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小组教学模式初探

2016-04-13 06:59路艳红
关键词:教学流程小组合作教学效果

路艳红

摘要:小组教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流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3-0062-03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是十分有效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愉悦。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中教学环境最宽松、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活动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小组讨论将会被更广泛地运用。

一、实验操作

为了更好地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我从2014年2月起任意抽取两个高一年级教学班(起点一样)进行实验,一个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另一个班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然后跟踪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的情况,验证该模式的意义以及操作的可行性。

(一)小组讨论的基本构想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法,起源于对讲授法缺点的反思。在小组讨论教学中,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自由发言、提问,也可以立即回答;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教师在小组讨论中应当起指导、组织和提供信息以及小结等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期望:(1)解决学生学习动力问题,开始来自推动,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2)解决知识落实问题,学会学习;(3)培养学习习惯,形成好的学法,提高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二)“小组学习”教学模式的操作

1.分组原则

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是组间水平相近,组员各有差异。小组水平相近才有竞争,组员学习能力各有差异才能互补。小组人数以6人为宜,太少不利于合作,太多又难以合作。每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常任组长,以便工作的开展。

2.教学模式流程图

引入新课-展示目标-自学看书-提问、解答-重难点突破-完成目标(自学例题-讨论交流-课堂展示)-本课总结。

这种流程具体解读如下:

(1)简单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2分钟)。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分钟)。

(3)学生看书自学5~10分钟,看书时学生将看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勾画出来,学生回答;学生不能完成的老师引领着回答。

(4)重难点知识多组展示,质疑解答后加以改正。(不限时间以学生学透为止)。

(5)完成目标。

(三)实验对象的选择

高一年级是起点班。我抽取高一(5)班作为实验班,该班中考数学相对及格人数在半数以上。研究对象为50人。

(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

1.精心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讨论、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打破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的束缚。通过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不仅要听其声还要观其颜,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高一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如果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们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每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值日组长轮流当,这样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2.优选内容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教学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棱锥时,让学生观察锥体的模型,在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如何定义棱锥”。鼓励每个成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补充,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棱锥的定义和性质。

3.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明确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否则就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4.及时指导

“小组合作”还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出现学生参与不够积极,学生合作不够友好,学生讨论声音太大影响其他小组,还有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等现象。教师要给予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相处。

5.总结评价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五)小组教学的核心——“讲”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具体而言: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其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后学习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利用“做中学”或“实际演练”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这是因为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自己必定要真正掌握这个知识,还要有能力透过语言的呈现进行讲解。所以上课时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并讨论后我就安排学生“讲”。

1.讲定义

数学定义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石。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数学定义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的前提。

学习定义时依据定义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定义的内涵。

2.讲定理、讲公式

定理、公式是解数学题的依据。若定理理解不了,公式背不过,习题是解不出来的。让学生讲出定理的条件、结论,分析定理的使用环境及证题的类型。讲解公式要说出公式的结构特征、使用条件、公式的求解对象。若公式能变形,要讲变形后有什么新的功能等。

3.讲例题

例题是对本节数学定义、定理及公式的演练。讲解例题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例题考查哪些知识点,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等。

4.讲习题、讲作业

对于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让学生讲解。对于难理解的定义、定理、公式等,可多找几名同学讲解,并利用小组展开竞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看哪个小组学生理解得深刻,讲解得更清晰。之后在小组内让学困生再给本组组长讲解一遍,达到对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掌握,全班通过。

总之,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如果有机会教授别人他所学习的知识,那么他对这项学习的保持率可高达90%。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所以,在班级中采取小组学习的模式,让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相互启发,上升到创新的高度,用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实验效果

(一)学生方面:将课堂还给学生,尝试让学生讲课,使课堂更加精彩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上学生有一半能上讲台讲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可贵的是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平均分比第一学期高出近20分。

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回归,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转变了学习方式,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从沉闷到积极表现;对知识的关注从漠不关心到我要学、我要提问、我要回答;从不敢回答到我要讲解。

(二)教师方面

最终形成了如下教学环节:引入新课一展示目标一自学看书一提问、解答一重、难点突破一完成目标(自学例题一讨论交流一课堂展示)一本课总结。

随着课题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了。课堂教学开放而有实效,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亲历实验过程,拥有了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教师专业得以提升。

【责任编辑 姜华】

猜你喜欢
教学流程小组合作教学效果
语文倡导“低碳课堂”策略浅析
评课寻其理返璞为求真
低年级聋生数学课堂流程探究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