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写作,“笨”是一种态度

2016-04-14 13:18张亚辉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3期
关键词:李鸿章曾国藩史料

张亚辉

唐代诗人贾岛诗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句子,用这来形容当代历史小说作家汪衍振的创作经历,似乎恰到好处。汪衍振前后费时21年,以平均每天130个字的“龟速”,完成了《曾国藩发迹史》《李鸿章发迹史》《左宗棠发迹史》三部历史小说,被媒体戏称为“中国最笨的历史作家”。

汪衍振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从1989年开始,创作“晚清三大名臣发迹史”系列,第一部就是《曾国藩发迹史》。为还原历史真相,他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用历史学家傅斯年的名句“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每天除去最基本的生活,汪衍振就是埋头查资料、核对史料、读书、写作。有时为了核实一段史实的出处,他能不吃不喝一直工作到天亮,有时甚至一天只写60多个字。

为彻底搞清曾国藩初入官场时,如何从无权无势的普通官员,9年连升10级成为省长级高官的全过程,他搜阅了近2000万字的珍稀史料。一次,一个朋友来和他聊天,看到书桌上堆了近一米厚的资料,不解地问:“这事如果放在我身上,别说写,就那些官名、官职、服饰、轿饰及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就让我头晕脑。涨。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艰辛而清苦的路呢?”他说:“很简单,因为我喜欢。这就注定我要和寂寞相伴一生。”

2003年,他的历史小说《曾国藩的升迁之路》首次出版,一时在读者中引起争议。有人指责他是在“为卖国贼李鸿章翻案”。对此,他说:“李鸿章从政40年,遭到弹劾达800多次。历史上哪个官员有如此坎坷的经历?他面对一次次的政治风暴,总能从容走到最安全的地方。如果他不是一个会做官、头脑活、办大事、懂外交的一代权臣,根本不可能一次次化险为夷。而我所写的他这一切,不仅有据可查,并完全经得起良知的考验。”

其间,他又查阅了更多史料,对《曾国藩的升迁之路》进行了无数次修改,最终定稿为《曾国藩发迹史》,于2010年8月出版。

谈起21年的艰辛,汪衍振感慨地说了很长一段话:“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一举成名’四个字。怎么会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呢?21年来,我每日除了翻资料就是写作,再就是对不满意的字词段落进行反复修改。周围的人都说,如果像我一样生活,正常人非憋疯不可。但我一直很快乐、很充实。我喜欢写作,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翻查史料,有时晚上做梦,会在梦中和曾国藩聊天……媒体或读者说我写作是‘龟速’,说我是中国最笨的历史小说作家,我不仅不生气,反而觉得不错。‘笨’是一种态度,不管多聪明的创作者,一旦涉及历史题材,都不敢不笨。历史这东西,不写则已,一写就得认真,就得靠谱,就得为读者提供真正具有阅读价值的内容!一是为读者负责,二来我想活得厚重些,不一定重于泰山,但要对得起自己。”

猜你喜欢
李鸿章曾国藩史料
李鸿章的尴尬
跟曾国藩学修身
推荐书目《曾国藩传》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曾国藩吃牢饭
曾国藩背书
李鸿章的崛起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