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动机的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

2016-04-16 22:24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听力

谢 倩



基于学习动机的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

谢 倩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阜阳 236031)

本文探讨如何将多模态教育理论运用到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衰减现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从多模态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听力教学进行设计,剖析多模态教学理论对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影响,尝试探索一种全新的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旨在对高职英语教师开展听力多模态教学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学习动机;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

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动机作为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已成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驱动力。然而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衰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任何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英语学习动机衰减的因素都有着重要研究意义。教师、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学习材料、教学环境等因素等已被广泛证实。如今,信息技术的多元化使得多模态教学成为现代教学中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语言教学要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充分考虑在不同的模态的基础上如何更有效的设计教学过程和各个教学阶段。

一、理论框架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化和教学改革的实施,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多模态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语言教学领域,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自身所适用的理论分析体系和实践研究系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从以语言模态为主转向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模态转变,逐渐呈现出鲜明的多模态特征。

多模态是“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顾曰国,2007)。单模态话语就是指只使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话语,相对于此,多模态话语就是指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感官同时参加话语进行交际。进入21世纪以来,教学领域的多模态现象日益引起语言学界关注,已经成为一个重点研究领域。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1996)首次创造性地提出将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他们认为,语言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与多模态意义建构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迎接多元化世界的发展趋势。此后,有关多模态与语言教学的研究成为国内外近十几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多模态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交替丰富的感官刺激,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呈现出动态、交替、多样的形态特征的教学活动形态,引发学生的注意、情绪、记忆等反应,促使学习者积极利用各种感官来获取、认知和传递信息,进而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内容,共同促进教学过程的发展。

国内对多模态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向中国学者介绍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的是李战子(2003)开创了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的先河。此后,顾曰国(2007)、胡壮麟等(2007)、朱永生(2008)、张德禄(2010)分别从多模态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框架以及多模态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介绍和剖析。早起的研究为多模态理论在国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从多模态话语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为影响语言学习的能动性因素之一,学习动机的研究可帮助了解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前进的内部过程或动力。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心理学家Gardner & Lambert(1959)。他们依据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所做的实践研究,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和工具型,并最终提出了态度/动机检验量表。他们提出了经典的动机二分法并设计了相应评测机制,得到了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奠定了动机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Gardner & Lambert认为,动机可以基本上分为两种:融合型和工具型的动机。带着“融合性动机”的学习者希望通过学习外语了解目的语文化,融入目的语社会,其学习动力来自于“对目标语感兴趣”,“对待学习目标语的态度”,“对学习环境的态度”,“对目标语社区的态度”和“目标语社区有交流的愿望”;带着“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完全是为了利用语言达到某个实际目的而学习的。大多数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都接受了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二分法。融合型和工具型的动机目前被视为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也是二语习得研究得最多最广泛的课题。

二、高职学生学习动机衰减现状调查

为全面调查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衰减现象,本文对笔者任教的15级护理专业的300名学生参与了有关动机衰竭的问卷调查。问卷沿用了秦晓晴(2002)、高一虹(2003)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问卷问题主要涉及四个部分,分别是内在动机,归因策略,语言焦虑,学习情境。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310份,剔除无效问卷16份,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为94%。借助软件对问卷测量的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93.1%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动力仅是通过考试、找工作,属于为了达到某个实用的目的的工具型动机。另外,动机减退现象相当普遍和严重,整体动机强度为低等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在寻找导致英语学习动机减弱的因素时,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缺乏英语学习兴趣”、“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上课内容枯燥,方法单一”“英语基础不扎实”。由此可以看出,如何有效激发、增强高职生的工具型学习动机,如何通过师生间的多感官、多情境互动以设计符合学习者学习特点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则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三、基于学习动机的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

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行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设计之前要充分考虑高职英语教学“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的原则”,为教学过程设计合适的阶段,根据不同阶段设计符合多模态教学的特点以及英语语言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不同媒体和模态的特点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本文将结合听力活动的不同阶段,详细阐明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选择。

(一)任务前,导入主题,激发兴趣,为语言和认知方面做准备。

在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符号资源,发挥各种资源模态的协同作用。在听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听力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听力效果。可在课堂上设置“主题秀”环节,如设计与主题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视听语篇结构介绍;相关词汇表达的头脑风暴;播放主题相关的电影片段或视频猜测主题;进行主题相关的游戏活动;主题相关的多模态材料的略读与查读(如菜谱、菜单、购物指南、旅游指南、地图、交通时刻表、指示牌、商品标签等);主题相关非语言交际手段(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的理解等等。

(二)任务中,注重视听策略和技能训练,帮助学习者建构新图式

听力任务的具体实施阶段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此阶段主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听入、解码、记忆和重组的一系列认知活动,完成对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语篇结构的把握。束定芳和庄智象(1996)认为,听力材料的特征、说话者特征、任务特征、学习者特征和过程特征都可以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其中听力材料的特征涉及听力材料的语速、词汇与句法以及学习者对材料所涉及内容的熟悉度等因素。所以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听力水平,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选取各种模态的教学资源,话题应涵盖生活、学习、情感等日常话题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等深层问题。听力任务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应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强化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消化,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泛听把握大意,精听把握细节等听力策略进行多模态信息综合整理。另外要掌握好任务活动的难度,由易到难,由整体到细节,使其呈阶梯式递进,形成有效的听力任务链,从而提高听力理解的程度。

(三)任务后,促进语言输入和输出间的转化,提高多元读写能力

听后的任务设计旨在促进语言输入和输出间的转化,使得多模态转换得以实现,最终提高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跨文化交际和多元读写能力。如:教师可以使用提供任务卡片和常用词汇让学生进行主题相关的仿说;与主题相关的多模态阅读材料的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课后利用手机APP软件进行与主题相关的电影对白模仿或片段表演等等。实现视觉和听觉模态向口语和书面语模态的转换。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多模态听力教学的每个阶段,涉及模态多的教学任务比单一性任务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因此,整体教学设计应尽量选择具有多模态特征且有利于模态转换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感官进行多方面的刺激,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强化学习效果。

四、结语

本文将多模态教学理论引入到英语听力教学活动中,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从多模态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听力教学进行设计,探讨多模态教学理论对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影响,尝试探索一种全新的多模态英语听力教学设计视角旨在对高职英语教师开展多模态听力教学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主要以思辨性和描述性研究为主,今后还需要更多的量化实验研究和质化研究来补充和证实。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2]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 Arnold, 1985.

[3]Kress, G. & Theo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Arnold, 2001.

[4]Baldry,A.&Thibault,P. J. Multimodal Transcription and Text Analysis[M]. London: Equinox, 2006.

[5]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126):29-32.

[6]杨华,大学英语听力多模态课件设计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9):208-209.

[7]韦琴红,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9(3):28-32.

[8]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

[9]程云.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中的构建[J].学理论,2013(18):276-277.

A Design of Multimodal Listening Teaching Based on Learning Motivation

Xie Qian

(Basic Course Department, Fu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yang City, 236031)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how to apply multi-modal education theory to listening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ulti-modal analysis, makes a multimodal listening teaching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statistics, some specific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on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listening motivation are put forward and carried ou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exploration method for multimodal listening teaching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to reform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by it.

learning motivation; multimodal listening teaching design

H31

A

1672-4437(2016)04-0036-03

2016-02-26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2013JKYXM21);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2016KYXM11)

谢倩(1983-),女,安徽利辛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听力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