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毛泽东反腐思想的理论渊源

2016-04-16 14:33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继承

邓 晓(西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试论毛泽东反腐思想的理论渊源

邓 晓
(西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摘要:毛泽东反腐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工作的理论指导,通过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斯大林关于腐败的根源、消除腐败的手段、预防腐败的措施等思想,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自省,效法圣贤、实事求是,坚忍不拔、以民为本,重民爱民等反腐倡廉的思想对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影响,对掌握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内容,完善党的反腐理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继承;反腐思想;理论渊源

毛泽东反腐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反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毛泽东反腐思想的理论来源,既能使中国共产党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其思想,又能为当前的反腐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反腐思想对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影响

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没有直接出现过“反腐”的概念,也没有专门的著作、文章系统地进行腐败问题的研究和论述。但是在 1848发表的《共产党宣言》、1884年发表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 1871年发表的《法兰西内战》等著作中却蕴含了丰富的反腐思想。这些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深入分析了腐败的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腐败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和国家公共机关。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摩尔根提出的蒙昧、野蛮和文明三大人类发展时期的分析,提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导致国家的形成,腐败也就伴随这一过程的产生而出现。在蒙昧时代的初期还没有形成私有观念,当人类社会发展到蒙昧时代的后期以及到野蛮时代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使氏族或部落的首领利用手中的权力占有剩余产品的行为,腐败现象由此产生,正如马克思所说:“这种最初由公有财产变成铸造文明世代基石的私有财产就是腐败分子攫取的第一批赃物。”[1]以上可以看出,腐败的产生过程就是氏族社会的公职人员逐渐取得私人特殊利益的过程。在人类社会文明时期,伴随国家的产生,公共权力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制度的完善需要时间和经验,对公共权力的约束力有限。如果拥有公共权力的人没有被有效地约束,“他们就作为社会机关而凌驾于社会之上。…… 他们作为社会相异化的力量的代表,享有了特殊神圣和不可侵犯的地位”[2],国家“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3]就会加剧腐败的程度。

(二)深刻阐述了消除腐败的手段

既然腐败源于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治病寻源,要达到消除腐败的目的,也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和国家机器才能实现。

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时期和专政时期,无产阶级必须要把陈旧腐朽的国家机器给消灭掉,因为那些陈旧的国家机器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就像马克思所说:“庞大的中央国家机构在城市里有腐败的教区委员会、钻营私利的市议员……”。[4]“它用昔日的破旧的面具掩盖今天贪污腐化之盛行,……这个社会里一切腐败成分大泛滥。”[5]在打破旧国家机器的同时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廉价政府”,就能从根本上消灭腐败。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尝试消灭私有制、打破腐朽国家机器的伟大实践,“公社能使农民免除血税,能给他们一个廉价政府……”。[6]马克思恩格斯从精简机构,降低成本;提升行政效率,厉行节约;树立“公仆”意识,廉洁行政来总结并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为预防腐败所采取的三个措施。

(三)详细诠释了预防腐败的措施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腐败既然是所有制和国家产生的伴生物,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内,私有制正在消灭之中,但国家机器将长期存在,因此也就存在腐败的可能性。他们提出了要从制度着手进行廉政建设:在行政、司法等方面进行普选以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对公职人员建立罢免制,以保证公职人员在掌握、使用公共权力时能抵制各种诱惑,保持思想纯洁,杜绝公职人员滥用职权产生腐败行为;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制度是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为此一方面要政务公开,“把自己的所言所行一律公布出来,……”。[7]另一方面要建立舆论监督,通过报刊杂志和信访等制度发挥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作用,使公职人员能在阳光下运行政府的公共权利。

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腐倡廉思想虽然还没有从实践中得到完善,但仍给了毛泽东一些思想启发。毛泽东把公社领导人“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8]的思想直接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将其上升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为实现这一宗旨,他提出:“我们代表克己奉公反对滥用职权,代表廉洁清正反对腐化堕落,所以才获得胜利”[9],以此将反腐和廉洁作为共产党人的责任。为了避免“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他高度重视怎样才能使执政党经受住执政考验的问题,将其视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更进一步地发挥了这个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对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影响

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前苏联的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旧社会也遗留下了许多余孽,所以在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充斥着贪污腐败的现象。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廉洁性,为了使国家政权廉政高效,列宁、斯大林高度重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分析,发表了大量的理论著述和文章来阐述其反腐思想:

(一)注重党员质量

早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刚成立之时,列宁就指出:“我们应当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10]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他又强调:“……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11]”作为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要保持纯洁性、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廉洁高效性,列宁认为必须从思想文化建设以及组织建设两方面来提高党员的质量。

在思想文化建设上,主要加强对党员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由于执政党要管理好各级政府机构,并要搞好经济建设来巩固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所以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科学素养。列宁多次强调:“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再学习”[12],号召全党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弥补自身的不足。此外,全党要在政治思想上保持高度统一,在行动上保持一致,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思想都处于较高水平的基础上。为此必须通过创建各级党校,创办党刊以及举办党政活动等方式对党员进行思想文化的教育。

在组织建设上,要严格入党的条件,坚持高标准,防止一些趋炎附势的宵小之徒混进党内,列宁指出:“……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13]同时要加强党的纪律性,斯大林指出:“必须使党制定无产阶级的铁的纪律,这种纪律的基础是思想的一致性,运动目的明确性,实际行动的统一和广大党员群众对待党的任务的自觉的态度。”[14]他们还提出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具体措施:在阶级斗争中的危机关头考验党员,只有禁受住了考验的党员才是合格的党员,才会被我们所需要;延长党员的预备期,确立入党介绍人的责任,使得党员的高标准不会被随意拉低,保证进来的都是合格的党员;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使敢于违法乱纪的党员都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二)密切联系群众,防止官僚主义。

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关乎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在布尔什维克党执政以后,这种关系出现了很多令人担忧甚至不能容忍的问题,原因在于部分党员常常利用自己的权利压制人民群众,脱离了群众,针对这些现象,列宁阐述了他的思想:人民群众是党获得胜利的保证,是无产阶级政党不可战胜的源泉,“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15]必须防止脱离群众而出现官僚主义,共产党要永远同特权作斗争,加入了共产党就要先于群众而吃苦,后于群众再享受,不能想着要谋求个人利益;执政党能否反应人民群众的意志关系到了党和国家的存亡,而党内的一些自大的情绪严重损害党和群众的关系,这往往就是衰落的前奏。

(三)搞好党政关系,加强检查监督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处于政治关系中的首要地位,列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要实行党政分开,党要领导无产阶级的主要工作,不能代替国家政权,“无论如何不应当把党组织的职能和国家机关即苏维埃的职能混淆起来。”[16]这实际上是改善党的领导问题;把旧的残余的国家机关精简掉,提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并通过提倡节俭等措施来改善国家机关;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党内的制衡系统,建立监察委员会,把党和国家的监察机关合在一起工作,加强对国家机关里面的党员的监督。斯大林则将批评和自我批评视为一种监督和自我监督,认为这是消除腐败和官僚主义的良方。他说:“我们应该更坚决……进行自下而上的批评。进行自下而上的监督,作为消除官僚主义的主要药剂”。[17]他还说:“没有自我批评,机关的停滞和腐朽,官僚主义的滋长……就不可避免。”[18]此外还要重视对监察队伍的建设以及发挥群众以及社会团体通过新闻舆论等方式实现的监督作用,这是监督党员的重要手段和渠道。

(四)扩大党内民主,推进法制建设。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法制是反腐的根本保障,要通过何种方式来发展党内民主以及健全法制是列宁晚年时所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民主集中制的侧重由集中转为民主,在和平时期集中化就会形成过于庞大的官僚机构,并且产生特殊化的倾向,不利于党和群众关系的良好发展;推进法制建设,严厉惩处党内敢于违法乱纪的犯罪分子。

列宁、斯大林的反腐思想是在建设执政党和苏维埃国家的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深受其影响并积极实践,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关于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的思想。毛泽东早在抗战时期他就说过,“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19]之后又在不同场合一再地强调“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20]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更是提出要立法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权力,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 26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由此可见毛泽东在继承列宁、斯大林关于群众监督思想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发展了此思想,创建了整风运动和群众运动等实现民主监督的新形式,其中有些形式在今天虽然已经不适用了,但是其关于接受群众监督和发动群众共同反腐败的思想是正确的,具有创造性的意义,对反腐倡廉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一生的主要思想土壤。”[21]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拥有璀璨的历史文化,毛泽东从中挖掘出知识的宝藏,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反腐思想。

(一)修身自省,效法圣贤

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儒家推行家国同构论,认为要从小培养治国本领,要治国、平天下就须先修身、齐家。战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周敦颐,还有晚清名臣曾国藩等人在个人道德修养和修身的方面上都有许多独特而且有价值的思想。其中屈原和曾国藩对毛泽东的影响非常大,他还在《讲堂录》中认真地抄录了将屈原的《离骚》和曾国藩的“八本”家训。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得到了名师硕儒杨昌济的引导和教育,他教导毛泽东要效法圣贤,“立志做一个公平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22]。毛泽东身体力行中国传统文化,修身自省,还与好友成立了新民学会,为求“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23]。

(二)实事求是,坚忍不拔

在岳麓书院的匾牌上写着四个隶书大字——实事求是。它强调的是一种务实、正直的作风,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曾国藩认为实事求是就是“不说大话,不务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左宗棠也曾提出过 “上下一心,实事求是”的观点。坚忍不拔也是杨昌济在岳麓书院所学到的精神,他告诫毛泽东一定要信念坚定,意志顽强,凡遇事决不可亲易动摇,倡导严谨刻苦、知行合一。毛泽东受之影响极大,这使得他豪情万丈地写出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三)以民为本,重民爱民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强调以民为本的重要性。春秋时管仲曾向齐桓公进谏:“山高者基扶,民富者国昌。”还有西汉时贾谊提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此之谓,民无不为万世之本也。”这些思想都强调了人民乃是治国之本。既然人民决定了统治阶级的命运,所以统治阶级必须重民爱民,顺应民心。孔子说道:“节用而爱民,使人以时”,亦有荀子提出“平政爱民”的思想。总之就是要治国,须为民,要为民,须爱民。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学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反腐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重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5]他积极推行为人民服务,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6]并把这一思想作为党的宗旨,同时也作为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他还提出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反腐,认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7]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无不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烙印,并持续影响了他的一生。

毛泽东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反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反腐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将反腐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工作重心的今天,我们解读毛泽东反腐思想的理论渊源,在为当前的反腐工作提供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能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反腐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以推进持续、有序、高效的反腐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窦效民,王良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2] -[7]罗新璋.巴黎公社公告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57-172.

[8] 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26.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7.

[10] 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72.

[11] -[13]列宁选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7、28、53.

[14] [15]斯大林全集(第 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

[16] 苏共决议汇编(第 1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571.

[17] 斯大林全集(第 1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116.

[18] 斯大林全集(第 1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152.

[19]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200.

[20] 郑福林,周占军.毛泽东反腐防变理论与实践研究 [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74.

[21] 李锐. 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M]. 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161、116、133.

[22] -[24]聂荣华,万里.湖湘文化通论[M]. 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75~76、80.

[25] 毛泽东选集(第1卷) [M].人民出版社,1991:77.

[26]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M]. 人民出版社,1986:800.

[27]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31.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6)02-0009-04

收稿日期:2015-11-27

作者简介:邓晓(1991-),男,四川绵阳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继承
浅析山东茂腔的起源、发展与继承
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继承流转性
试论甘温除热
中国传统节日符号化再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