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

2016-04-15 12:06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献血者贩子人机

@西大望路加班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没想到血液的江湖,水如此之深,还能再狗血点儿吗?做手术居然要自己去“凑血”。我们的制度能不能完善,每次都把板子打在制度上,但一定要有建设性,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三年:看过之后很难过,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全的医疗体系,而不是让血贩子为所欲为。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围棋人机大战:别误解了一只“狗”》看了意犹未尽。人机大战引人关注的背后当然是人工智能的兴起,在李世石输了之后,公众和媒体各种解读,就像1997年,深蓝赢了卡斯帕罗夫一样。但18年过去了,人工智能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不要再去杞人忧天般讨论机器代替人,而是关注人工智能本身。

详见本刊2016年3月21日出版总第748期

(不想说再见)

开始做血荒这个题的时候,对其严重程度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直到走进医院、走进病房,看到病人和家属焦灼的面孔,听着他们平静地讲述同血贩子的交易,那种波澜不惊的语调,让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扯了一下。这个时候,我才理解了“荒”的含义:没血等于没命。也正因为此,对于血贩子的存在,他们是默许的。

病人和家属们都清楚血贩子的活动范围、出现时间,也识得他们的面孔,却没有一个人想要把他们送到公安机关。一个家属甚至在我抛出问题时变得警惕,他担心,对血贩子的打击会直接造成家里病人的无血可用。

跟血贩子的接触,则让我从另外一个方面了解了血液的紧缺状况。以献血者的身份,我混进了这个在外人看来神秘的群体,和血贩子以及“献血者”相处。听他们聊天,吹牛。

不管是血贩子,还是献血者,他们也相当地泰然。在他们眼中,这是一种活计,因为需要而存在,就像市场上普通的买方和卖方。

这是一种扭曲的存在。1998年实行的《献血法》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这恰恰给了血贩子生存的空隙:亲友、同事以及战友等身份的难以界定,血液买卖也顺其自然地产生。

对于这项规定,业内的人士诟病已久,他们期待《献血法》能够很快修改,将这一条法律尽快废弃掉。毕竟,这部实行了18年,只有2000余字的法律条文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今的情况。

在采访中,不止一个采访对象告诉我:血荒,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会出现,但只有在中国,给人一种无力之感,皆因为国内无偿献血的人太少。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口献血率达到10‰~30‰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而在国内,10‰的大关一直难以突破,2014年这个比率也只达到9.5‰。

无偿献血意识的缺乏,有供血机构以及相关部门宣传不足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个人对人性关怀的漠视。也正是因为如此,亟待修改的法律,还需要通过细则将无偿献血限定为每个公民的责任。只有当献血成为每一个人关注的事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荒问题。

猜你喜欢
献血者贩子人机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从内到外,看懂无人机
弦高:牛贩子也能保家卫国
献血反应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献血注意事项早知道
夏季单采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及护理
弦高: 牛贩子也能保家卫国
医院“人脸识别”号贩子
人机对视
水下无人机:解锁钓鱼新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