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高校社团中的舆论引导作用研究

2016-04-14 09:34王迪
考试周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高校社团辅导员

王迪

摘 要: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逐步吸收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观教育、素质教育等新鲜元素,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日趋多元化,除了与各学科相互结合之外,还开辟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党团组织、网络阵地等领域,而高校社团也逐渐被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在高校社团中的引导作用,加强舆论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辅导员在高校社团中的舆论引导原则,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舆论引导的具体途径,希望以此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 辅导员 高校社团 舆论引导作用

舆论引导是一种社会控制行为,可以作为引领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社会功能,通过引导大众意向,影响社会舆论、控制大众的行为思想,以此达到使人们按照社会管理者或者国家权力机关的意图从事的目的。就传播学理论而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传播活动,而这种传播活动的效果则受内部舆论的影响和制约。高校社团的舆论圈可以被认为是高校舆论大环境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对高校社团的舆论引导,可以有效改善整个高校的舆论环境,进而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践行者,在高校社团中充当传播活动的传播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探讨如何加强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中,辅导员的舆论引导应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实现方式。

一、辅导员在高校社团中开展舆论引导时应遵循的原则

1.及时性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不论校园内外,由于手机和网络的存在,大学生获取信息、互相交流可以说是无障碍。丰富的信息来源使得大学生对外界变化变得极其敏感,因此,无论任何外界的刺激产生,都可能引起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引发学生之间的协同行为。高校社团因其组织的开放性、成员的高素质性等特点,这种协同行为显得更为迅捷。因此,在高校社团中的舆论引导要非常重视及时性。当辅导员意识到某种信息可能会引起社团舆论的变化时,应该立即做出反应并仔细分析,进而采用适当的传播手段进行反馈和处理,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及时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这样要比舆论形成以后再进行引导的效果要好很多。

2.整合性

社会虽处于高校校园内,但是社团内部的舆论圈与整个校园的舆论场应该是不同的。校园内的舆论场有空间感染力强、空间开放度大的特点,这就容易导致舆论中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的混杂。非理性的舆论体现出了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判断不准确的特点,它的最大影响就是会造成学生对社会现实的错误认识。如果社团舆论圈里的信息太过纷杂,再加上社团自身成员的复杂性、群体的盲目性、活动的随意性等特点,则非理性的舆论很可能导致社团的崩溃。因此,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社团的良性发展,社团内要自觉产生一定的理性舆论。这就要求辅导员积极地从复杂多变的校园舆论场中找出有利因素,对社团内的舆论信息进行了解、分析、整合,并在和社团成员的交流互动中传播一些主流、全面、真实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完成理性舆论对社团舆论圈的占领。

3.交互性

若是想要达到高校社团舆论引导的最优化效果,单单靠辅导员一个人加强引导力度、掌握引导方向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个具体舆论话题的引导,不仅需要辅导员发出有效的引导信息,而且需要得到高校社团成员的积极反馈,传递者和接受者不仅要保持动态交流,而且可能在适当的情况下转换角色,使双方的交流形成一个互动系统,一方发出引导信息,另一方积极反馈信息,做到信息的再创造。只有依靠这种方式,辅导员才能在与社团成员交流互动中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而社团成员也能深刻体会到舆论引导背后的深意。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就是建立有效的互动平台,倡导师生之间自由、平等的交流沟通,以达到加强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教育效果。

二、辅导员在高校社团中开展舆论引导的具体技巧

1.培养舆论意见领袖

首先,做好意见领袖的政治素养的引导是做好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因为意见领袖的个人素质关系社团的发展方向,并且影响社团成员的思想行为,所以,辅导员在进行舆论引导之前要深入了解意见领袖的思想动向。辅导员应以平等、尊重的心态与意见领袖谈话、交友,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政治导向,并逐步培养他们引导舆论的能力。其次,重视非权力影响力对高校社团意见领袖的影响。辅导员要不断提醒意见领袖保持和其他社团成员的平等关系,帮助其加强非权力影响力。

2.感情与理性融为一体

这种舆论引导技巧是指在进行说服性活动时,在引导方向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以什么方法触动被引导者。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使用强烈感情色彩的言辞或营造积极的氛围感染被引导者;另一种是通过讲事实、摆道理,运用理性的思维说服被引导者。在高校社团内部,辅导员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引导学生行为。

3.注重运用“警钟效果”

在高校社团中,运用“警钟效果”对社团成员进行舆论引导主要体现在对校规、校纪的宣传和遵守上。一些大学生认为现今的高校约束太多,不利于自身个性发展,因而产生了无视校规、校纪,行为自由散漫等不良行为。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时运用“警钟效果”对社团成员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辅导员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给一些社团成员敲响警钟:一方面,提醒他们违反纪律后严重的惩罚措施。例如对考试作弊学生做出的开除学籍等惩罚。另一方面,即使违纪后逃脱了惩罚,也会大大助长学生的投机心理。这种投机心理极有可能会形成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而当大学生走向社会。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会使学生被无情地淘汰。

参考文献:

[1]廖金英,谢太平.对非理性舆论根源和舆论引导原则的思考——以南京高考舆论为例[J].新闻界,2005.

[2]王爱平,李合亮.由传播学原理看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效益的途径[J].教育发展研究,2001.

[3]郑春哗.从传播学视角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

[4]王海萍.从社会支持理论谈高校辅导员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

猜你喜欢
高校社团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校社团活动对医学生自我发展影响的对策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在高校社团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浅析高校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与意义
高校社团推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探讨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