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最让你激动的那一溜水珠——“时代楷模”高宝来系列通讯采访札记

2016-04-16 14:21王文硕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宝典型人物水珠

■王文硕

抓住最让你激动的那一溜水珠——“时代楷模”高宝来系列通讯采访札记

■王文硕

今年8月,曾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 “警察爷爷”的北京海淀民警高宝来,荣获中宣部授予的 “时代楷模”荣誉称号。8月26日晚,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高宝来的先进事迹,根据统一安排,我此前采写的追记高宝来的系列通讯 《繁星中,你是最温暖的那一颗》《天堂里,你是永不凋谢的向日葵》也在此时集中刊发。

高宝来生前是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恩济庄派出所社区民警,35年来扎根基层一线,总结出一套系统的驻区民警工作办法。他曾每天清晨六点半和每天下午放学,一天两次,护送辖区小学的孩子们上下学,一坚持就是五年,直到自己生命的尽头。2015年5月22日,高宝来因罹患肺癌去世,年仅58岁。

2015年底,我接到了采写高宝来事迹通讯的任务。而此时,有关高宝来的报道已经开始增多。如何能将一位已经去世的老民警写出新意?如何能让读者透过文字感受到人物背后的意蕴?在采访和撰写稿件过程中,我一直在思索这些问题。

不求高大全,只抓感染力

学生时代,我曾读过一个关于写作的故事。

一位大作家的弟弟,想学习哥哥写作的窍门。哥哥让他一同出海钓鱼。钓了好多天的鱼,弟弟烦了,问哥哥,你不是要教我写小说吗,可你一点都没有教。

哥哥说,那现在开始教吧。我问你,你钓鱼的时候,什么时候最激动?弟弟说,钓到大鱼时。哥哥摇头说,我的意思是,你钓到大鱼的整个过程中,哪一会儿最让你激动?是鱼猛地一咬钩子的时候,还是往上拽、用棍子打它头的时候?还是把它装到网里,它乱跳乱蹦的时候?

弟弟想想说,当它咬到钩子,鱼线猛地绷紧。就在绷紧的那条线上,一溜水珠往下掉的时候,我最激动。

哥哥说,你懂得怎样写作了。你就写最让你激动的那一溜水珠,写好写细,那是最扣动心弦的一刻,抓住它,其余的也就好办了。

这个故事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成为新闻工作者后,每当描写一个人物、一个片段、一个场景,我首先要做的不是去翻找素材、查阅材料,而是闭上眼睛,迫使自己仔细地回想,关于这个人、这件事、这个场景,最让我激动的那一溜水珠是什么?

关于高宝来,我采访了与他接触过的形形色色的人。最打动我的,就是他无怨无悔、自动自发地护送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上学长达五年的韧劲。即使是在罹患癌症的后期,他也总是惦记着这群孩子们。

我接到的任务是要分成上下两篇,因此,在布局谋篇和选材上,我不打算高大全,而是专门辟出第一篇的篇幅,着重讲高宝来与孩子们之间的情谊,再用另一篇去探寻他之所以这么做的答案。

切入口小起来,细节多起来

找到了那一溜水珠之后,该怎么去抓住它呢?首先就是选一个准确的切入口,这个切入口选得越小,越容易准确折射人物。

既然重点放在高宝来与孩子们之间的情谊,在开篇的切入口选择中,记者便以孩子的视角切入,选取了海淀区实验小学学生的作文开篇。

“爱是可以传递的。每天清早,高爷爷无数次为我们拉开车门,把那份爱无声无息地传到了大家的心灵深处……”海淀区实验小学学生赵润泽在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一位令人尊敬的人》中,这样描写高宝来。

五年间,面对 “一位令人尊敬的人”这一主题,海淀区实验小学先后有70多个孩子选择描写这位每天早晨护送自己上学的 “警察爷爷”。

接下来,故事自然切入到 “警察爷爷”高宝来是怎么走进老师和学生们心中的。文章结尾处,仍然回到孩子的视角,呼应题目,也呼应文章开头。

“有人说,人去世后会化作天空的星辰。我想,满天繁星中,您一定是最温暖的那一颗。”海淀区实验小学学生陈诗麒写道。

有了小的切入口,还要有大量细节来支撑人物和故事。

在采访时,我一向是下 “笨”功夫的,那就是亲自去体会。人是立体的,他生活过、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都会反映出他的一个面。采访的面多了,人也就成了一个真正的活生生的人。细节,就是组成这些面的点。

主治医生讲到高宝来癌症晚期还惦记着学生,我们就要追问他一共给高宝来做了多少次化疗、多少次放疗?高宝来在病床上收到了孩子们什么样的礼物?孩子给高宝来寄送的照片上有没有写字?高宝来是怎么去跟大夫请的假?将问题尽可能细化,是捕捉细节的重要一步。

人是有生命,有感情,有思想的。没有发现内心世界,只能是见事不见人。人的内心是有一堆篝火的,当我们去采访每一个对象,就像是走进了一片黑夜里的森林,他内心的篝火能照亮我们通向他的路。

站在海淀区实验小学的门口,我想象着自己是高宝来,从路口一步一步走过去,打开车门,接了孩子,再一步一步走进学校大门。我一遍遍按这个路线走,既在计算步数和时间,也在想象高宝来的动作举止。我希望尽可能多地去体味他的感受,最终能够走向他的内心深处。

灵活运用叙事手法,引入电影叙事技巧

传统的典型报道大多采用聚焦典型人物而不及其余的单一视角,有时容易缺乏对典型人物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周围人视角的聚焦,单一视角导致人物的内心活动无从印证,人物形象的可信性打了折扣。

在写作时,我参考优秀典型人物作品的范例,采用多种视角切换交替使用,共同构成对典型人物的全面报道,达到更加真实的效果。采写 《繁星中,你是最温暖的那一颗》时,我大量运用与高宝来相关的周围人的视角。

“队友们说,老高是不折不扣的 ‘暖男’。他个子不高,腰杆笔直,说话干脆,笑起来憨厚慈祥,对老百姓的事情心细如发、绝不含糊。”“他离开后,孩子们写下了这样的话语:‘警察爷爷,我想您,想要再拉拉您的手……警察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多重视角的切换运用,将高宝来的形象有外表,有性格地展现出来。

除了多重视角的切换使用,还要注意本体、喻体的应用。描写高宝来分为上下两篇,这两篇文章的标题、内容、风格都应该有某种程度的关联和呼应。于是,在梳理了高宝来的人物特点和手头素材后,我引用了小学生作文中的 “繁星”进行比喻,在第二篇中,用 “向日葵”的灿烂、明亮来比喻他的热情、忠诚。运用比喻手法,使文章的意象感更加强烈,留给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同时,我注意到,电影叙事诉诸观众的视觉听觉,具有形象的可视性,通过描绘具体、生动和可感的视觉形象实现自己的审美目的。这些都对典型人物报道的写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长镜头是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方法,是影视创作特有的叙事手法,我在典型人物写作中也在尝试运用。

比如,长镜头手法的引用。所谓长镜头,是指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或场景。在表现人物时,以强烈的动作性去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车一来,高宝来先盯车门,‘看孩子从哪儿下来’。孩子一开门,他的眼睛会盯着孩子的眼神,‘看他们是不是要取书包’。高宝来觉得,这些观察都能让他节省时间,把车赶紧疏导走。拉开车门、接下孩子、关上车门,再把学生送到安全地带,每接送一个人,动作娴熟的高宝来只需要7秒,让车辆停留时间大大缩短。雨天,他把伞撑在孩子头上,宁可自己的后背被淋透;雪天,他早早地来到学校门前清扫积雪,生怕孩子滑倒;每当发现因伤病行动不便的孩子,他都会将其背起来送进学校。”

这段文字里,尝试应用了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景别的描述,连续使用十几个动词,表现人物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高宝来对工作的认真、对孩子们父亲般的关爱,视觉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总之,记者与典型人物心灵沟通的能力是一种多年的积淀,靠的是对新闻理想的坚守和对新闻采写的体悟。记者是幸运的,因为每走一次路,我就能感悟一种人生状态。希望从采访他们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成长,领悟到生命的厚度和张力。

(作者系人民公安报采访部记者)

猜你喜欢
高宝典型人物水珠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种水珠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我是快乐的小水珠
水珠的魔法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CHINA PRINT 2017完美收官百年高宝再创佳绩
drupa 2016:自2000年以来最好的德鲁巴展会
网络典型人物报道的“三度”——以江西网连续发掘全国重大典型人物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