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交流激活数学课堂

2016-04-13 21:31安红生
教育家 2016年19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交流思维

文/安红生



让交流激活数学课堂

文/安红生

交流就是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相互沟通。而数学教学上的交流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它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形成归属感,同时又拉近了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该优化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空间,使交流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

《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与他人的交流和协作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和对话,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交流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在数学课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时,教师提出:当不能用观察或重叠的方法直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怎么办。教师提供学具,让他们同桌交流。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使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这样比的依据。然后再进行集体交流,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为什么要这样比的深入理解,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

交流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

交流有利于学生归属感的形成

同伴间的交流不仅仅能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获得归属感。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中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就能形成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这种交流方式正是满足了学生心理上的需要,促使他们在行为上靠拢,形成学习的小团体。打个比方,当教师听专家作报告,专家的报告做得井井有条,但是大家依然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离自己很遥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专家和老师一样。课堂上教师在喋喋不休,学生根本没听进去,而同伴间的交流则不一样,因为他们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有着平等的关系,在交流时敢于平等对话。同时在这个小集体中他们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学生正是有了这种内心需求,当问题提出后,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再通过汇报获得更深一层的体验。

交流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好学生就会脱口而出,后进生通过独立思考也能解答。但是如果提出稍微难一点的问题,后果就不是那样的了。好学生需要思考,对答案是对是错也没有把握。对于后进生则更是折磨。因为他们一方面要赶快想怎么做,另一方面还要担心老师是不是会突然叫自己来回答。在这个问题没解决之前他们的心就会一直悬着。如果这时老师突然叫起一名学生来回答,其他的学生就会如释重负。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它会使学生有挫败感。教学不能上演玻璃缸里鲨鱼与金鱼的故事。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同伴间的交流学习顺应了学生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会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态,不至于不会回答问题后处于尴尬的境地。回想教师在听课学习活动中,每次听完课,专家和教研员都会让大家先讨论再发言,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不讨论就直接点名交流呢?笔者认为:原因可能三个。第一可能考虑被叫起来的人,想法不全面,或者没有心理准备;第二,可能紧张,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第三,都是成人,如果真的没有思考会很尴尬。但经过讨论交流后,再进行集体交流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通过交流集思广益,把每个人的发言综合在一起,观点既全面又鲜明,使听者也丰富了认识。学生也一样,当教师提出问题后,给他们交流的空间,他们就能从中获得自己想知道却不知道的东西。甚至在交流中受到启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记得在一次试卷评析课上,在小组交流时,一个数学学得好的同学和一个数学学得不理想的同学为一道题争论起来。这道题是: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数学学得不理想的说:“周长是16米,面积是16平方米,没法比,所以它们不相等。”而学得好的说:“相等,你看他们都是16,你听见没有,不许瞎说。”笔者愿意在巡视中听到这样的声音,多有意思,孩子在交流中表达了他们的所思所想,尽管有对有错,却获得了教学的有益信息。所以在集体汇报时大家都认真倾听,到底谁对谁错,好的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也形成了,同时数学学得不好的学生学习热情也有了,他们变得不再沉默。

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恰当的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数学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首先出示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从中找到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这时教师并不急于进行讲解怎么做,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而是让学生试做,然后教师巡视,询问他们有什么问题,哪里不会做?有什么需要帮助。然后及时点播,交流做法,在保证每个人都发言的基础上,选择积极、踊跃的同学进行汇报,使每个学生清楚地知道算理与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巩固,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的热情得到激发。

总之,交流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合作交流时,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由于学生生性爱动、好玩,乐于交往,在合作交流活动中,他们的这种心理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第二,合作交流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学生没有因说错而受批评嘲笑的顾虑,可以大胆交流,因而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课堂交流正是这样的教学法。它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优化教学成果,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发扬民主,吸引学生参与,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阳坊中心小学)

哲学家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在教学时,开展交流学习就是在为学生搭建这样的平台,让他们集思广益,从中受到启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启他们思维的大门。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教学时(每个方阵有8行,每个方阵有10人。3个这样的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通过独立思考,学生很快找到了一种解题方法。这时教师引导说:还有别的方法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在大家相互启发中,又找到了第二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一直认为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多追问一下“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从而引发的交流有助于学生思维火化的碰撞,更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交流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此交流,太暖!
思维跳跳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