿文化的交流。志愿文化的交流是大学生与当地民众交流最为直接、最为广泛的一种交流方式。学院阳光志愿者服务总队与绍兴志愿者协会、诸暨志愿者协会开展了合作,与诸暨当地志愿者民间团队(“一米阳光”爱心社、诸暨义工联合会)有深入交流,双方的志愿文化在大型会议、运动赛事、爱心捐献、暑期志愿服务、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等多类活动中进行了充分实践与交流。(3)创新了社团文化的交流。学院在学生社团组建上加以改革创新,吸引校外相关领域资深人士共建学生社团,在书法、棋类、英语、魔术、宗教、舞蹈、拳术等领域开展了交流合作,使地方文化走进了校园,大学文化走向了社会。

(二)创建文化贡献平台

学院着手建设城市文化传承与引领的阵地,启动实施大学文化进诸暨“五个一工程”,在文化贡献与服务上先行一步。(1)开通一辆文化直通车。依托“玉玄鸟”大学生艺术团和社团等平台,在当地乡村文化礼堂开展文化巡演、巡展、巡赛、巡讲等活动,寓教于乐、以文化人。(2)开启一个暨阳红论坛。学院积极打造一个融思想性、学术性、普及性于一体的高端文化论坛,已有十余位院士或行业顶尖人才作客论坛,上万名师生与市民共同聆听和目睹了名师灼见、名家风采。(3)组建一支高水平篮球队。学院与诸暨这个“篮球之乡”积极开展“篮球外交”,以球会友,以赛交友,以“篮球文化”为纽带,把学院师生与政府机关、乡镇企业联动起来,共促合作、共谋发展。(4)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文化精品。学院基于当地丰富的非物质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师生力量,在文学采风、社团共建、民俗展现、历史名人话剧编排等方面创作一批乡土文化精品,传承与发扬本土文化,演绎和提升城市文化,融合和丰富大学文化。(5)完善一套志愿服务体系。学院以体系为保障,以服务为平台,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活跃在中国袜博会、中国珍珠节、西施文化节、浙江省运会等大型活动、赛会舞台上,助力“五水共治”“森林消防日”“红十字会”等生态环保、社会公益等活动,引领志愿服务文化,助推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构建文化发展机制

城市文化哺育大学文化,大学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学院立足长远发展,构建文化发展机制。一是继续开放大学文化资源。学院除了在硬件设施上与地方实现共享共用之外,还在学术讲座、名家论坛、课堂名师、学生风采等活动中实行开放引进与宣传推出政策。二是丰富文化传播平台。完善与诸暨广电、诸暨日报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各类新闻媒介,传递和讲述大学正能量、师生好故事,传播大学先进文化。三是夯实文化服务基础,继续完善“五个一工程”文化贡献与交流平台,完善与当地宣传部、文化馆、旅游局、体育局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四是创新校企合作平台。学院基于创业型独立学院建设目标,与地方企业携手共赢。其中,中国香榧研究院和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落户学院,全兴精工集团已签约合作,“天使珍珠班”已开班上课。五是推动文化理论研究。学院人文系、团委与诸暨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已经开展了文化建设方案交流、文化礼堂建设与实践等交流,在文化理论研究上迈出了第一步。这些都为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研究,为提升大学文化精神和凝练城市文化精髓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华玲,李峻.论大学对城市的引领功能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0):67-71.

[2] 石晓霞.试论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J].教育探索,2014(5):21.

[3] 孙雷.论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89.

[Abstract] There is an indivisibl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mpus culture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the modern city culture. With regard to this,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needs the guidance and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and the prosperity of university culture also needs to adapt to, absorb, and root in the city culture. Through the building of a cooperation platform and planning cultural exchanges, to implement cultural integration project and promote the university culture may be of an effective service for urban cultural development, thus forming a satisfact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versity culture and urban culture.

[Key words] university culture;city culture;cultural interaction;Zhuji;Jiyang College

On Counselors′ Work to Impro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ZHENG Ruili

(CollegeofForensicMedicine,ShanxiMedicalUniversity,Taiyuan030001,China)

[Abstract]College counselors enjoy many advantages in carrying out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owing to their frequent contact with students and students′ recognition. At the same time, counselors undertaking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upplement the lack of teachers in this field. Yet, for instructors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link work at selected spots with that in entire areas and to link with reality, while giving priority to prevention.

[Key words]counselors;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 Analysis on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and Modern City——AcasestudyofJiyangCollegeofZhejiangA&FUniversity

YING Ying,LIN Aiguang

(ZhejiangA&FUniversity,Zhuji311800,China)

[收稿日期]2016-01-31

[作者简介]应莺(1983-),女,浙江新昌人,浙江农林大学讲师,辅导员、学生办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林爱广(1983-),男,浙江三门人,浙江农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C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5-0103-03

*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大学与城市的文化互动研究——以独立学院迁址办学为契机”(Y201432922)之成果。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诸暨城市文化
诸暨人爱荷至深
主流媒体轻娱乐型产品的创新设计与传播手法——诸暨日报“今日签”为何能火爆刷屏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论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大学文化战略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卢立军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