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润与运动员语言表达技能提升
——以体育专业语文“体演文化”教学方法为例

2016-04-17 02:56林瑞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提升运动员问题

林瑞艳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文化浸润与运动员语言表达技能提升
——以体育专业语文“体演文化”教学方法为例

林瑞艳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文化教育是运动员教育中的一个难题。许多优秀运动员绝大部分时间专注于专业训练,文化基础不够扎实,单一的训练生活导致了对社会、文化接触不多,对母族文化不熟悉,语言表达直白浅显。近年来国内外体育交流增多,运动员语言表达技能亟待提升。文化与语言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将文化浸润引入到语文教学中,使用“体演文化”教学方式,提高运动员语言表达技能。

关键词:运动员;语言表达技能;问题;文化浸润;提升

语言技能,指的是一个人语言运用的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很多人以为语言技能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得到解决,但近年来的研究却显示,且不说外语的语言运用能力,就是母语—汉语的运用能力,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也未必纯熟。国家一再呼吁加强母语教学。2006年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高等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转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文件提出:“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是作为普通高校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只能进一步加强,不可忽视或削弱,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一、运动员语言表达技能现状

(一)运动员在公开场合的语言表达技能较差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赛事频繁举办,我国体育事业早就超出了竞技体育的范畴,而成为一种国际文化交流的活动。许多优秀运动员参加各项比赛,不仅仅代表着个人,更代表着国家、地区的形象,语言行为已不是个人行为,更多地具有了社会的意义。但是,许多运动员在私人和公众场合说话往往词不达意、失误颇多,语言技能同样亟需提高。

(二)语文教学忽视对运动员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文化教育问题是运动员教学中的难题,这是因为,长期从事体育训练的运动员,他们白天训练、晚上学习文化课程,这种学习模式的高强度让运动员深感疲惫,面对文化课程就显得有心无力。与同龄人相比,运动员们的生活相对单一,大部分时间在训练中度过,对社会和文化了解得更少,语言表达直白浅显,口语化色彩浓厚。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重视文学阅读,忽略了对体育运动员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将文化带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不失为一种语言表达技能提升的模式。

(三)年轻运动员逐渐疏远祖国优秀文化传统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观念扑面而来,体制的松动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活跃,更有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逐渐被颠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祖国优秀的文化渐行渐远。根据笔者所做的课堂调查,运动员中有73.4%的人对传统文化不太熟悉,不理解一些常见的四字成语,更别说一些文学古典、文化意象。一些学生不知道孔子是谁,问出“贾宝玉是男的还是女的”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更有甚者,对于汉字的书写已然越来越陌生,网络化、快捷化的生活方式,运动员们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语言表达技能都令人担忧。

二、运动员语言表达技能提升要从文化浸润入手

(一)运动员熟练运用语言必须掌握社会文化

要提高语言技能,不能单纯从语言自身入手。语言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它又作为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着。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1]1427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上下几千年的文化构筑了民族之魂,凝聚着民族心理、思维习惯以及各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以汉语来说,仅词语中就存在着大量的成语、典故甚至俗语和惯用语。更何况,以汉语写就的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国式”思维方式—中华民族特有的各种意象、文人感春伤秋的情怀、庙堂之上的忧国忧民、江湖落拓的独善其身……精妙的文字表达之所以吸引人,不仅仅在于华丽的辞藻和动人的描写,更在于文字以后蕴含的“中国式”的情怀与精神。

语言既与文化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语言技能的提升也就离不开对文化的了解把握。文化并不是除听、说、读、写外的另一种技能,“文化是存在于语言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2]112作为一个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一旦忽略了语言的文化因素,必然因此而受到局限,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也会因为缺乏文化知识而被限制,这甚至会影响到他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语言是一种社会制度”。[3]24要想熟练地运用语言达成自己的使用目的,必须掌握社会文化本身。

(二)文化带入教学需要重塑语言使用环境

文化带入教学,绝不是简单地将文化知识灌输给运动员就能解决问题,而是要形成一种文化的自觉。语言的使用需要在具体的文化环境中才能真正完成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汉语这种典雅的表达方式却已逐渐被时代隔断,运动员对传统文化逐渐陌生,这就需要重塑他们使用语言的环境,哪怕只是在课堂上。从这角度来说,我们需要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也就是将语言结构的知识、语言实际的交际功能以及语言使用的文化要素结合起来。要将这三者结合起来,不妨借用“体演文化”的教学方法。

三、“体演文化”提升运动员语言表达技能策略

(一)“体演文化”教学方法涵义

1.“体演文化”教学方法。“体演文化”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吴伟克教授和他的教学团队提出的,旨在教授语言的文化环境中体验、演练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技能的目的。“体演”本身并不是单指表演,而是泛指一切语言行为。吴伟克教授提出这种教学法实则是运用于对外汉语的教学,但对于疏离了母语文化的学生来说,这一方法无疑也是适用的。这一教学方法强调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文化环境,在“特定的地点、时间、脚本、角色和观众”[4]20的要求下,参与者将个体融入到情境中去,亲身体验语言的使用过程,提升自身的语言技能。

2.“体演文化”教学优势。运动员们在白天大量的训练之后,晚上处于疲惫中,在体力恢复的过程中,如果还使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演文化”将课堂变成人人需要参与的语言使用场景,十分有利于调动运动员们的学习兴趣。当然,“体演文化”教学方式的实行有一个前提条件,便是必须施行小班教学。班级人数以15人左右为宜,这样既能保证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也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语言演练过程。

(二)“体演文化”教学实施步骤

1.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以五年专运动员班级为例,五年专教材基本上选择的是与中专语文或者高中语文的程度并行的。应该说,这些教材是符合该阶段运动员的理解能力的,但由于运动员上课的特殊情况,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适当做一些增删——有重点地选择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且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相关的文章作为重点篇目,求精而不求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阅读为基础,重点提高学生运用语言,也即是说和写的能力。

2.不断变更教学环境。“体演文化”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着更多的交流与沟通,而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地知识传输。为了更利于交流,可以打破传统的讲台、课桌椅的摆放模式,而以“会议室式”的模式摆放课桌椅,这样师生之间可以传达交流信息,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在演练语言的过程中,可以达到更好的信息传递效果,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教室布置一定的场景。当然,教学环境的变更应视实际教学情况而定,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3.重视理论课作用。“体演文化”教学法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学生对语言的体验是建立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的,运动员的课外时间有限,教师的讲解作用就尤为重要。母语的“体演”不像第二语言的“体演”,只是一些简单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她需要教师在实践之前为学生聚焦一些较为复杂和深沉的文化现象,这样才能让即使毫无准备的运动员们也能马上投入到语言的实践过程中去。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运动员们虽然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训练中,但他们还是有节假日休息时间。对于长期体力耗费的运动员来说,阅读无疑是最好的放松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在课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开出书目,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文化知识。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规定的内容,比如成语故事、文学典故,并让他们在课前几分钟为同学介绍一个自己的阅读内容。这样既能增加他们的文化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实施“体演文化”教学案例

以课文《荷塘月色》为例,探讨“体演文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散文,朱自清写作时原本就立意给中学生当范文使用,因此,在表情达意、篇章布局上尤为规范。但如此优美的散文,在教学中却发现,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运动员并不感兴趣。在调查中发现,运动员生活的语言环境与《荷塘月色》所呈现的文人式的语言表达距离太远,运动员们很难进入文章描写的优美意境,更不用说理解字里行间所饱含的作者的情感。因此,适当的用语境引导和设置就显得尤为必要。

1.语境准备:用流畅的语言来诵读课文。教师应在讲解生字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诵读。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应当从基本的诵读开始,流利地诵读文章,能为流畅的口语表达打下基础。同时,汉语是音形意三者结合的文字,认形、会意和语音密不可分。教师可以将学生单独朗读和集体朗读两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语音的熏陶中更好地进入语境。

2.文化聚焦:挖掘文章背后的文化因子。教师应为学生的语言行为设置确定的语言环境。《荷塘月色》以优美的文字表达的实则是失意之情,所谓“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乃是传统文人家国天下的情怀受挫后的失落之语。要让学生了解这种情怀,必须对写作背景、对中国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进行充分的讲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1927年前后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印象。

3.语言“寓情于景”:语境中反复演练。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当跨进了一大步。但具体的语言使用只有在实际的操作中才能体会更深,光通过教师讲解效果甚微。因此,在做过适当的文化语境还原后,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况最后留待学生们自己分析比对。《荷塘月色》是情怀全在景物描写中体现,并且这种“寓情于景”的写法相当委婉,这与运动员们的平时用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语言演练。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原文的重点段落还原成运动员自身的语言,然后由学生自己比对差异,最后由教师总结。在比对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情怀”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再要求学生挑选一个景物进行仿写,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提高语言技能的效果。

4.语言操练:注意区分每个学生的角色。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同时,要区分每个学生的角色。若以小组而言,应根据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确定好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位置。比如,有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强,则可作为小组代表发言,或者反之,有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就应该得到更多的发言机会。在具体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好课堂气氛,充分利用运动员开朗活泼的个性,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过程中,获得实际性的语言能力的提升。

(四)“体演文化”教学考核评估

1.提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应该说,每一篇课文的文化浸润的重点和组织形式都不相同。教师需要挖掘不同课文背后的文化因素,这需要自身素养的不断提升——自身站得高远,才能引导学生朝着更美好的目标前进。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安排不同的语言行为,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操练过程中明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道理。

2.考核融入日常教学过程。既然“体演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考核系统也应该做相应的改革。对于学生最害怕的考核,可以转变形式,将考核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以“过程”来代替传统的单一考试来决定成绩的做法。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语言的表现,将其每一次“体演”的表现以分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改变了期末考试的单一性,也更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动力。

使用民族语言创作的文学作品,承载着汉民族的文化。文化浸润可以让运动员们在自然的状态中逐步提高语言技能,加深对母族文化理解,同时也提升了语言表达技能。但“文化自觉”并不是一个轻易可以达成的目标,即使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来说,想要对本族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充分认识到它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也是需要通过各种努力的。从这一点来说,对于文化的自觉意识不仅通过课堂教学、教学体系来完成,还需要整个社会氛围的完善。在此基础上,引用英语语言教学“从读入手,以听说为重点”[5]的语言技能培养方式或许也可以作为母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张后尘.外语名家论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吴伟克.体演文化教学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5]马箭飞.三校长谈教学英语改革[N].光明日报,2004-3-4(5).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6)01-0081-04

收稿日期:2015 - 12 - 25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研究项目(2014B109)

作者简介:林瑞艳(1979-),女,福建福州人,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提升运动员问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