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讨

2016-04-16 19:59邵金莉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政治思想

邵金莉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讨

邵金莉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文化产物,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旨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业。

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网络文化作为时代的文化产物,是一种文化产品或者是文化活动,通过将信息资源和文化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依托,所以具有一定的特色。我国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过程中,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需要不断促进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应当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力度。同时,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然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为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理解

网络文化是集信息、文化和人为一体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网络文化的主体是人,而客体则是自然和社会,因而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与思维模式。

近年来,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其思想意识得到提升,而且具备一定的能力,所以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1]。尤其在网络环境背景下,通过运用网络文化,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可以改变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更加与学生相符,而且进一步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空间,无形之中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和内容的完善。当然,网络文化的诞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不良网络文化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高校为了促进大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将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网络信息传播实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广泛性的同时,也有着隐蔽性和快速性的特点,如果有不良信息扩散,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此外,不良网络信息也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因而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意识形态未能有效形成,而且长期在不良信息的网络信息的侵蚀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能得到有效提升,诸如民族意识淡薄、思想意识混乱等现象的出现,往往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在不良网络信息下,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偏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方式下,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主要阵地是课堂,在未能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时,课堂教育处于主导地位。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和乐观的精神,进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当网络文化被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所增加,学生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3]。但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文化的出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冲击,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地位降低,如果大学生接收到不良信息,将造成大学生的思想有偏颇,对待人生的积极性下降,所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影响大学生的价理念值和思想观念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将网络文化渗透其中,长期下来,大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缺乏对外界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与现实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造成影响。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优势

(一)为大学生文化信息选择提供广阔空间

由于网络文化下的信息量较大、信息传播速度快。同时,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覆盖面广的优势下,使得网络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那么,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网络文化的存在将打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局限性,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可以接受到不同地域的信息和文化等,并有助于大学生提升对信息的整合与选择能力。

(二)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观

网络文化能够将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期间,大学生将从历史角度去分析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网络文化平台下,由于其涵盖内容比较广泛,所以有利于大学生获取丰富的资源,对大学生良好文化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4]。

(三)提升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网络文化平台,为学生营造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借助于全新的方法,利用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而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推动作用。

四、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应当加强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者对网络文化的理解能力,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为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力度,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得教师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结合所掌握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运用网络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并合理运用网络文化,将暴力和不健康等信息屏蔽,使得学生接收到更多健康的思想政治方面的信息和内容,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二)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传播功效

为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功能,进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高校应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通过在校园网络上开设具有特色的专栏,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其中,进而吸引大学获取信息[5]。当学生进入到校园网站,打开网页后就能够观看到丰富的课程视频资料和网络课程课件等,这些内容都与思想政治教学相关,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大量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料,以便学生查阅。总之,建立了思想政治课程网站,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此外,高校为了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通过利用网络文化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在网络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升。例如,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同时,还可以讲座的形式向大学生传播思想政治内容,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下,对思想政治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使学生能够将实际生活与思想政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在网络文化背景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大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6]。

(三)利用网络聊天平台正确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在开展思想政治过程中,应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方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因此,在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要科学的利用网络聊天工具,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和QQ群,为大学生搭建相互沟通的平台,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然后师生针对思想政治内容展开讨论,这样教师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然后以邮件的形式解决每位学生的困难。同时,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网络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博客、互联网等作用,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渠道,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确保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7]。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网络已经步入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其作为传媒介质,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打破传统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局限性。在网络文化条件下,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平台,进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在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主体教育功能的同时,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

[1]吴立全,于兴业.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继续教育研究,2014(7):90-91.

[2]李名川,谭英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7):70-71.

[3]王毅.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损益及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6):245-246.

[4]黄芳.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价值工程,2013(34):276-277.

[5]安益民.浅论网络文化中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6):190-191.

[6]李雨锦,赵国齐,刘亮亮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6):125-125.

[7]王宇亮,张井文,刘子奋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5(1):97-99、119.

Discussion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yberculture

Shao Jinli

(Ji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nzhong,Shangxi 030600)

Cyberculture is a burgeoning cultural product, which has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is to explore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ybercultur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better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employment.

cybercultur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mode

D64

A

1672-4437(2016)03-0011-03

2016-05-19

邵金莉(1983-),女,山西绛县人,晋中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