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走出“全民重口味”

2016-04-20 12:47包林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湘菜粤菜口味

包林军

在一个节目中我偶然听到: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粤菜在世界各地与法国大餐齐名,甚至不少人认为,粤菜是中国在海外的代表菜系……

头脑里快速地搜索着印象中的粤菜馆,但不论我如何回忆,满脑子却都是湘菜、川菜的影子。几乎每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是酸菜鱼、水煮肉片、麻辣烫、火锅……

粤菜与湘菜,一个火在国外,一个热遍国内,除了文化上的差异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吗?为什么在国外的“中国大餐”,

在国内却没有像湘菜一样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剔除价格、历史等原因,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口味。

湘菜、川菜的口味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人在比较累的时候,口里比较淡的时候,体质比较湿的时候,就需要用强刺激的味道来掩盖身体的这种寒湿体质。所以,你会发现,辣的东西特别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再者,现在社会压力大。好多人通过吃又咸又辣的东西,帮助调动元气。特别是人在很闷、很抑郁的状态下,吃一点特别辛辣的食物就会感觉到某种兴奋。

但如此“重口味”的饮食对身体的影响却是不能忽视的。有专家讲,常吃这种重口味的食物,会导致人的味蕾退化,受到摧残。

作为一名教育者,一个语文人,自然而然地从饮食的“全民重口味”,想到了教育的“全民重口味”。

粤菜和湘菜,很像教育上的两种思路。教育的本质不是用一些东西加到里头来改变你,而是加入某种东西把你的先天禀赋调动出来,这很像粤菜——清淡爽滑,真正尊重的是食物本身的味道。而重口味的湘菜呢,它是把外在的调料——像我们现在流行的各种教育手段——不停地往菜里头加,最后食物本身是什么味道,却好像不重要了。一个是催发内在的力量,一个是用外力覆盖;一个崇尚自然、健康、品质,一个追求色彩、效率、刺激。

世界真的很奇妙,看似互不相关的两个事物,归结到原点却都是相通的。

课改走到今天,我们课堂的“口味”却越改越重,小到教研课、见面课,大到观摩课、公开课。内心里,我们希望课堂最好像一部大片,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最好教师像著名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妙语连珠;最好教学像一部侦探小说,环环相扣,悬念迭出;最好课堂像个演播厅,现代化手段光怪陆离,天上地下,从古至今,无所不有,需要煽情的时候能把学生的眼泪“逼”出来……

所以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教育,何时走出了“全民重口味”,何时就回归了自然和常态。

一连数天,这个话题一直在我心中萦绕,一些问题不断地在脑子里显现:

一、我们的语文教学,怎样去尊重“食物”本身的味道

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广东人做菜和我们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好的蔬菜,广东人会努力让你吃到它的清甜味,所以广东人夸赞味道时会说:哇,这口菜好甜啊!比如,广东人把加盐叫作上味——加盐不是为了让这个菜吃起来是咸的,而是要把菜的味道调出来。再比如,广东人煲汤是不放盐的,煲好了喝的时候,才加一点点盐。所有这些,都遵循着一个原理——努力尊重食物本身的味道。

联想到语文教学,我们该怎样去尊重食物本身——语言文字的味道?通俗地讲,就是要保持语文课的原汁原味。我想,技巧是不是不要太过,色彩是不是不要太浓……一句话,尽量素一些。

就拿教师的教学语言来说,也许不是很流畅,但真诚自然,决不装腔作势。正如一位专家所讲:“有时像聊天,但不是天南海北那么散漫;有时像辩论,但不是那种早已背熟的唇枪舌剑,而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最本真的观点碰撞;有时像答问,但是,问,不是那种自己已经明确了答案的虚假话题,答,也不是那种有备而来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通话语或官方腔调,是在自由对话中生成疑问,是在愉快交谈中求得答案。”

二、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保护孩子的“味蕾”

人的感知系统不仅要训练,还要保护。你有没有发觉,“重口味”的食物吃多了,再吃其他比较清淡的菜就没有感觉了。

我们的语文课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些课堂上语文的东西越来越少,非语文的东西越加越多。殊不知,料太多太浓,会让孩子忽视事物本身的重要性,会转移孩子对事物本身的注意力,会导致孩子对语文学习的粗糙。现在有些孩子对文字本身的刺激不敏感,对“配料”却很敏感,这都是有些语文课口味太重造成的。要保护孩子语文学习的“味蕾”,是不是还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与文本对话,多倾听文字的声音?

三、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追求自然、健康与品质

《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中曾讲到过一道类似鳝鱼煲的菜。厨师做这道菜的时候,会问是几号桌的人吃,因为他要计算出了锅以后,到桌子上的这段时间菜味道的变化。所以,在广州,你如果到一些很好的餐厅吃饭,你跟厨师说再给我来点酱油,这个厨师会生气的。他认为他给你的已经是最恰到好处的了,因为他连中间的距离都计算出来了,你居然不尊重他。

这可能讲得有点夸张了,但从中可看出厨师对菜品质的追求。这种品质的追求是建立在自然、健康的基础上的,核心是“消费者立场”。正是基于“消费者立场”,厨师才会在乎出锅以后,近一点会怎么样,远一点会怎么样。如果只站在“厨师立场”思考问题,那他只需在乎出锅时的模样,至于到消费者口中菜变得怎样了,完全不用考虑。

从某种角度讲,学生就是语文课堂的“消费者”,要追求语文教学的品质,让“消费者”满意、健康,是不是也要多站在“学生立场”思考问题。基于“学生立场”,我们就会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更多地从“好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改变课堂结构,安排教学进程,构建课堂的健康生态。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湘菜粤菜口味
《百年湘菜趣闻》
为什么点外卖建议你点湘菜?
在长沙,我无法拾起湘菜和自己
纪实作品《粤菜大师》 定档6·25深圳卫视播出
职业发展行动计划
庄臣:粤菜师傅工程打造未来名厨
中国粤菜产业发展趋势
湘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
多种口味
口味换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