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抢救性保护对策探析

2016-04-23 07:54曹新富朱勇
今日民族 2016年1期
关键词:古村落村落规划

文 / 曹新富 图 / 朱勇



传统村落抢救性保护对策探析

文 / 曹新富 图 / 朱勇

临沧市沧源县勐角乡翁丁村

日前,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了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国家保护名录,并指出“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现存不到5000个”。传统村落,这个急剧消失的文化遗产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据统计,2000年我国的传统村落约有363万个,到2010年减少到271万个。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正在被快速淘汰,与此同时,传统村落因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或夷为平地,被扩张的城市所吞噬;或因原住居民大量进城务工而成为“空心村”;或被拆得七零八落,被“旧貌变新颜”;或因“土地财政”的驱动下过度开发,传统村落被恣意肢解,而变得面目全非。与此伴生的是,传统村落原来所具有的代代相继、传承至今的文化形态正在发生急剧裂变,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也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危险。

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现状

住建部、文化部和财政部按照《国家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评定标准,从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格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指标体系进行评定。通过评定,我省62个村落列入了2012年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32个村落列入了2013年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截至2015年11月,云南省共有50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占全国总数的20%,数量连续3年居全国之首,其中259个已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亿余元。

这些入选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分布在丽江、大理、保山、玉溪、临沧、文山、红河等州市。玉龙县宝山乡宝山石头城村、大理市喜洲镇喜洲村、剑川县沙溪镇寺登村、腾冲县和顺镇水碓村、沧源县勐角乡翁丁村、麻栗坡县董干镇城寨村、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等都榜上有名。

按照住建部的要求,我省还开展了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档案建立及规划编制工作。传统村落档案建立及规划大纲编制将会给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修缮、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及保护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全省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档案建立及规划大纲编制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并上报住建部备案,规划成果编制工作有序进行中。

此外,我省还将通过对传统村落历史建筑、选址格局、田园风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细致梳理,因地制宜开展云南传统村落系统研究工作,抓紧出台《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南》。

大理州大理市喜洲古镇

对策建议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主要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历史建筑与历史风貌的保护和村民迫切需要改善传统落后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矛盾与冲突;发展旅游经济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等。

如何让传统村落的开发和保护相得益彰,让传统村落真正“活下去”?建议如下:

(一)创新保护办法。每一座传统村落各有其特色,留存和传承也没有标准模式可循,要找到保护和开发的最佳平衡点,过程中难免顾此失彼。其实,目前已经发现和仍在不断发现的传统村落历经沧桑能留存至今,除了环境、交通等客观条件使得它们幸免于难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与当地村民的生活起居和精神生活仍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村落作为乡村社会的生活空间,存储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一座座古村落所包含的环境文化、祠堂文化、屋宇文化、家居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可以反观一个地域乃至我们民族的文化风度、精神气质和心灵历史。传统村落文化不应只是传统村落建筑,更应包含生活于建筑空间里的人和这些人创造的文化。传统村落的保护,不能仅囿于传统村落的建筑保护,而应涵盖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在内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传统村落要重视保护活态的民俗事项,要寻找一种活态的保护办法。

(二)重视规划先行。传统村落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必须先行。在传统村落规划设计中,需要成立由民俗、古建、民间艺术、理论研究等专家组成的队伍。可先在古村落多的地区进行试点,发挥示范作用。在规划中,除了要考虑传统村落的旅游价值,还要兼顾古民居的建筑形态、人文活动、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使传统村落的整治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从而充分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做好传统村落保护的规划,保护其人居环境。在保持传统村落格局、外观、院落的同时,合理地增加各种生活设施,提高居民居住质量和安全性。

(三)加快立法保护。当前,与村落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目前尚无专门的法律可依。一些地方虽然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其局限性非常明显,难以从本质意义上保护传统村落。应加快立法,尽快将古村落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保证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各层次的保护规划一定要通过法律程序予以批准,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法规,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在被实施保护的传统村落中,村民建房必须经过严格的报批手续,且必须按古村落建筑样式报批后才能动工。

(四)加大资金投入。要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古建筑和古村落保护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根据经济增长,逐年加大维修资金的投入。同时积极鼓励各种社会资金,采取捐献冠名等方式,投入古建筑和传统村落保护,实现古建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多元化。要在尽量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传统村落的整体布局进行合理整建,对古民宅进行修缮,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

喜洲古镇

(五)保护多样性。保护传统村落,不应仅着眼于古建筑的保护,还应保护好包括在这些村落中生活在内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为保护好人们的生活形态、劳作方式、民俗、道德与价值取向观念,应该发动村民,热爱自己的家园,认识其中的价值。传统村落的保护不能只见物不见人,而是要关注村民的文化权利和经济利益,要让他们拥有尊严和骄傲感。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民生,解决传统村落居民的住房供给,还要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让有识之士共同加入到保护古村落的队伍当中,实现保护机制的多样化。

(六)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传统村落不是一座静态的博物馆,也不是一卷积满岁月尘埃的古书,它更像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的时空隧道。文化要延续,生活要改善,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超越,“活”起来,才能“活”下去。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此外,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必须把当地村民的利益纳入保护开发计划中,让他们通过保护与开发获得合理收益。

(责任编辑 赵芳)

猜你喜欢
古村落村落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初探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规划·样本
培中古村落文化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