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北京卷实用类多文本阅读解析

2016-04-14 20:37北京市十一学校雷其坤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潜水器蛟龙深渊

●北京市十一学校 雷其坤

2016年高考北京卷实用类多文本阅读解析

●北京市十一学校 雷其坤

【真题呈现】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自主科技创新催生“蛟龙”入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器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 “曲斯特Ⅰ”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潜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探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 “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1980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试验。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9米的海底,并完成了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成功进行了5000米级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试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布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2013年,“蛟龙”号转入试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取得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当,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深500米。“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取材于崔维成、王海磬、刘涛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蛟龙”号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我国跻身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

B.使我国首次获取了7000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C.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海洋深处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D.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2.根据“材料一”,相比“新阿尔文”号,下列属于“蛟龙”号独有能力的一项是(2分)

A.长时间水下工作

B.悬停作业

C.自动驾驶

D.探测海底微地形地貌

材料二

“蛟龙”潜水 世界关注

近日,“蛟龙”号首次下潜到水下4000多米的深处。这个数字在人类深海潜水史上并不罕见,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都曾达到这个深度,但中国的大步追赶让这一领域的领先者感到紧张。

美国某网站称,“深海是中国的下一个边界”,并认为中国载人潜水器的深海试水意味着美国在深海勘探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被超越。《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次下潜是“中国在一场关系重大的科技竞赛中达到的最新里程碑”。该报还评论,大洋深处的这场竞赛具有堪比太空探索的商业、科学和军事意义;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目前也是世界大国之一,只有它和美国、俄罗斯、印度具有载人航天能力。

英国媒体对“蛟龙”号也作了详细报道,说如果 “蛟龙”号一两年内下潜7000米成功,将超越日本的“深海”号深潜器和俄罗斯的“和平”号深潜器。“中国的‘蛟龙’号将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把人类带到6500米深海的潜水器之一”,英国某报评论说。该报还认为,“蛟龙”号代表中国 “打响了征服海洋的战斗”,尽管它目前的任务仅限于纯科学领域,但是中国政府希望“蛟龙”号探索深海的能力使中国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对深海的大量金属矿藏进行合理利用。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在一场美国一直保持优势的技术竞争中,深海开发计划将成为“中国的金字塔”。文章还说,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样的潜水器可以切断海底通信电缆,回收海底的外国武器,或者用于修理和营救潜艇。

(取材于孙秀萍等的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国外媒体关注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载人能力

B.科技竞争力

C.下潜深度

D.深潜意图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

5.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载人:“载”读作zài。

C.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点儿。

D.堪比:难以与……相比。

材料三

“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

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500米至6500米为深海,6500米至11000米为深渊。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制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11000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

根据“彩虹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1台无人潜水器、3台着陆器和1艘48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謇”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我国全海深的 “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26条6500米以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的深渊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DNA数据库,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深渊地质与资源科学研究的开展。

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11000米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那里的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无际,还要承受约1000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部分科考设备。因此,“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正在研制的“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与7000米级的“蛟龙”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号在外形设计、制造材料、设备抗压能力、电力系统等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45度倾斜下潜的方式。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彩虹鱼”号载人舱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号不同,需要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彩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在电力系统方面,“彩虹鱼”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

2015年9月,“彩虹鱼”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试,最大潜深为4328米,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按照设想,2016年,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将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海沟;2018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研制;2019年,力争让中国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研究。

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所没有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能够填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技术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占领世界深渊科技研发的制高点。

(取材于张欣、张建松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向海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考察

B.是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C.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D.目前尚未完成研制

7.根据材料三,与“蛟龙”号相比,不属于“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特点的一项是(2分)

A.外形呈瘦长的鱼雷状

B.垂直下潜

C.使用新型材料

D.抗压能力更强

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5分)

【试题解析】

北京卷从2015年开始考查多文本阅读,2016年基本保持这一格局。

多文本阅读一共三个文本,分别介绍了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价值及其优势、世界各国对“蛟龙”号的关注与评论、“彩虹鱼”号的特点及价值。选材体现了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主题,能加深考生对我国深海科技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远景的认识。

多文本阅读共设置8道题目,有的题目答题依据只限于某一文本,如第1题、第2题,第3题,第6题、第7题;有的题目要求根据两个文本作答,如第4题、第5题;有的题目则要结合所有文本作答,如第8题。答题领域或分或合,这是多文本阅读题目设置的一个特点。

多文本阅读题目设置的另一个特点是,主要考查对文本信息检索、筛选、比较、辨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第1题,D项的表述是“全面领先”,而“材料一”末段用语有 “相同”“相当”“略胜一筹”等,可见D项不符合文意;故此题答案为D。

第2题,根据“材料一”末段的表述,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也就是“蛟龙”号独有的;所以此题答案是D。

第3题,“材料二”并无国外媒体关注“蛟龙”号载人能力的表述,故此题答案是A。

第6题,“材料三”第二段说,以“彩虹鱼”号为核心,同时配备1台无人潜水器、3台着陆器和1艘48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謇”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我国全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而B项说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指的就是“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显然与文意不符。故本题答案为B。

第7题,“材料三”第4段说,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45度倾斜下潜的方式,可见,“垂直下潜”是“蛟龙”号的特点,“彩虹鱼”号是45度倾斜下潜。本题答案为B。

第4题,要求考生利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信息,推断“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材料二”中只有“近日”一词,“材料一”也没有直接交代时间,但其第三段有如下表述:2010年“蛟龙”号已能下潜到3759米的海底,并完成了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成功进行了5000米级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由此可以推断出“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应该是在2010年之后至2011年7月之前。故答案应选C(2011年)。

第8题,要根据题干的要求,从三个阅读文本中检索、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对提取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的发展的特点。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梳理,答案可作如下归纳:

1、我国载人潜水器的研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蛟龙”号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就下潜到7062米,创造了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万米级的 “彩虹鱼”号也已经开始研制。2、载人潜水器的技术不断创新,某些技术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3、目标远大,以占领世界深渊潜水科技研发的制高点为目标,力争使我国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的研究位于世界前列。

第5题,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北京卷取消了单独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题目,而是根据阅读文本“随文而考”。“堪比”的意思应当是“可以与……相比”,而此题D项解说为 “难以与……相比”,恰好弄反了意思;故本题有误的一项答案为D。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取材于科技前沿最新成果、考查学生泛阅读能力的多文本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自然具有继续存在的价值。

猜你喜欢
潜水器蛟龙深渊
蛟龙出海
海底蛟龙093A畅想
“欲”的深渊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
《无人潜水器检验指南》将于2019年7月1日生效
蛟龙,蛟龙!勇者无敌
数字深渊
蛟龙出海
我国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在武船开工
一朵深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