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生态位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2016-04-14 20:44陈先军温华熙赖志超李丽娜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报物种

陈先军 温华熙 赖志超 李丽娜

(1.嘉应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梅州 514015;2.东莞理工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东莞 523808)



学术期刊生态位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陈先军1温华熙2赖志超1李丽娜1

(1.嘉应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梅州514015;2.东莞理工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东莞523808)

运用生态位的视角和方法分析学术期刊生存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的生态位策略。文章在生态位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学术期刊生态位的概念及其构成: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传播生态位;给出了学术期刊生态位策略:生态位错位策略、生态位泛化策略和生态位特化策略。

生态位;学术期刊生态位;生态位策略

一、生态位概念及其理论

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1],最初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群落或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物种相互关联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一般划分为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生态位理论认为,每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生态位。也就是说,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物种在每个生态因子的维度上都只有一个适合它生存与繁殖的区间,这个区间对该生态因子的资源利用一般呈正态分布,区间跨度称为生态幅,区间两端是该物种生存的耐受极限。实质上,一个物种在某个生态因子梯度上的生态幅就是该物种在该生态因子的生态位,对于多个生态因子则称为生态位空间。生态位表示物种可利用生存资源的谱的位置,影响着物种的形态和功能。物种只有在生态位中才能生存。一般来说,生态位区间中点的邻域为生存最适宜区域,两端点的左右邻域为生理受抑制区域,其余区间内为生存适宜区域。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生态位宽度,一个是生态位重叠。一个物种所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生态幅度的总和,称为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与物种的可利用资源反相关。即当物种的可利用资源减少时,为了生存和适应环境,物种的取食种类会增多,容易形成“杂食性”或“广食性”,因而生态位加宽,容易发生竞争;当物种的可利用资源增多时,物种会择优录取取食种类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因而取食种类的减少容易造成生态位特化和生态位变窄,从而减少竞争,但当所依赖的资源减少到一定限度,就会危及物种的生存。多个物种取食相同的现象就叫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是一种普遍现象。当资源充足时,生态重叠部位会相安无事,但当资源匮乏时,生态重叠部位就会存在着激烈的种间或种内竞争。从整个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来看,当它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或失衡时,多个物种就会出于维护各自种群的生存而进行一定程度的协同合作,从而恢复生物群落的稳定或生态系统平衡。

生态位概念及其理论具有广泛的理论适用性[2],已经跨出了生态学,跨出了自然界,在各领域、各学科已经获得了深刻的认识和广泛的应用,如教育领域[3]、科研领域[4]、出版领域[5]等等。在学术期刊领域,卢蕊和束永祥研究了高校学报的“态”与“势”[6]和适宜度[7],构建了高校学报的正生态位和负生态位[8],进行了五类学术期刊相对生态位的比较研究[9-10]。陈先军从异于卢蕊和束永祥的研究角度对学术期刊生态位构建了数学建模,对其测度作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刻画[11]。现在借助强有力的生态位理论,从偏重于传播学的新视角论述学术期刊生态位的概念及其构成,从而给出学术期刊生态位策略。

二、学术期刊生态位构成

学术期刊的主要功能是在学术生态环境中传播与交流学术成果。当然它也是学术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生态位理论遵循整体性、持续性、动态平衡性、适应性、多样性和共同演进性等生态学原则[12],因此,研究学术期刊生态位构成应深入考察学术期刊生态及其紧密关联的当前的学术生态、读者生态、作者生态、传播生态、交流生态、媒体生态和出版生态等等,从中找出最适合其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因子及其生存区域。这就是学术期刊的生态位。学术期刊依其出刊周期、与作者和读者的互动速度的不同而占据各自的时间生态位,依其办刊区域和机构、学科和层次的不同而占据各自的空间生态位,依其作者资源、读者资源、资金资源和编辑人才资源的不同而占据各自的营养生态位,依其出版技术、传播能力的不同而占据各自的传播生态位。学术期刊必须找准最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并能依据生态环境的变化适时自我调节到生存最适宜区域,这样才有可能获得长足的生存与发展资源。如果没有找准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在学术期刊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在学术期刊国际化、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必然会生态位太过紧缩或太过泛化而逐渐失去“学术的成分”和自身的存在价值。

(一)时间生态位

一方面,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成果的第一时间性很重要:至少涉及到学术成果的专利、名分归属问题,关系到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问题。所以,无论从作者的角度还是从读者的角度,都希望出刊的周期短,在学术、科研竞争中抢得刊发成果的先机和得到最新的学术成果信息。另一方面,学术期刊与作者和读者互动的及时性也很重要:作者和读者是学术期刊的生命线,好的学术期刊都能及时回复和解答作者和读者所希望了解的信息和问题,这是在维护自己的营养,否则学术期刊会慢慢贫血。由此可见学术期刊时间生态位的重要。

(二)空间生态位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别较大,导致人才的分布密度和学科的发展水平也出现较大的区域性差别。同“区域经济”一样,事实上,我国的学术期刊也存在“区域学术期刊”。同样道理,办刊机构资源占有的多寡给学术期刊提供的发展平台与空间也是不一样的,我国的学术期刊也是存在“机构学术期刊”的。这就是说,就当前我国的学术期刊来说,把学术期刊办在贵州和办在北京是有很大不同的,省级机构办的学术期刊和部级机构办的学术期刊也是有很大不同的。以高校学报为例,985高校的学报、211高校的学报和此外的高校学报,它们的空间生态位是明显不同的。学术期刊要洞悉某个学科在某个区域的需求层次与发展空间,同时也要知晓自己在学术期刊群中所处的级别层次以及可能的上升空间。也就是说,学术期刊要清楚把握自己在空间上发展的态与势。

(三)营养生态位

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学术期刊大多数是“作者型学术期刊”,而非“读者型学术期刊”。“作者型学术期刊”的一个特点是缺乏选题策划和优质稿源,重作者的身份和关系而非其论文本身的质量。对学术期刊来说,维护作者资源的同时容易迷失办刊的宗旨和方向,不容易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方向,也不容易将作者资源转化为读者资源。对学术期刊来说,其作者和读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同一群体,而读者是学术期刊的生命,明确读者定位和需求才能有充足的营养生态位。这又需要学术期刊资金资源和编辑人才资源的配合来实现。所以,如果再将营养生态位细分,可以将它细分为作者生态位、读者生态位(或需求生态位)、编辑生态位和资金生态位。因此,在后两个生态位确定的情况下,学术期刊应结合作者生态位,着力打造读者生态位宽度及其最适宜区域,调整其生态位的重叠,以确保营养生态位的充足。

(四)传播生态位

学术期刊的一大功能是传播学术成果,无疑的,出版技术与传播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其功能的完美实现。当前,数字出版与传播技术改变着传统出版业的格局,正在颠覆传统的内容传播模式。学术期刊的出版与传播无疑要充分利用这一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实现自己在数字出版与数字传播方向上的生态位。也就是说,学术期刊的传播生态位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支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数字传播的所有要素的优化组合。这些要素包括媒介环境、传播渠道、传播模式、受众空间、受众参与度和内容增值空间等。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来看,学术期刊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与时代共同演进,就要高度重视其传播生态位,推进学术期刊的快速发展。在数字出版蓬勃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的学术期刊不重视其传播生态位,那么就会被时代淘汰;如果哪一家学术期刊重视其传播生态位,就会抢占到发展的先机。

三、学术期刊生态位策略

生态位的变化会直接引起种间竞争的强弱变化,从而引起种群或物种取食格局的变化及其关联行为的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适应短期环境的因变量,也可能是长期进化过程中的结果。这一规律体现在学术期刊发展中,需要它的主管人员和从业人员自觉根据生态位的变化趋势规划相应的发展策略。整体上讲,学术期刊生态位策略主要是竞争和共生的策略:

1.生态位竞争策略。从当前来看,大略地看,我国的学术期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科研院所主办的专业期刊,一种是高等学校主办的综合期刊。无论哪种学术期刊,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得把握内外部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环境。一是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与学术期刊的关系;二是专业期刊与综合期刊的关系;三是学术期刊与读者的关系;四是学术期刊内部的关系。因此,学术期刊为了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得更高更优的生态位,就必须不断扩充自己的资源梯度和维度以及传播宽度和力度。

2.生态位共生策略。物种间或群落中在一定时空下具有竞争性也具有合作性或依赖性,后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物种生态位的独特性和稳定性。对学术期刊来说,它们可以同质共生,也可以异质共生。同质共生是指同类型、同层次的学术期刊之间的生态位错位的互惠合作和优势互补,从而避免彼此雷同,获得各自的发展。比如,大多数同一层次的高校学报就可以考虑进行资源调配、优势互补来获得共生共荣。异质共生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术期刊之间生态位分离、特化或泛化的互惠合作。比如,专业期刊和综合期刊之间,普通期刊和核心期刊之间都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资源调配、优势互补的互惠合作。不管是同质共生还是异质共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以期刊集群的形式协同进化,实现生态位的价值创新。

对于具体某一个学术期刊要制定自己的生态位策略,首先要考察学术期刊的整体生态,在生态多样性中寻找自己的适应性,在动态平衡中持续自己的共同演进。只有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发展策略:

(1)生态位错位策略。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术期刊处在同一时空,同一营养来源,同一传播方式和渠道时,它们就出现生态位高度重叠,就会产生激烈的竞争。如果这一格局不改变,最终会导致一些学术期刊败落退出。因此,为了自己的学术期刊获得长足的发展,期刊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应该从各生态位的维度上调整生态位,使之减少重叠度,甚至是使生态位分离。这就是生态位错位策略。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学术期刊可以通过空间和资源的分离、分层而各自占有一部分空间和资源。这就是说,生态位的错位策略能够通过生态位维度上的不同加以体现。例如,同一层次的高校学报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学科特色的品牌栏目或刊物。

(2)生态位泛化策略。在一定时期内,当学术期刊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具体的学术期刊的营养资源和传播资源减缩时,我们就要及时考虑拓宽它的生态位以适应环境的改变求得持续性发展。一般来说,这时的学术期刊可以考虑在稿件的类型上适度进行拓宽,质量梯度上适度进行拉大,进而扩大作者和读者的类型、层次和资金来源,等等。例如,有一些学报要求作者要有副高以上职称,要在985高校任职,要有博士学位,这时候,我们就可适当放宽作者的职称、学历和单位级别要求,从而达到给自己刊物放生。

(3)生态位特化策略。在一定时期内,当学术期刊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学术期刊都具有丰富的营养资源和传播资源时,为了避免生态位的重度重叠现象,我们就要及时考虑特化它的生态位以适应环境的改变求得优势发展。这时候,学术期刊就要高度集中优势资源,强而有力地针对性抓住精确的核心读者群,即作者、论文质量和读者都要去粗取精、精益求精。例如,综合性大学的学报应当去除面面俱到的想法,应当凭借本校重点学科的优势资源着力经营学报的强势特色,提升学报的生态位;学科专业特色明显的纺织、海洋、地质等高校学报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应当集中突显专业特色的生态位特化,而不是进行生态位拓宽的学科专业辐射发展。

四、结语

生态位理论作为一种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在各学科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因此本文效法其它领域的应用,将它应用于学术期刊领域,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引入,随着生态位理论本身的不断丰富和坚实,学术期刊的生态位理论也应当随之不断深入和细化,成为研究学术期刊的有力的科学方法。

[1]林文雄.生态学[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Mikhailov A S, Calenhuhr V. From cells to societies:models of complex coherent action[M]. Berlin:Springer,2002:Ⅶ-Ⅷ,1-4.

[3]Zhang H, Zhang Y. The evaluation of IT-based teaching abilities based on niche theory[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2011:193-196.

[4]Liu W W, Shi C S. Research on evalu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of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niche theory[C].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6th Annu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2009.

[5]吴钊. 数字出版产业的生态位解构[J]. 重庆社会科学,2015(11):102-107.

[6]卢蕊,束永祥. 高校学报生态位的态势研究[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0,19(6):46-48.

[7]卢蕊,束永祥.高校学报生态位构建的适宜度模型[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11):58-61.

[8]卢蕊,束永祥,武艳芹.高校学报生态位构建的理论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24-28.

[9]卢蕊, 束永祥.五类学术期刊相对生态位比较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1,29(6):97-100.

[10]卢蕊,束永祥.五类学术期刊生态位构建动力模式比较研究[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1):150-152.

[11]陈先军. 学术期刊生态位的数学建模[J]. 传播与版权,2014(10):49-51.

[12]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7):3-7.

Academic Journals Nich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CHEN Xian-jun1WEN hua-xi2LAI Zhi-chao1LI Li-na1

(1.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Jiaying College, Meizhou 514015, China;2.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523808, China)

Analysis of ecological niche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se of academic journals survival niche perspectives and approache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niche concept of academic journals niche and its components: time niche, niche space, nutrition and dissemination niche; given academic journals niche strategy: niche misplaced strategy, generalization niche strategy and niche specialization strategy.

niche; academic journals niche; niche strategy

2016-05-13

2013年度嘉应学院文科项目(313E24)。

陈先军(1978—),男,广东梅州人,编辑,硕士,主要从事编辑学和半群代数理论研究。

G237.5

A

1009-0312(2016)04-0092-04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报物种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