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林业统筹生产法

2016-04-17 02:35崔玥
奋斗 2016年2期
关键词:育林华罗庚木材

崔玥



创造林业统筹生产法

崔玥

1964年8月,国家正式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由于国家经济建设急需木材,开发建设之初,各大林场以木材生产为中心。为了完成木材生产任务,大多数林场在木材生产中存在着大量“只顾采伐,不搞抚育,只要木头,不要森林”的现象。在拖拽伐倒木的扫荡下,采伐基地中,除了密布的伐根,就是光秃秃的山岭……真可谓“放树满山倒,拖拉机满山跑,集材一绳穿,幼树全压倒,采好不采坏,拉大不拉小,件子丢满山,清林抚育没人搞”。很快,这个现象引起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注意,并在1973年9月明确指示要“坚持合理采伐”“及时更新采伐迹地,恢复森林资源”。

掠夺式的采伐让时任塔源林场场长的杨占清感到心疼,虽说在那个年代,几乎全国的国有林区都是这样,但是当他看到大森林被毁坏的状况时,很不甘心。他深知,保护好林子,光靠单枪匹马,那是不可能的,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掠夺式的采伐方式。

从1973年起,杨占清同塔源林场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一道,为了扭转林业生产中采伐、育林、综合利用严重脱节的问题,在总结“三采三集”(即一采一集集材道上的树;二采二集采伐号内的树;三采三集丁字树)作业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特点,经过反复论证后,在木材生产实践中正确处理采伐、育林和综合利用三者关系,对林区的木材生产工艺、劳动组织、经营管理进行了大胆改革。他们创造了一支队伍、三项任务、统筹安排、一次完成、统一管理、分别核算的经验,参照报刊上介绍的华罗庚教授推广的“统筹法”,经过实践总结出了一条适合于大兴安岭的木材生产方式:“采、育、用统筹生产法”,即在一个伐区内,运用一台拖拉机、一台油锯、一套人马,同时完成合理采伐、合理育林和合理利用三项生产任务,要“采大留小、采坏留好、采阔留针、采密留稀、采弯留直”。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采”中有“育”,为“育”而“采”;采伐后留下一片有生长前途的后备林,同时把“用”贯穿其中,节约森林资源。作为国内首创的林业采、育、用统筹生产法,它实现了更新跟上采伐,增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目的。

1975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王赞教授带领中国科学院秘书长秦利生,在林业管理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塔源视察工作,华罗庚教授仔细地听了杨占清的介绍,并询问一些技术细节,对塔源林场创造、总结的采、育、用生产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利用统筹法和优选法给予了指导和完善,指导采、育、用统筹生产法的推广。同时制定了《采、育、用统筹生产法技术规程》,为林区的木材生产、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创出了一条新路。华老高兴地说:“你们把采、育、用统筹兼顾起来了,既省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木材生产量和经济效益,好得很嘛!”“这样才能贯彻周总理提出的‘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批示,这样做就是统筹法在林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坚持下去就能为子孙造福。”

采、育、用统筹生产法的实施,不但节约了资源,改变了林分组成,并加速了森林恢复,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是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重要途径。1984年10月,采、育、用统筹生产法通过中国林学会森林采运学会组织的技术鉴定,被专家组认定为国内先进水平。时任农林部副部长的梁昌武先生等在视察塔源时,对塔源林场的“采、育、用统筹生产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林业科学》杂志、《黑龙江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塔源林场创造总结的“采、育、用”先进经验相继进行了报道。1985年该法荣获大兴安岭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86年12月,荣获黑龙江省统筹法优选法及经济数学研究会颁发的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同时荣获中国统筹法优先法及经济数学研究会颁发的研究成果二等奖。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育林华罗庚木材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
邓育林作品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名人趣题——华罗庚
华罗庚谈学习数学
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
水利工程与生态效益探析
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