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的艺术作品
——记“约翰·杰勒德:权力.演绎”个展

2016-04-21 03:21王楠楠WangNannan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内华达州画廊约翰

王楠楠/Wang Nannan

数码时代的艺术作品
——记“约翰·杰勒德:权力.演绎”个展

Art Works in the Digital Age: On the Personal Exhibition of “John Gerrard: Power.Play”

王楠楠/Wang Nannan

编者按:在当代科学语境下,新媒体艺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利用数字化、三维和编码等新技术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逐步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如何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创作艺术作品逐渐成为艺术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Editor’s Note:In the contemporary scientific contex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rt, art works applying such new technologies as digitiz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coding have gradually entered into the view of the public. How to use new technological means to create art works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mmon concerns of artists.

展览链接:

约翰·杰勒德:权力.演绎

展览时间:2016年6月9日—8月7日

展览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内(近大山子桥)

策 展 人:杨鉴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今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演绎出新的变化,数码技术与程序软件等新技术手段逐渐介入到了艺术创作之中。2016年6月9日至8月7日,由UCCA馆长田霏宇与助理策展人郭希联合策划的“约翰·杰勒德:权力.演绎”展览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权力.演绎”,是艺术家通过数码时代的艺术作品向当下社会表现对“权力”与“监视”“能源”等问题的思考。此次展览共展出三件重要作品:《太阳能储备,内华达州的托诺帕,2014》《场,俄克拉荷马州的普赖尔小溪,2015》《演习,敦煌,2014》。

约翰·杰勒德 演习,敦煌,2014 模拟 尺寸可变 2014年 图片由艺术家、Simon Preston画廊(纽约)、Thomas Dane画廊(伦敦)提供

约翰·杰勒德 演习,敦煌,2014 模拟 尺寸可变 2014年 图片由艺术家、Simon Preston画廊(纽约)、Thomas Dane画廊(伦敦)提供

约翰·杰勒德 演习,敦煌,2014 模拟 尺寸可变 2014 年 图片由艺术家、Simon Preston 画廊(纽约)、Thomas Dane 画廊(伦敦)提供

约翰·杰勒德 太阳能储备,内华达州的托诺帕,2014 模拟 尺寸可变 2014年 纽约林肯中心展览现场 由林肯中心与公共艺术基金呈现 图片由艺术家、Simon Preston画廊(纽约)、Thomas Dane画廊(伦敦)提供

约翰·杰勒德 太阳能储备,内华达州的托诺帕,2014 模拟 尺寸可变 2014年 纽约林肯中心展览现场 由林肯中心与公共艺术基金呈现 图片由艺术家、Simon Preston画廊(纽约)、Thomas Dane画廊(伦敦)提供

约翰·杰勒德 场,俄克拉荷马州的普赖尔小溪,2015 模拟 尺寸可变 2015年 图片由艺术家、Simon Preston画廊(纽约)、Thomas Dane画廊(伦敦)提供

约翰·杰勒德 场,俄克拉荷马州的普赖尔小溪,2015 模拟 尺寸可变 2015年 图片由艺术家、Simon Preston画廊(纽约)、Thomas Dane画廊(伦敦)提供

约翰·杰勒德 太阳能储备,内华达州的托诺帕,2014 模拟 尺寸可变 2014年 纽约林肯中心展览现场 由林肯中心与公共艺术基金呈现 图片由艺术家、Simon Preston画廊(纽约)、Thomas Dane画廊(伦敦)提供

在以往的创作过程中,约翰·杰勒德的作品充分利用了数码复制技术,以影像为媒介进行呈现。此次展览的第一件作品《太阳能储备,内华达州的托诺帕,2014》将“能源”作为创作的核心命题,作者对美国内华达州托诺帕的一个发电厂进行了全面的拍摄,再利用3D技术将拍摄的图像建构成一个能跟随“太阳能场”移动的虚拟影像,从而体现出人类对太阳能源的依赖。

约翰·杰勒德对作品中实地场景的选择往往别具一格。他的第二件作品《场,俄克拉荷马州的普赖尔小溪,2015》以“数据”为核心命题,呈现的是谷歌服务中心的数据库。艺术家将用直升机在半空中拍摄到的图像以数码合成的方式建构成虚拟模型,进行数据化的处理,传递出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此外,此件作品在拍摄时还曾遭到过谷歌的拒绝,因此拍摄是用一种“游击”的方式进行的,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投射出一种对权力和运作机制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反叛”态度。约翰·杰勒德的第三件作品《演习,敦煌,2014》的创作灵感源自约翰·杰勒德亲自访问过的一个地区——中国敦煌的戈壁沙漠。在这片空旷的大地上,镌刻着许多错乱有序的小格子,这些不知做何用途的小格子是由人工制成,犹如卫星图像般的制式在不经意中散发着神秘的色彩。约翰·杰勒德将这片区域模仿成游戏中的场景,并对39位工人进行了动态扫描,把他们的行程路径置于模拟场景中,经过数字代码的运作衍生出新的作品。由于此件作品的实景场地为军事区域,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外人进入,因此与前两件作品相比本件作品散发出更浓厚的政治意味。

约翰·杰勒德的作品是科技与艺术相“联姻”之下的产物,看似一个“影像”作品,实则影像只是他表现作品的一种媒介手段。就像他所讲的:“影像是一种模型,一种范式,它非常非常强大,今天的世界其实都被这个东西所笼罩和控制,那么我想处理的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图像化的世界,更重要的是算法的世界,最终通过代码及其算法使之变成一个虚拟的世界,我的整个工作实际上是实现从抽象到超现实的一个转换。”

王楠楠: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内华达州画廊约翰
约翰·科林斯
画廊
画廊
画廊
新电源
人仰牛翻
让孩子买单
约翰.T.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