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赠卷参考答案】

2016-04-14 20:37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权贵

【本期赠卷参考答案】

一、1.C (此项曲解了文中 《古史新证》引文的含义。王国维对“疑古”并非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只是说不应怀疑尧、舜、禹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同时应对古史材料作充分的处理。)

2.D(该项“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的说法过于武断,原文末段就说 “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一些细节与真实的历史有出入,但不能据此全盘否定其历史价值。)

3.B (“五四”之前之所以不以神话传说为史料,主要不是因为分类问题,而是因为那时历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不够宽泛,文学作品往往不被历史学家视为史料。)

二 、 ( 一 )4.B(关键断句处为二:一是“镌”为削职,故应断为 “镌与修者官”;二是“成进”不断讲不通,二字一承上,一启下,应断为“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5.A (土地、户籍等职事系户部掌管。)

6.C(不是傅珪“坚持离职”,而是言官请求留任傅珪、孙交二人,未得皇帝准允)

7.(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译出大意给3分,“权幸”“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译出大意给3分,“忠谠”“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8.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 “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 “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9.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 三 )10. (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2)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3)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三、11.(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 答A、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A项,“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属于无中生有;B项,“‘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于文无据;D项的情节设置,主要是和上文形成对比。)

(2)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

(3)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每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

(4)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四、12.(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 答C、E不给分。(A项“不顾家庭,离家出游”,与原文有出入;C项,说顾炎武“在二三万里的旅途中”完成了诸多著述,夸大了事实;E项,“始终以豪杰自视”于文无据,“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强加因果。)

(2)①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②积少成多,不断增改,务本求真;③严谨笃实,勤勉治学,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②经世致用,学问广博,开一代学术风气;③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①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②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④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五、13.B(题中①④⑤的成语使用无误。② “刮目相看”指去掉旧印象,用新眼光看,小香玉是久负盛名的名家,看她无需 “刮目”;“一言九鼎”指说话的分量重,讲诚信用“一诺千金”更贴切;“涣然冰释”喻指误会、疑虑等完全消除,不宜用来形容冰化雪消的实景。此外,“按图索骥”有按照线索寻找目标之义,在句中使用无错误。)

14.C(A项,句中主语残缺,可删去 “随着” 或 “使得”;B项 “有一天”和 “的时候”重复赘余;D项,“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历时三年”不是“开展”的修饰语,可改为“本市开展的历时三年的……”)

15.B(虚词应根据句间关系的分析与辨别以及语感来填写,还可将各项作对比选择。)

16.①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②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③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17.示例:本次迎新生晚会由高二、高三同学排练演出节目,节目内容以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为主,形式不限。要提前通知各年级并动员相关同学积极参加,演出后进行评奖。

六、18.(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是清苑人。宪宗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孝宗弘治年间,授官编修,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 《大明会典》,完成后,升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为在东宫时的恩德,晋升左谕德,担任讲官,编纂修订《孝宗实录》。当时的文学侍臣都不依附刘瑾,刘瑾嫉恨他们。说是《大明会典》由刘健等人编成,花费甚多,要削减参与修撰者的官职,将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为 《孝宗实录》修成,又晋升重任左中允之职。再次升迁,做了翰林学士,历任吏部的左侍郎、右侍郎。武宗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比其他部要简单,自从傅珪开始多有争执,奏章也增多起来。武宗喜好佛教,自称“大庆法王”。番僧请求用一百顷田作为法王下院,宫中直接下旨到礼部,说是“大庆法王”要与圣上之旨相提并论。傅珪假装不知道,拿着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圣上相提并论,大为不敬。”皇帝下诏令说此事不予追究,番僧求田的事也到底被终止。傅珪在闲居时好像是很木讷的样子。到了面对大事,就毅然坚持己见,别人不能让他改变主意,最终因冒犯权贵而离职。教坊司的臧贤请求更换牙牌,要依照古代朝士牙牌的样子制作,又请求改铸方形官印,被傅珪阻止而不能施行。臧贤就日夜在宦官中毁谤他,希望革去傅珪的官职。御史张羽上奏云南受灾的情况。傅珪于是极力论说四方灾变,应当敬畏。正德八年五月,地方又上报四月间的灾情,傅珪于是说:“春秋的二百四十二年间,记载的灾变共六十九件事。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大地震动,上天哀鸣,冰雹降落,星辰殒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有四十二件事,而水灾旱灾还没有计算在内,灾害没有比现在更严重的了。”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坚守正直而触犯权贵,权贵于是假传圣旨让二人辞职回家。两京的谏官纷纷上奏章请求让二人留任,未得皇帝的准允。傅珪回乡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时有古大臣的风范,家中没有积蓄,连维持每天的开销都很艰难,请求发给他月廪、岁隶,以体现优待礼遇。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而恰好此时傅珪去世,享年五十七岁。世宗嘉靖元年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为“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猜你喜欢
权贵
操之过急
智对权贵
“草圣”张芝:不爱权贵爱布衣
有感
古罗马广场雕像探析
社科
温庭筠
祝允明诗书戏权贵
李铁夫的朋友圈·权贵篇
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