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华大粮仓”变成“全国大厨房”

2016-04-17 02:35王雪峰
奋斗 2016年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厨房农产品

王雪峰



推进“中华大粮仓”变成“全国大厨房”

王雪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这为新常态下黑龙江省推进现代农业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明晰了路径。站在黑龙江农业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加工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推进黑龙江由“中华大粮仓”向“全国大厨房”的转型升级。

第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黑龙江省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多年来当家的农产品一直是水稻、玉米、大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根据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要求,消费者对“大厨房”的新需求,仅靠水稻、玉米、大豆难以支撑,必须加快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形成粮、经、饲和肉、蛋、奶等多元农产品种类,丰富餐桌上的品种,做到既要有饭,还要有菜,更要有肉。一要着力发展优质高效作物。引导农民发展优质粮食、特色经济作物和饲料饲草作物。大力发展杂粮杂豆、鲜食玉米、棚室蔬菜等经济作物和食用菌、鲜果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作物,积极推进粮改饲和退耕还草,扩大青贮、苜蓿等作物生产,努力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收益,提升农业的比较效益。二要加快发展畜牧业。充分利用黑龙江的天然条件,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进一步扩大在畜产品上的供给优势,抢占国内日益增长的对高端畜产品和乳制品的需求增长空间。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场,扩大肉牛、奶牛、生猪、禽类养殖规模,提升肉蛋奶的供给数量和质量。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满足消费者对餐桌多样化的需求,增加对“全国大厨房”的供给能力。

第二,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趋强烈,对高端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要坚持农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发挥黑龙江省寒地黑土、生态良好的优势,引入科学、环保、绿色的生产方式,将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和符合国际质量安全标准的高端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形成多层次的品质结构,以满足国内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提升黑龙江绿色食品品牌信誉和影响力。扎实深入地开展“三减”行动,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使用量,替代以农家肥、生物防控病虫害、物理除草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和优化农业生产环境,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型。实施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行动,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作物配比专用肥,增施农家肥、有机肥,着力提高耕地质量,特别是腐殖质含量,实现“藏粮于地”,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实行生产过程整体测控、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的生产方式,打造精准农业和高效农业,将更多安全、绿色、有机、环保的优质农产品端上餐桌。

第三,优化食品工业产业结构。2014年黑龙江省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占全部工业的33.3%、20.7%,已经成为仅次于能源工业的第二大主导产业。但从结构上分析,粮食加工占食品工业的90%左右,食品制造仅占到10%左右,农产品的终端消费品少。要实现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就必须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以“第六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围绕米、稻、豆、薯、肉、乳等资源富集优势,大力促进农产品转化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多层次加工转化增值。同时,要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像“北大荒”“黑森”“九三”“完达山”“飞鹤”等著名品牌,进一步提高食品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由农产品生产大省向农产品加工大省转变,实现从“中华大粮仓”到“全国大厨房”的华丽转身。

(作者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农村处处长)

责任编辑/杜金莹dujinying@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厨房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厨房里打电话会引发爆炸?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厨房真热闹
厨房跑出黏黏怪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