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
——生活教育视域下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6-04-14 16:10文/陆
教育家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教养特色儿童

文/陆  芳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
——生活教育视域下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文/陆 芳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江苏省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以“为每一个儿童聪慧与有教养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文化追求——“学乐行雅”,把育人目标具体化为“乐学、健康、雅行”,通过多样化、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整合,结构化、弹性化的管理整合,力促办学特色的形成,构建学校教育品牌。

“学乐行雅”特色文化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取向

特色文化的建构实质是学校品质的提升特色发展是学校之本,学校文化是育人之纲。特色学校建设,是不断厘清、凝练一所学校办学思想,长期信守、践行学校教育理念,围绕学校培养目标不断推进、不断深化项目研究,最终形成学校鲜明、稳定的教育哲学和先进、科学的教育实践,并外显于学校文化氛围、课程建设、评价管理等领域,内化为全校师生精神气质、行为习惯、人格修养等渐行渐进的过程。学校特色文化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精神特质的一种文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需处理好三个关键点:一是对自己学校的文化历史、原有基础和传统优势等,要有充分认识、深度审思;二是对学校有什么样的教育理想、人才培养追求等,要作出明晰的价值判断、合理取舍;三是以哪些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哪些机制、操作抓手去推进运作,要作科学规划、整体部署。实践研究证明,办学特色在根本上指向如何提高办学品质和办学水平,关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一所学校的气质和形象。

“学乐行雅”特色文化指向学生生命个体的主动生长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学生从幼儿园开始接受教育,经过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和数年的高等教育,直至步入社会,在长达一二十年的学习中,最终留下了什么,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只有考虑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知道究竟该做些什么以及怎么去做。否则,就有可能只是在教育的惯性里随波逐流,甚至忙忙碌碌、埋头苦干做着一些费力而低效的事情而不自知。

“学乐行雅”特色文化理念将学生视为主动、生动发展的生命个体,强调发展学生的广泛兴趣、学习能力、良好习惯、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小学教育就是习惯教育,良好的习惯和教养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底色。习惯决定未来,好的习惯可以使人成为受人欢迎的人,让人受益终身。所以“学乐行雅”理念即是乐学教育、雅行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文明生活,做秀外慧中的小小少年。

以“生活教育”和“儿童立场”为理念基础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中陶会实验学校。学校积极践行陶行知“真教育”“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有积极的启迪意义:其一,他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告诉学校,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其二,他的具有现代教育特质的“主体教育论”——培养“真善美的活人”,指明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其三,他的实践和创造教学法,即“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主张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其四,他的“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课程论”,完善学校隐性课程的建设。“生活教育”视域下的特色文化建设,应将教育教学、校园活动与师生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泰戈尔说:“所有的教育都要从关心儿童的天性开始。”原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强调“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义,直抵教育的主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应深入地探讨儿童立场。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央,这是当代教育的立场,也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追求。

汲取生活教育理论和儿童立场理念,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今天,学校结合“为每一个儿童聪慧与有教养的人生奠基”办学使命,努力“促进学生自我觉醒、自我生成、自我实现”,培养“学乐行雅”的乐学、健康、雅行的阳光少年。

“学乐行雅”特色文化的实践基础与动态生成

优质“土壤”催生特色文化的有序建构学校始建于1911年,历经百年积淀与创新发展,尤注重内涵建设、均衡发展,曾获全国、省、市多项先进集体荣誉。学校注重活用制度深化管理、文化化人凝聚人心,以优化管理策略积极构建“幸福家园”;强调以师德引领、锤炼业务发展教师,提高其内驱力,建设一支风清气正、一呼百应、战斗力强的教师团队,学校区市级以上骨干达36.1%。通过养习教育、实践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经历,为其成长汲取动力;通过优化校本研训、打造有效课堂、推进课题研究,提升教育质量。

近年来,在长期积淀的基础上,学校凝练并坚守“为每一个儿童聪慧与有教养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坚持“真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念和儿童立场,用丰富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以教师的发展保障学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学乐行雅”,致力让校园生活成为美好的童年记忆,使学校朝向有内涵、有特色、有影响的,美好、温暖、蓬勃的现代化学校持续发展。以特色文化的构建,助推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学乐行雅”特色文化主题的释义追求“学乐行雅”主题是紧紧围绕学校办学使命确定的。“学乐”,即广学、乐学、善学,做聪慧发展的东小人;“行雅”,即雅趣、雅言、雅行,做有教养、快乐的东小人。

学乐致慧。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快乐地、主动地学习。“乐学”是状态,“学乐”是境界,这两个词句舒畅、美好,带着幸福的触感。学校基于儿童设计课程、探索规律优化教学、顺其发展引领乐学,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真,让他能自由地生长,陪伴学生度过生命中最宝贵、美好的童年时光。

行雅致美。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校以“有教养”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文雅的举止。学校以为,“行雅”是一种行动指南,温文尔雅的美德,不说要多么高贵,而是相对庸常,多一份优雅;相对浮躁,多一份从容;相对冷漠,多一份善良。激励每一个学生向善向上,健康阳光,行雅行美,“做最好的我”(学校校风)。

“学乐行雅”特色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与操作路径

学校有“快乐排球”“弈趣国跳”“经典国学”等项目特色基础,对其内涵进行挖潜、提质,紧紧围绕“聪慧与教养”的教育追求,紧密依托管理、教学、德育等多个层面,入课程、进课堂,整合推进,深化素质教育,打造“学乐行雅”特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学校特色建设朝“品牌”项目、“品牌”课程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和目标,学校各部门统筹设计,通过多样化、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整合,结构化、弹性化的管理整合,让学生在丰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中,快乐地学习、文雅地生活。

文化特色:童心悦读——“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尚。学校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推动亲子阅读,更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将“童心悦读”作为学校层面整体的“文化特色”打造。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倡导教师的专业写作,开展师生共写,体验教育的幸福和成长的快乐。构建“童真”课堂,在学科教学中体现书香校园特色精神内涵,探索以课堂为主体、课外校外为两翼的书香校园模式,构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校园。

养习特色:以礼育人——“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小学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校以“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为德育总目标,多年持续加强“养习”教育,把“养习”作为学校德育重点工作,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学校是江苏省“文明礼仪”教育试点学校,以“礼”育作为学校德育特色,着力关注学生外部行为养成和内部德行生成。把养习特色建设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凸显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和品位;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结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学校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有初步的礼仪教养、雅言雅行,具有良好的气质品行。

活动特色:“童心·童梦”——“童年是一首歌”文化养人,活动育人,校园是美好的童年记忆,童年是一首歌。围绕“学乐行雅”主题,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队员构建自主、开放的交流平台,引领孩子向着“做最好的我”目标前行,创造美好、难忘的童年生活,烙印在孩童的记忆中。

项目特色:棋球经典——“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多年来,基于社区资源、引进资源和教科研优势,学校成功开展排球、国际跳棋、经典诵读等项目特色活动,取得显著成果。基于“学乐行雅”特色文化的整体思考,将这三个项目进一步明确作为校级项目特色着力推进,全校学生在校六年中人人接触、人人参与,培养兴趣、培养能力,雅趣雅行、快乐成长。

学科特色:聪慧“童真”——“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朱永新教授说,“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课程的宗旨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学校以“回归儿童意义的真课堂”——“童真”课堂为主旨加强学科特色建设,引领教师“做长大的儿童”(东小教风),确立儿童立场,改变教学方式,探索“以学定教”、小组合作,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效,促进学生情智的生长和自主、生动地发展,侧重体现“学乐”的追求。

在教学行为上,学校实施“自学要先于引导,评议要长于讲解,读写要胜于做题,质疑要强于告诉,学生自主解读要优于教师的单边授予”,倡导让儿童“觅得真趣味,进行真思考,获取真知识,悟出真方法,练就真能力”。学科研讨实践中,学校成立了“学科成长营”,以“团队互助共进”的方式,重点对课堂教学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围绕“以学定教”开展前置性的教学研究、师生教学行为策略研究、从学的视角考察课堂生成的有效性研究等,以此进一步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品质,促进师生成长发展。

“学乐行雅”特色文化的实践收获与启示

特色文化建设走向常态化从书香润泽、礼育教养,到课堂阵地、活动涵养,学校把“学乐行雅”的培养要求始终落实在学校教育的每一个时空。学校以为,任何一项工作的有力、长效推动,应在“常态”上下工夫,将其制度化、具体化、课程化、日常化。在各层面的特色推进上,学校明确从校长室开始分工落实到各部门、条线,形成一体化整体规划、系列化构思设计、精品化策划组织的有效机制;并每学期、每学年制定学校特色建设方案和各层面特色建设子方案,开展校级以上较有影响力的特色研讨、展示或交流,组织特色文化建设展评会等。以此,全面聚焦“学乐行雅”文化主题,深化和提升特色学校建设,使“学乐行雅”的理念和行动都深入人心。

在“学乐行雅”特色文化中“向着美好出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一项需长期努力和长期坚守的工作。学校“学乐行雅”特色文化建设是紧紧围绕学校办学使命、教育理念而生长起来的,具有温润、适合的文化土壤,同时也折射学校的教育追求,让师生收获了很多快乐、美好的体验。多年坚持的发展之路,是学校优选特色项目、发展壮大、使其得到彰显的过程,是特色真正亮起来的过程,也是每一所学校在特色文化建设中都需经历的过程。作为一所农村小学,着眼于每一个学生“聪慧与教养”的“学乐行雅”特色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需要不断地提炼、追问,进而真正形成师生信守和不断践行的教育哲学。学校始终坚守“为每一个儿童聪慧与有教养的人生奠基”办学使命,咬定青山不放松,办基于儿童、发展儿童的学校,让每个儿童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获得成功;始终信守“学生成长、教师幸福、学校发展”的真诚简单的教育梦想,认定方向、持之以恒,创“学乐行雅”特色,引领师生向着美好、快乐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教养特色儿童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教养方程式
完美的特色党建
留守儿童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六一儿童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