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

2016-04-19 17:21荆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

荆杰

摘 要 残障学生在普教教室里成功的融合需要多种多样的支持。本文对国内外四种常见的同伴支持形式进行了介绍:全班性同伴指导、跨年龄指导、同伴支持方案、同伴引发策略。简要介绍了同伴教学的四个要素。最后,本文通过提出四种不同的,需要在所有教室中实行的帮助来探索建立合作课堂的观念,这四种帮助分别是:要求帮助、接受帮助、拒绝帮助、以及提供帮助。

关键词 融合教育 同伴支持 合作课堂

中图分类号:G769.2 文献标识码:A

同伴支持的概念从古以来就曾经出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罗马哲学家塞内加亦云:“当你教别人时,你等于学了两次。”幼教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可由教别人和被别人教来得到好处。这些名人名言都指出了同伴支持的重要性。

1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道德意识水平的提高,当同伴支持的对象由普通学生扩大到身心障碍儿童时,普通教育教师将面临何种挑战?同伴支持策略又将演变为何种形式呢?

Maheady et al.,(2001)的研究指出:在普通教育情境中教导身心障碍学生,对现在的教师来说至少会有三项教学的挑战,其一学生的多样性增加了,班级中的教师须依据不同的家庭背景、障碍程度、学科成就程度的学生调整其教育的需求,而这样专业的能力往往是他们所缺乏的;其二,教导学生理解、应用与问题解决等教学重点,与纸笔测验的考试往往相矛盾;其三教师在教育环境中常常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与相关的支持。因此,普通教师为了因应增加的教学要求,将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有力的教学资源,而许多研究也发现,同伴的确是一项有力的教学资源,教师采用系统化的同伴支持教学策略,可以提供具变化性的教学调整来处理每天的教学挑战。根据搜集来的关于同伴支持的国内外文献,对四种常见的同伴支持形式整理说明如下:

1.1全班性同伴指导

全班性同伴指导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的,用于提高城市教室中学生学习的干预方法。“它是指学生由同伴来教,而同伴则由班级教师加以培训与监督。强调“培训”与“监督”是因为教师有必要认真地构建指导过程,换言之,这种方法并非就是把教学任务交给学生了。”最初的研究只是显示它在提高所有被试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是有效的。然而,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全班性同伴指导也建立起了残障学生和健全学生之间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此干预方法中,教师必须每天抽出3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活动,将全班的学生随机分成两大组。让一个有较高学习能力的学生搭配一个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相关的学习内容都经过调整,这样一来,对配对双方来说都是个别化的学习内容。配对双方在如何指导对方方面都要接受训练。运用此种干预方法的过程中,双方要轮流充当指导者和被指导者的角色,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当指导者。角色轮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给了每个人从教育他人中获益的机会。在学生相互教育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水平会得到提升。

1.2跨年龄指导

跨年龄指导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方法,尤其是在读写能力方面。Marious,(2000)研究表明小老师和受教者在词汇量、阅读流利度、自我校正和理解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一般来说,跨年龄指导要求年长的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而由年纪较小的学生充当受教者的角色。而年纪较长的小老师,其基本能力须能教导这名年纪较小的学生,因此小老师对学校中的学习内容需要更加精熟。Henriques(1997)的研究指出,除了受教者在学业成就表现上和学习态度有进步之外,小老师也同样受益。另一种可能是,一个年长的有残障的学生可以指导一个年纪较小的学生,这样一来,在年纪较小的学生学到新知识的同时,年长学生既锻炼了指导能力,也加强了相关教育内容的能力。在高中阶段,这也许将涉及在社区的特殊项目。例如,玛丽——一个只有一年级阅读水平的发展性障碍儿童,参与到她所在高中的一个高级项目,在那里,她每周花时间为当地一个小学的小学生们阅读。这样,她可以在一个对她来说有意义的,有强化作用的场景下阅读挑战她阅读水平的书籍。玛丽体验到了在阅读能力方面的显著进步,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自尊。

1.3同伴支持方案

一旦学生进入初高中,与小学阶段相比,他们的学习生活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同伴支持方案正是应对这种巨大变化的良方,林欣桦(2010)对同伴支持方案做了如下梳理:

这个策略主要的重点在于协助中、重度障碍学生参与一般课程与发展有意义的同伴关系,相关的教育人员期待他们不仅是在融合的情境中上课,也必须接受有意义的课程支持、教学和机会。但在中等教育阶段中这样的期待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内容较复杂,教学步骤快速、对学生表现的期待提升,而教师也大多使用口述式的教学和独立作业,这样的教学处理大多只能被动的参与,提供较少互动的机会,而青少年阶段同伴的文化也迅速的改变,同伴关系变得更为重要。同伴互动的复杂性增加了,同伴的关系较成人的有力量。因此,很显然,若没有良好设计的支持策略,重度障碍学生仅能有生理上的融合,而非真正在社交上融合于同伴中,而同伴支持方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与相关因素下,应运而生。

支持同伴的形态很多样,要视其需求而定,如普通同伴可能帮助障碍同学完成学校工作作业、学习适当的互助方式、学习工作技能、参与课余互动。会有一至多位一般同伴提供学业和社交的支持给予中、重度障碍学生,提供支持的同伴会在成人的监控下扮演协助的角色。

1.4同伴引发策略

由治疗师或特教老师训练普通同伴,教导普通同伴了解身心障碍儿童的特质及学习如何与身心障碍儿童相处与协助身心障碍儿童的方式,利用同伴的协助而引发并维持身心障碍儿童的社会互动及沟通行为,以改善身心障碍儿童的社会行为,此模式提供身心障碍儿童较多反应的机会,在退缩、自闭症学生的应用方面成效颇佳。

2同伴教学的四要素

任何好的方法都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要素进行精准的把握,肖旻蝉(2004)对同伴教学中所要把握的四个要素说明如下:

(1)编制有系统结构的教材;

(2)创造良好的同伴教学环境;

(3)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训;

(4)教师进行密切的监督与指导。

3合作课堂

如果想要残障学生体验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教育,就必须使全班同学都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不管残障学生身患哪种残疾,他们都是受欢迎的、需要被尊重的、有价值的个体。如果学生想要了解每个个体的价值并且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团体的观念就必须成为这个班级的必要构件。根据Snell and Janney (2000)的研究,合作学习课堂是这样一个地方:“不同群组的学生学着合作学习,并学着接受彼此,在此过程中到达学习和交际方面的积极进步” 。

许多残障学生也许一生都需要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这对其他人来说同样正确。教师创造合作环境的办法之一就是:在建立课堂准则的时候假定所有人都需要帮助,不仅仅是残障学生。应该成为课堂准则的是:给予和接受帮助是积极有益的,如果帮助别人的话,双方都会获益。Sapon-Shevin (1999)提出的四项帮助必须成为所有教师的准则:

(1)适时要求帮助——“你能帮助我做这个吗?”

(2)恭敬地提供帮助——“如果我大声地念出这个问题,会对你有帮助吗?”

(3)庄重地接受帮助——“谢谢你认识到我在这个问题上面需要帮助。”

(4)友好的拒绝帮助——“谢谢,我有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我自己试一试。”

最佳状态是,在合作课堂上,残障学生不是唯一接受帮助的群体,他们也要为别人提供帮助。需要给学生们传达的一个理念是:尽管一些学生也许会表现的比其他学生更需要帮助,但是所有学生在一定情景中都需要帮助。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采纳以上那四项帮助准则或故意在学生面前向其他人(成人或者学生)求助来让学生了解这一理念。

4结语

当同伴被用来支持融合教育,每个人都会获益:残障学生获得了最少限制环境中的合适的教育,健全学生则有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好的理解接受多样性、获得交流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升。当教师们在教室中利用诸如跨年龄指导、同伴支持方案、同伴引发策略等支持策略时,学生们就会认识到人与人是如何合作的。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归属。他们在课堂这个小小的“社会”中看到了社会可以和应该成为的模样。一旦学生离开教育系统,他们根据自己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不管是对学生个人还是整个社会来说,利用同伴支持都会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Maheady,L.,Harper,G.F.,& Mallette,B.(2001).Peer-Mediated instruction and interventions and students with mild disabilities.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22,4-14.

[2] Maheady,L.(1998).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eer-assisted learning strategies.In Topping,K.,& Ehly,S.(Eds.),Peer-assisted learning (pp.45-65).Mahwah,NJ:Erlbaum.

[3] Maheady,L.,Mallette,B.,& Harper,G.F.(2006).Four classroom peer tutoring models:Similarities,differences,and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Reading and Writing Quarterly,22,65-89.

[4] 14Snell,M.E.,& Janney,R.(2000).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peer support. Baltimore:Brookes.

[5] Greenwood,C. R.,Carta,J.J.,& Kamps,D.(1990). Teacher-mediated versus peer-mediated instruction:A review of educatio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In H.C.Foot,M.J.Morgan,& R.H.Shute(Eds.),Children helping children (pp.177-205).New York:Wiley.

[6] Marious,S.E.(2000).Mix and match:The effects of cross-age tutoring on literacy.Reading Improvement,37(3),126-128.

[7] Henriques,M.(1997).Incresing literacy among kindergartners through cross-age training.Young Children,52(4):42-47.

[8] 林欣华.同伴支持方案对中度自闭症学生在融合情境中课程参与和社会互动效果之研究[D].国立台南大学重度障碍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2010.

[9] Carter,E.W.,& Kennedy,C.H.(2006).Promoting access ti the general curriculum using peer support strategies.Reaearch and Practice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31,284-292.

[10] 肖旻婵.同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73-74.

[11] Snell,M.E.,& Janney,R.(2000).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peer support. Baltimore:Brookes.

[12] Sapon-Shevin,M.(1999).Because we can change the world:A practical guide to building cooperative,inclusive classroom communities.Needham Heights,MA:Allyn & Bacon.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
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研究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发育迟缓儿童的需要探究
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模式探讨
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认数个案研究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