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我们该如何破解教育资源配置难题

2016-04-20 20:14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6年1期
关键词:积压二孩决策者

“全面二孩”政策已于2016年开始实施,各类社会政策能否准备就绪呢?

首先受到考验的将是教育系统。对于教育规划的决策者而言,要规划增加多少学校和学额,既要看每年的新生婴儿数,还要看其长期变化趋势。由于“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更可能只是在释放整个社会对二孩的“积压需求”,新生婴儿数可能在短期会很高,但长期趋势却几乎必定是会一路下行。于是,教育规划的决策者要面对这样一个困局:要不要为这短期骤增的出生量,增拨教育硬件的基建投入并增加教育系统的人事编制?

“单独二孩”政策推行之初,卫计委的期望是每年增加200万新生婴儿,但至今执行近两年,仅100余万的夫妇申请了指标,而生下了二孩的更是少于100万。今年下半年,各地申请二孩指标的数量还在不断下降。“积压需求”已接近释放完毕。如此背景下,“全面二孩”的推出显得顺理成章——这是对新生婴儿数的第二次“托市”。“全面二孩”也将释放“积压需求”,但它还能同时创造新的需求吗?这一次,卫计委期望每年新增250万婴儿(相关文件未明确此数字是否包括“单独二孩”部分),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

如果中国父母的生育意愿,像外界预期的一样,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变得保守。那么,在这些生育的“积压需求”释放后,新生婴儿数可能又会恢复到略多于2013年之前的水平。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整个2010年代甚至2020年代的中国人口出生数是一条基本平缓的曲线,中间有四年是凸起,但随后又跌回本来的水平。

如果人口的骤升骤降只是某一年(例如龙年、虎年),教育系统不必进行重大调整,只需将原有编制拉扯一下,比如把一个50人的班变成60人,或者整个年级新增一个班。这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只是匀出个教室,让主科老师兼多点次科而已,并非大问题。但是,如果连续几年都是这样子,那就会超出一家学校的承受上限。届时将需要建新校来容纳新增的学生。然而,几年之后,这些学校又会招生不足,新建硬件有被闲置的可能。

“二孩时代”的来临,需要教育部门尽早形成并公布应对完善措施,让家长们放下心头大石。本期让我们来关注、思考这一教育难题,共同寻求破解之策。

猜你喜欢
积压二孩决策者
数字
波音的烦恼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积压问题和解决对策
论决策中的信息辨伪
决策过程的三个伦理问题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决策者声望寻求行为、团队努力与团队绩效
成本高,许多夫妻放弃“二孩”
“二孩”政策,城里人没那么热衷
谈企业物资积压的防范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