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角色定位略谈

2016-04-19 17:55程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表演游戏角色幼儿

程智

摘 要 从“脚本的选择者”到最后的“自主评价的支持者”,教师在表演游戏中的角色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介入游戏之中的教师们一定要放缓脚步,灵活转换自己的角色。当我们专注于幼儿的游戏对他们的影响时,我们最能了解孩子,而且最能帮他们学到更多。

关键词 幼儿 表演游戏 教师 角色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幼儿的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介入和指导。然而当幼儿在“表演”时,教师时常觉得不知所措,既害怕介入过多,让幼儿在游戏中丧失自由,又害怕介入少,幼儿游戏混乱,不知如何把握介入的度。对于自己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感觉困惑。下面是自己结合教学实践的一点感悟。

1游戏脚本的选择者

教师是一个好的编剧,对幼儿身边的文学作品进行合理地取舍,给幼儿提供较好的表演脚本。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

(1)脚本的选择要来源于幼儿生活。我们所选择的内容,必须是幼儿身边的,较为熟悉的事物、现象、故事。如《拔萝卜》、《小壁虎借尾巴》都是幼儿熟悉的童话故事,幼儿在表演时就很容易理解各个角色的关系、动作、对话,也更易于表演。同时,在进一步的创新和提升中,幼儿也有一定的前期经验。

(2)脚本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如:《揉面团》告诉幼儿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同时教给幼儿“如何让橙子又快又容易的拨开”的生活小窍门;《小壁虎借尾巴》则让幼儿懂得了壁虎的尾巴是可以自己长出来的科学道理。这些好的脚本真正实现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保证幼儿在游戏过后能有所收获。

(3)故事情节应具有表演性。故事情节不能过于复杂,但要有一定的矛盾冲突,才能激起幼儿的表演欲望,故事角色也不能过多,故事中的场景应该清楚明了,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表演的作品。角色较少,场景简单的作品适合小班幼儿表演,比如:《三只蝴蝶》中、大班幼儿则可以选择有一定变化的场景,角色也可以适当多一些。

(4)人物对话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中要有一定的对话内容,但每句对话不要过长,用词要生活化,易于幼儿理解,便于幼儿记忆。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不断修改调整人物对话。在《揉面团》的脚本中,原脚本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我用刚刚学习的‘揉面团的新本领去帮助我的好朋友,他们不但不感谢我,反而还生气的把我赶走了!”幼儿游戏中,总是在这句卡住了,句子太长,而且不太顺口,怎么也说不清楚。教师经过反复推敲,并请幼儿尝试,最后改成了:“今天我用新本领去帮助别人,他们不感谢我,还把我赶走了!”这句话前后修改了多次,最终才适合幼儿表演。

2游戏场景的设计者

幼儿教师是个美工师,应该根据幼儿通常所爱好的故事角色,帮助、引导幼儿一起来筹备游戏的场景、玩具、服装、道具等。

(1)为幼儿提供形象的道具,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游戏。逼真形象的道具能直接吸引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同时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或制作游戏材料,使幼儿更容易进入表演的情境。 如:在《拔萝卜》游戏中,给幼儿准备镶着亮边的红衣服、红裤子,让幼儿戴上绿色的大帽子(萝卜叶子)扮演萝卜;在《小兔乖乖》游戏中提供漂亮的小兔房子、大树,大灰狼毛茸茸的尾巴等,这些都能极大的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愿望,提高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主动性。

(2)鼓励幼儿参与道具与场景的设计与准备。中大班表演游戏材料在准备中,半成品,自制的材料应多一些,为幼儿想象和创造的提供机会。平时可多收集各种废旧材料——饮料罐、纸盒、泡沫板、快餐盒、果冻盒、旧挂历等,幼儿认识到这些东西的价值后,让他们根据故事内容的需要,动手摆设各种场景,设计制作各种各样的道具。如:在《咕咚来了》表演游戏前,教师和幼儿讨论:除了头饰之外,还可以准备哪些道具?幼儿说要“池塘”、“草地”等等,并纷纷出主意:可以用皱纹纸剪一个大圆圈当池塘,或者用绿色胶粒、插塑拼出小草,围成“草地”。这一过程既激发了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协同表演的参与者

一切准备就绪后,教师此时就是一个演员,与幼儿一同表演,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之中,适时适当地给予幼儿引导和帮助。

(1)以剧情中的角色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分配角色。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角色分配时,时常出现任务过多或过少的问题;扮演角色也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女孩偏爱温柔型的角色,男孩爱扮演力量型的角色。在幼儿自由组合、共同商定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尝试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在幼儿遇到困难时,以建议、启发的口气给予帮助,启发他们多方位考虑问题,找到合理的分配方法。如《揉面团》表演游戏中,幼儿都喜欢玩“橙子”,而手中没有道具的“火帽子”愿意演的人不多,于是,教师扮演“火帽子”妈妈:“哎呀,我的宝宝呢?谁愿意做我的火帽子宝宝啊?”这么一问啊,还真跑过来几个“火帽子”,妈妈开心地给他们戴上“火帽子”头饰。

(2)随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引导幼儿表演。在表演游戏中,经常出现幼儿声音小的问题,此时的介入,教师如果过于生硬会让胆小的幼儿更胆怯,如果教师扮演角色来指导,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在小班表演游戏《小熊醒来吧》中,表演小鸟的幼儿声音太小,此时,老师赶紧跑到小熊们当中,装作一只冬眠的熊,懒洋洋地说:“是谁在说话呀,声音这么小,说的什么,我都听不清楚,能不能大点声音啊!”,小鸟们再一次叫小熊醒来,声音大多了。再如:当幼儿表现大狮子,声音不够威武,教师则以小动物的角色提示:“狮子的声音一定都不粗、又没力气,我一点都不害怕!”。教师将自己融入剧情和表演之中,用角色的表演提醒指导幼儿,其收效是极为自然和有效的。

4表演创造的引导者。

幼儿教师是个好导演,善于发现和保护这种创造性萌芽,鼓励和指导幼儿进行合理的创新。

(1)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故事情节。根据角色性格特征,生活环境,启发幼儿设想新的故事情节。如:《三只羊》的游戏后,可以引入小兔乖乖的结尾,一拥而上用石头夹住大灰狼尾巴,将大灰狼打的四处乱窜。还可让让幼儿续编多种结尾。如:《小熊醒来吧》,可以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小熊醒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让幼儿大胆设想,并表演出来。新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再次进行游戏的兴趣。

(2)引导幼儿创新角色的语言及动作。故事中的对话和动作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经验进行变化。如在表演《揉面团》后,老师进行引导:平时在家里,妈妈夸奖宝宝和喜爱宝宝时会怎么做呢?幼儿做出了:摸摸同伴的头、抱抱同伴、亲亲同伴等等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并将这些新的动作用到了再次游戏之中。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在游戏过程中合理的创造,充分体验到了创造性表演的乐趣。

5表演评价的支持者

(1)以同伴的角色帮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幼儿在游戏中是快乐的,我们应当帮助幼儿保持这份快乐的心情,让幼儿自己来说自己的感觉,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信。如:“刚才的游戏中,你扮演的谁?你觉得自己表演得怎么样?为什么?”或许有的幼儿说不出“为什么”,此时,教师可以请其他幼儿帮助评价,也可以以同伴的角色进行评价。如在《揉面团》游戏后,南南只觉得自己表演得好,但说不出原因,教师很亲切地说:“你在演跳跳蛙的时候,那种生气的表情很真实,要不你再做一遍给大家看看!”南南又做了一次游戏中的表演,教师还和其他幼儿一起学了一遍,当时,最后看到南南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自我评价引导幼儿认真回忆自己的游戏过程,将评判权交给幼儿,给幼儿树立充分的自信心。

(2)以同伴的角色参与幼儿相互评价。同伴交往是幼儿表演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又是幼儿合作表现故事内容的必要手段,对于表演游戏的开展具有支持作用。通常,幼儿在表演游戏中需要协商的内容比较广泛,如:角色、规则、情节、材料、动作和对白等多方面,同伴互评,在表演游戏中是极为重要的。教师此时可作为同伴与幼儿聊天。如:“刚才的游戏中,我觉得奇奇表演得真好,他在说话时,眼睛能看着对面的小朋友呢!谁来说说,你在游戏中的发现?”我们可以在互评环节中,让幼儿找出同伴的优点,并让全体幼儿学习和模仿,或是教师带头模仿。并引导幼儿客观真实地提出同伴的不足,让大家帮助他寻找改进的办法,同伴互助的学习真正得以体现。

从“脚本的选择者”到最后的“自主评价的支持者”,教师在表演游戏中的角色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介入游戏之中的教师们一定要放缓脚步,灵活转换自己的角色。请记住:当我们专注于幼儿的游戏对他们的影响时,我们最能了解孩子,而且最能帮他们学到更多。

参考文献

[1] 陈素萍.角色游戏没“角色”——论幼儿角色交往缺失[J].幼儿教育,2005(23).

猜你喜欢
表演游戏角色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