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鄂皖豫高考优秀作文选评

2016-04-14 20:37佘作章邓玉环张兴武张志先焦文林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狐狸分数孩子

●佘作章 邓玉环 张兴武 张志先 焦文林

粤鄂皖豫高考优秀作文选评

●佘作章 邓玉环 张兴武 张志先 焦文林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广东一考生

这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收获了一个香吻,后挨了一记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挨了一个耳光后得到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一味追求卓越,而不能容忍任何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 “失误”仅仅是两分。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 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阔大无垠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该生的“规定动作”做得十分到位:紧扣漫画的关键内容与寓意展开写作,符合题意;题好文一半,其所拟题目与其他考生相比,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即题目有辨异性;起段三言两语,导入简洁,入题快;第二、三段分别评述漫画中的分数及产生此一现象的社会背景。如果说第二段是围绕 “点”来展开,那么第三段就是围绕“面”来展开,第四段则是围绕“理”来展开:角度不同,内容充实,逻辑(台阶术)严密;第五、六、七段运用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形象生动,文势壮又能以理服人。

该生的“自选动作”也同样做得十分到位。比如“立意高远”——作文以哲理立意,难度系数高,区分度自然也高;辩证思维亦颇具特色,论证扎实、理性、稳健;论述相当集中,从题目至结尾绝无蔓笔,析题切题扣题点题,一以贯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用的“古人说”妥帖,所用的“波浪说”无可辩驳,所用的“企鹅说”新颖、生动、精当、有情趣。此外,该生的“情文并茂” 能力、“孟辩素养”(孟子式的辩论素养)也值得点赞。

(点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佘作章)

一点进步,一种人生

广东一考生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得人生疼。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中。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试卷。也许是好事多磨,这次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但女孩依然未能考上梦想的院校,只因还差了几分。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地。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不知什么时候,女孩的父亲来到了她的身边。“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时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有进步就是好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最好的目标,但那又怎样?只要能进步,在哪都能成就精彩。”

父亲的话好似一粒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几个月后,女孩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没有。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活着。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力让自己进步。

再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小孩,成为了我的母亲。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妈妈从小到大都不太在意我的成绩,所以在别人学奥数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扔泥巴。但我妈妈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要求我每次都要考满分、90分,她只要求我每次都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

上了高中后,由于我的爱好,我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生。功课落下了不少,成绩自然也不算优秀,妈妈也还是只有“进步”一个要求。她只是不想我像她一样,因为没有努力和进步而在迷雾中穿梭。

如今,我走在了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求问心无愧和争取进步。或许我的进步十分微小,使我赶不上我想要搭乘的那辆列车。不过,后面其实还有很多辆车在等我,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进步,就像小树一直在努力成就一片繁茂,水滴一直在努力汇成一条江河,奔向梦想的远方。

一点又一点的进步,会成就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点评】

与一般考生作文的写法不同,本文并不是千篇一律地从漫画材料的描述分析开始,而是用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描写性开头,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来吸引读者。文章“有进步就是好的”这个立意却完全是从漫画材料中来,并对成绩优劣与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的转折点是她“成为了我的母亲”,叙事的时间跨度使文章产生了历史感,情感色彩从忧伤苦闷逐渐转为平和豁达,内容和情感丰富、充实、立体。母亲并没有把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对“我”的期待与评价仅着眼于“是否有进步”。在追求完美、施行“虎妈狼爸”教育方式的中国父母群体中,这位母亲的宽容心态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她或许就是考生们笔下心心念念呼唤的那位“母亲”!

这是一篇构思新颖、有创意、以情动人的散文,它不以强势的说理取胜,而是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独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这种真诚的书写恰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点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邓玉环)

“差别待遇”

湖北一考生

赞扬与责骂的差别在哪儿呢?

对于小明来说,是100分与98分之间的毫厘。

对于小亮来说,是及格与不及格之间的跨越。

这种“差别待遇”看似毫无道理,仔细思索却能悟出其间的合理。

恰如他人所言,人生来就有差异。自呱呱坠地时起,每一个生命便是一个异于他人的个体,有着属于自身的优劣与价值。生而如此,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单薄的规矩,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

数千年前,圣人孔子便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敌国的巨贾,有位极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而孔子,则成为为后世称赞景仰的伟大教育家。究其根本,在于其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优劣长短,扬其长补其短,因材施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待遇”,才使得每个人都尽展其能,各得其所。

社会对于每个人,应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既不能缺少轰隆雷鸣的马达,也不能松懈默默无闻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可能对于小亮而言,90分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倾尽所能的结果。若是我们只是用统一的标杆来评价不一样的人,那世间将会埋没多少奇人与怪才。

是的,我们的社会需要有差别的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发需精确到小数点后十多位,而汪洋恣意的书画只求神形兼备即可;正如廉颇以身经百战的显赫战绩位列上将,蔺相如以如莲巧舌精巧说辞被拜为上卿;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铺写精致,《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工匠一双双巧手以古物刻写精华……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因“差别待遇”而实现整体的共赢。

由此观之,作为肩负向国家与社会输送人才责任的学校,更应抛弃条条框框,摒弃墨守成规之道,改革创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每一个学子的独特光华;以不同的标准,相同的诚意,培养出各有所长的栋梁之才。

有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相同的期许。

我一直坚信,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而我,愿养我浩然之气,展我独特风采。

给予“差别待遇”,其实有理!

【点评】

文章内容“深刻”。当一般作者都从教育的方式来质疑“赞扬”与“责骂”的当与不当的时候,本文作者却认为正是这种 “差别待遇”,才使得每个人都能尽展其能,各得其所;正是这种 “差别待遇”,才可能实现整体的共赢,可谓见解新颖,立意切合题旨,写作思维有创意。

论证丰富别致。文章除了运用常见的事实论证 (孔子“因材施教”)之外,还运用了比喻论证 (高速运转的机器)、列举式的排比论证(航天器与书画、廉颇与蔺相如、《舌尖上的中国》与《我在故宫修文物》)、哲理论证(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相同的期许)等论证方式,既言之有理,又文采飞扬,丰富别致,意味深长。

(点评:湖北省松滋一中特级教师 张兴武)

迎接挑战,走向远方

安徽一考生

曾见悬崖上一跃而起的雏鹰,凭借风力勇敢地飞翔。虽然它的动作显得有些拙笨,但它还是勇敢地飞翔着;因为它的旁边有母亲的鼓舞,父亲的支持。

曾见春天里的雨后春笋,昨天见到它时,还是手不盈握,经过一个清爽的早晨,它就拔高一尺,因为它的地下有经年的老根在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养料。

年少轻狂的我们,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无所不能、样样精通;面对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却莫名地感到烦躁,完全没有想到,唠叨其实也是父爱母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由此我想到了材料中的漫画,老师或家长给予两个孩子“巴掌”与“亲吻”的待遇是不妥的,但是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也恰恰说明两个学生还没有长大。

是的,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的确应该从父母的怀抱中挣脱出来;但扪心自问,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吗?当你生病的时候,你是否尝试着自己去看病,同时又不需要父母的陪伴呢?当你在学习中遇见难题的时候,你是选择坚持自己攻坚克难,还是向老师寻求帮助呢?

如果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难以从容面对,我们何以敢说自己已经长大?

要学会长大,我们就应该平静下来,虚心地向父母、教师及其他经验丰富的人请教。也只有真正地静下心来,我们才能听进父母的唠叨、教师的教诲、别人语重心长的告诫。父母教导我们“不要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是要求我们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老师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是告诉我们,不经过一番风雨,不会见到彩虹。我们一旦立了志向,就要矢志不渝,坚持到底,千万不要因为经受不了诱惑而动摇了自己的信念。如此看来,我们每个人只有丢下幻想,付诸行动,让理想的风帆鼓风飞扬,我们才有可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其实,“巴掌”与“亲吻”的教育方式可能简单或粗暴了些,但是我们也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让自己快速地成长起来。只有学会成长,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才会化“巴掌”与“亲吻”为行动的动力,才会自信地迎接挑战,走向远方。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走向成功。

只有付诸行动,学会成长,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才会经受住暴风雨的洗礼,看见彩虹。

【点评】

本文构思精巧。当其他学生对“巴掌”与“亲吻”的教育方式一味谴责的时候,作者另辟蹊径,没有在这些方面过多纠缠,而是寻求其他的突破口,着眼于年轻人自身来进行反思。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付诸行动、学会成长,才能化“巴掌”与“亲吻”为自己行动的动力,才会自信地迎接挑战,走向远方。作者高屋建瓴,娓娓道来,所谈观点毫无牵强附会之感,是一篇不落窠臼的好文章。

(点评:安徽省岳西县教研室 张志先)

分数背后的隐忧

河南一考生

这张漫画,生动地反映出中国教育值得深思的现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将分数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杆。分数优,给予奖赏;分数差,施以惩罚。考试分数,决定着孩子的喜怒哀乐和家长的情感态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时下人们对分数的重视程度,已经无以复加,也远远超过了分数本身在孩子成长中的价值与作用,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担忧。

过度强调分数,将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重视学业水平,鼓励孩子学习,本身无可非议。但是,过度强调分数的作用,甚至把它当作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则是极不科学的。学校动辄按分数给学生排名次,家长对考试成绩较差或者略有下降的孩子施以拳脚,这种不分青红皂白、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只能是适得其反。现实生活里,许多孩子焦虑、易怒,甚至因此而厌学、辍学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在医院的心理门诊室,排队咨询的中学生也日趋增加。在令人痛心的现实面前,希望各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变得冷静,不应让分数变得让孩子不堪重负。

过度强调分数,将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无可否认,孩子之间存在着个性、兴趣、爱好的差异。根据孩子的个性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是现代教育的必然抉择。然而,当下不少学校片面追求考试科目的分数,甚至不惜为此砍掉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课程,如此做法则与之背道而驰。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还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社会的需求,开设诗、书、礼、乐、射、御等课程。德国在初等教育环节,就开设大量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早进行职业规划的引导。中外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值得我们的家庭、学校深思和借鉴。

过度重视分数,将损害孩子的道德修养。

《左传》 有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可见古人对 “修德”的重视程度。当今中国,赋予“德”以新的意义,倡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基本内涵。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核心价值敌不过考试分数,这造成许多青少年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倾向严重,道德观念缺失,法制意识淡薄。判决复旦博士生林森浩的法槌刚刚落下,却又惊闻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的血案……不过,细细想来,此二人又何尝不是分数教育的受害人!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极端的应试教育,以分数论优劣的错误做法,流水线式的超级学校刷题训练模式,可以休矣!

【点评】

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卷。文章之所以被定为标杆范文,由以下几点特色决定:

1.立意准确。立意以准确把握漫画寓意为前提,认识到家长将分数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的错误,由此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揭示过度重视分数的不良影响和危害,立意精准,思想深刻。

2.结构清晰。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结构清晰、严谨。开头部分开宗明义,提出全文中心;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分析 “分数背后的隐忧”,即“将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将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将损害孩子的道德修养”,层次清晰,段旨明确;结尾部分示以劝诫,简洁而有力。

3.材料丰富。主体部分第二层,引入孔子 “因材施教”的主张、德国初等教育开设实践课及早引导职业规划两则论据,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相得益彰;第三层,正面引入《左传》名句,反面引入林森浩、吴谢宇案例,对比鲜明,说理有力。

(点评人:河南省太康一中特级教师 焦文林)

进贡

河南一考生

百兽之王狮子高高地立在王座上,等待着群臣的朝贡。

狼每年上贡的东西都是最多的,狮子国王挠了挠自己的额发,咽了口唾沫,努力让自己不去想去年那丰盛的烤羊、乳猪、麻鸭、烧鹅等美味。

“王,王,狼来了!王,王,狼来了!”通报官百灵鸟很是尽责。

“宣——”又吞下一口唾沫,狮子调整了坐姿,满心期待地等待着。

狼来了,带来了几只山鸡,一只山羊。它的身后是推着车的狐狸,车被黑布所遮盖,看不出装的是什么。狮子有些好奇,想到连年战果丰硕的狼,便忍不住好奇心急匆匆地问狼道:“爱卿,今年带了些什么来啊?我知道绝不会比去年少的!”

不想狼扑通一声跪下:“大王,大王,臣有罪!”

狮子很震惊:“爱卿何出此言?”

狼缓缓道:“今年草原、森林多处被砍伐,可供臣田猎的地方越来越少。人类也纷纷养起了猎犬,手上的枪支常常使臣无功而返。臣无用,只猎得几只山鸡和一只山羊。大王,臣有罪,臣有罪!”言罢,连连叩头。

“这——”狮子满怀的热情被一桶凉水扑灭,如气球膨胀至极被针刺破,“嘭”的一声竟一时语塞。

“大王,”狐狸眯着眼走上前来,“臣往年也是不如王意,战果稀少。今年臣可不一样了。”

黑布敞开,竟是满车的果子,饱满,鲜艳,娇嫩,如一颗颗红宝石般在有点黑暗的洞穴里闪闪发光。

“大王,这些红果是臣于山间采来的,臣把它们献给大王,大王可在饭后再来一美果,味美异常!”

“狐狸,大王从不吃水果。”狼说道。

“住口!”狮子一拍桌子,朝狼吼道,“狐狸爱卿把如此美味进贡给我,你这罪狼贡品少也就罢了,还口出胡言!”

“大王,我——”狼有些急迫,却不想狮子直接叫来了侍卫,将它拉了出去。

狐狸得了封赏,也摇着尾巴出去了。

“狐狸,狐狸,快救救我吧。”兔子跑到狐狸面前,“我不知道该给大王进贡何物啊!”

“你这可怜的小家伙,”狐狸嘟嘟嘴,轻蔑地说道,“你只要拔上一大堆草,站在礼物比去年少的倒霉蛋——狼身边就可以了。”

“可,可,大王不吃草啊!”

“可你比去年的东西进贡多了啊!我们无法在质量上取胜,就在数量上下功夫吧。”狐狸拍了拍明显呆傻的兔子,“去吧,大王等着你去觐见呢!”

小白兔依计而行,喊着伙伴抱来了够它们吃一个月的青草。

众兽进贡完毕,狮子设宴招待众爱卿,狐狸、兔子被安排到上席。

狼被狮子关了禁闭,饥肠辘辘,馋涎欲滴,却只能在幽闭的牢房里思过反省。

【点评】

这篇别出心裁的考场作文有以下特点:

1.小说文体,以物喻世。本文勾画出一篇幽默风趣的寓言故事,以狮子收贡,狼、狐狸、兔子进贡之事,讽喻社会现实——能者遭批判,庸者被赞美。既契合材料主旨,又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

2.模仿材料,超出材料。本篇文章所构思之寓言故事,严格来说可谓材料的改变和扩充,独创性并不是很强。但考生能对材料稍加变通,重新设计人物,并添加部分故事情节,构成一篇幽默风趣的寓言故事,颇具新意,给紧张的高考阅卷平添轻松之感。

3.讽刺味浓,幽默感强。文章借助动物所贡礼物之不同,结局之相异,强烈讽刺了当今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如好大喜功,虚报政绩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点评人:河南省太康一中特级教师 焦文林)

猜你喜欢
狐狸分数孩子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狐狸和猫
狐狸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