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结构游戏的评价

2016-04-19 14:03辜华燕
关键词:翔宇同伴建构

辜华燕

【摘要】结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创造性游戏之一,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与各种不同结构材料互动,与同伴交往,有各种不同的行为表现和情感体验。活动后教师通常通过评价环节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经验。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不知如何进行评价,致使评价环节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了解和倾听幼儿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本文旨在通过对幼儿作品的分析、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对幼儿游戏中情感发展的剖析探讨结构游戏评价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结构游戏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5-01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在结构游戏后,教师通常要通过游戏评价,了解游戏中幼儿需要解决的问题,推进下一次游戏要解决的内容,使游戏不断深入。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教师在结构游戏的评价环节做得不够,评价流于表面、不够到位,评价的内容不够具体、有针对性,评价以教师为主、幼儿缺乏表达的机会等等。

二、观察先行,促进有效评价。

观察是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观察到的内容是教师开展评价的立足点,通过观察能让评价环节更加具体、有针对性,也能更直观地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经验。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不仅仅是将观察到的现象如流水账一般说给幼儿听,更重要的是用脑袋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最终会导致评价流于形式。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多提“为什么”,为什么幼儿会这样建构作品?为什么幼儿会这样搭配?为什么幼儿会有这样的行为?为什么完成作品了却还是不高兴……

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幼儿作品以及幼儿游戏中行为、情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评价的内容和基点,才能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儿童不仅仅是游戏活动的执行者和操作者,更是游戏评价的主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作品,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都是幼儿的切身体会,因此,评价环节幼儿更有发言权。

(一)幼儿作品分析,促进认知发展。

小班幼儿的作品较简单,教师应重点观察幼儿的兴趣、技能等;中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开始发展,对于技能的学习和运用也更得心应手,教师应重点观察幼儿的独立性、想象创造能力及结构技能与行为习惯等;大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最为迅速,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建构小型的作品,而更倾向于和同伴合作,建构大型立体的作品,教师应重点观察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与坚持性品质等。

基于幼儿作品的评价,需要教师和幼儿先观察作品,尤其是幼儿的观察尤为重要。在仔细观察游戏过程之后,教师立即进行思维加工,判断需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引导,这样能更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满足幼儿游戏后的自我表达欲望,同时也使评价环节更加顺利,而幼儿则学会欣赏他们作品,懂得发现别人作品的优缺点,敢于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和同伴交流和讨论。在每一次游戏之后,教师都应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做法、想法。在交流技能或讲述作品时,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同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他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

(二)游戏行为解读,促进社会性发展。

教师要注重游戏过程的观察。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都需要教师细心观察,耐心解读。有的幼儿会争抢玩具,有的幼儿会为了拿到自己想要的材料而故意破坏别人的作品,有的在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有的则游离于游戏情境之外,不知道该做什么;而有的幼儿会主动帮助出现困难的同伴,有的会主动与能力较差的幼儿合作,有的会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想办法解决……当幼儿出现这种种行为时,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并分析,以便评价环节能及时分析及反馈。

游戏进行中。吴晨辉正在建构清真寺。这时吴翔宇突然从吴晨辉建到一半的围墙上拿了一块积木,吴晨辉很恼火,伸手向吴翔宇要,吴翔宇不给,吴晨辉就有些哭腔地喊:“快还给我,那是我的!”吴翔宇没理会。吴晨辉看他不给,就伸手过去,想把吴翔宇的作品推倒,吴翔宇大喊了一声,一挥手把吴晨辉刚建好的围墙给推倒了。吴晨辉一看,马上就要去推吴翔宇的。这时,魏灵瑞拉着吴晨辉说:“不要理他,我和你一起建。”说着就动手开始建,吴晨辉一看,也开始低头认真的开始建构了。建到一半,吴伊洋拉着老师说:“老师,你看他们两个建的那个屋顶多奇怪啊!”魏灵瑞看了老师一眼,赶紧解释说:“老师,我们这个是独创的,像一艘船的屋顶。”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说:“恩,好,继续吧。”

评价前,教师先分析了这个案例中幼儿的行为。孩子争抢玩具是在所难免的,其动机无非是想要拿到自己想要的材料来完成建构,而究其原因不过是所提供给幼儿的材料不够所致,应引导幼儿学会通过协调等方式解决;魏灵瑞小朋友在同伴有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并成功化解了同伴的纷争,值得表扬;他们建构的屋顶形状较怪异,但是却是幼儿思维的碰撞,应该给予肯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活动评价中教师先分析了游戏过程中发现的幼儿行为,并找出评价的方向,为之后的评价做准备。在评价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同时引导幼儿通过和同伴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同时起到引导鼓励幼儿学习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当幼儿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教师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增强幼儿的良好行为意识,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从而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三)游戏情绪剖析,促进情感发展。

幼儿能力有强有弱,有的幼儿能从建构完成的作品中获得成就体验,而有的幼儿则会因为时间来不及或者其他多方面的因素而导致作品没完成,没能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成功体验,有的甚至会因此而觉得挫败。活动中幼儿的情绪也是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这需要教师的细心和有心观察。我们开展建构活动,主要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完成作品最终获得对自己的肯定,进而促进其情感的发展。

评价环节,教师请小朋友选出认为最有特色的作品。小朋友一致认为吴泽森的房子很有特色。老师说:“恩,吴泽森的花篮屋顶真的很有特色,就像一座开了花的房子,太漂亮了。他今天很棒,自己动手建构了一座这么有特色的房子,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建的吗?”孩子们都说想。老师请吴泽森来说说,刚开始吴泽森很害羞,不敢说。老师说:“小朋友都想学你的好方法呢,快教教大家吧。”吴泽森很惊喜地开始为大家讲述自己的建构过程。

当幼儿不知如何下手进行建构时,需要教师的及时关注和提供适时的帮助。上例中,面对幼儿的行为,教师及时关注到了,并且适时地介入,通过一步步状似不经意但是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慢慢进入游戏情境,主动参与,并最终独立完成作品,从中获得同伴和老师的肯定,增强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同时,教师在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时,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来引导,使评价更生动具体。

结构游戏作为创造性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游戏后的评价,对于幼儿游戏技能、行为等的提升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后的评价环节,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游戏行为及其情绪发展,通过提问、适时介入、有效引导,使评价更具体生动,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翔宇同伴建构
我爱冬天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s of Calligraphy Criticism
刘军、叶翔宇、周博作品
建构游戏玩不够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Oxygen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bubble mixture pipe flow through two sudden contractions and expan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