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抑制试验中两种鸭血清非特异性凝集因子去除方法的效果比较

2016-04-23 07:51麻秋霞胡海涛王耀邦
浙江畜牧兽医 2016年2期

麻秋霞,胡海涛,王耀邦

(缙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缙云 321400)



血凝抑制试验中两种鸭血清非特异性凝集因子去除方法的效果比较

麻秋霞,胡海涛,王耀邦

(缙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缙云 321400)

摘要:非特异性凝集现象,是干扰血凝抑制试验的重要因素。本次试验因非特异性凝集而无法判定结果的比例占20%,采用红细胞沉淀吸附预处理法去除鸭血清中的非特异性血凝素及鸭血球直接测定法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均有较好去除非特异性凝集因子的效果,去非率达66%,且所得效价与常规检测法相比,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血凝抑制试验;非特异性凝集因子;鸭血清

血凝抑制试验是免疫检测工作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因受某些非特异性血凝因子的影响,故在试验中经常会遇到鸭血清对鸡红细胞悬液的非特异性凝集,造成试验结果判定时,因红细胞不流淌或流淌不完全而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为寻求一种能有效消除非特异性凝集因子,又便于实际应用的检测方法,笔者进行了用鸡红细胞沉淀吸附预处理法和同源鸭红细胞直接测定法检测去除非特异性凝集因子的效果试验,取得了理想成效,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用红细胞分别采自3只同种健康公鸡和番鸭,按常规方法,经PBS洗涤离心后,分别配制成1%和5%鸡红细胞悬液和1%鸭红细胞悬液,备用。

1.1.2试验血清番鸭血清75份,从缙云县不同地区5个鸭场中随机采集。

1.1.3禽流感H5亚型(R-6)血凝抑制试验抗原由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批号2013004。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设计通过鸡红细胞悬液对鸭血清的血凝抑制试验,得出非特异性凝集数,再以鸡红细胞悬液与吸附处理后的鸭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鸭红细胞悬液与鸭自然分离血清的血凝抑制试验结果,对两法作出去除非特异性凝集因子效果的评估。

1.2.2非特异性凝集现象认定以血球凝集抑制试验结果判定时,各孔血球均不流淌为准、如有在倍比稀释后的前数孔凝集、后流淌者则不记入本试验的非特异性凝集范围。

1.2.3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因子处理采集1份待检血清加入等量5%鸡红细胞悬液,静置30 min或4℃过夜,10000 r/min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待检。

1.2.4血球凝集试验分别进行1%鸡红细胞悬液和1%鸭红细胞悬液的血球凝集试验,配制4单位工作抗原。

1.2.5抗原标定采用反向滴定法标定工作抗原浓度。

1.2.6操作方法

试验一:(常规检测法)采用1%鸡红细胞悬液与鸭血清进行血球凝集抑制试验。

试验二:(红细胞吸附法)采用1%鸡红细胞悬液与鸭吸附后血清进行血球凝集抑制试验。

试验三:(鸭红细胞直接测定法)采用1%鸭红细胞悬液与鸭血清进行血球凝集抑制试验。

详细操作按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GB/T18936-2003规范进行。

1.2.7试验成立条件阴性对照孔血清滴度不大于2log2,阳性孔对照血清误差不超1个滴度。

1.2.8判定标准将一次性反应板倾钭45°,空白对照孔血球为对照,以完全流淌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HI滴度。

2结果与分析

2.11%鸡红细胞悬液与鸭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据试验检测,因非特异性凝集而无法判定结果者15份、占20%,且有13份集中于同一养殖场户。如以鸡红细胞悬液对鸭血清进行HI试验则无法对其结果作出正确判断。

2.2吸附处理法和鸭血球直接测定法的去非特异性血凝效果比较据试验,两法均有10个样本血清完全去除了非特异性凝集现象,去非率达66%。详见表1。

表1 吸附法和直接测定法去非效果比较

注:带﹟号表示非特异性凝集

由表1可见,在10个被去除非特异性血凝抑制现象的血清样本中,有6个样本的测定效价完全相同。不同的4个样本中,有3个样本鸭血球直接测定法的测定效价比采用吸附法的测定值高1效价,即有稍高的灵敏度。

2.3三种检测方法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如以常规检测法效价为标准,其它两法则与其有较高的符合率。详见表2。

表2 三种检测方法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由表2可见,以试验1(常规检测法)的效价为标准,试验2与试验1比较:有11组样本效价相同,其余有4组相差±1效价;2组高1效价,2组低1效价,两者差异不显箸(P>0.05)。试验3与试验1组比较有11组样本效价相同,其余有4组相差±1效价;3组高1效价,1组低1效价,两者差异不显箸(P>0.05)。试验3与试验2比较有11组样本效价相同,其余有4组相差±1效价;3组高1效价,1组低1效价,两者差异不显箸(P>0.05)。

综上所述,相应的三种检测方法试验结果,其差异不显著(P>0.05)。即采用吸附法和鸭血球直接测定法所得结果基本可信。

3小结与讨论

3.1本次鸡红细胞和鸭血清进行的血凝抑制试验,因非特异性凝集而无法判定结果者占20%,且主要集中在同一个群体,如果不去除非特异性凝集,则无法对试验结果作出正确评判。

3.2采用鸡红细胞沉淀吸附法和鸭红细胞直接测定法,均能大部去除鸭血清中的非特异性凝集因子,能基本满足一般检测的精度要求,两者比较,各有优缺点:如用吸附法,则可用统一浓度的工作抗原和无需配制另一种血球悬液,但工作量较大,耗时较长。直接测定法,比吸附法则有稍高灵敏度,但仅能用于鸭血清。

3.3血凝抑制试验中,用于吸附法的鸡血球浓度和应用比例较多,笔者为了精确效价计算故选用了本试验中的比例参数,有否影响去非率,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3.4试验证实三种测定方法,除试验1中的非特异性凝集外,其他效价的误差较小,结果可信。

中图分类号:S85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307(2016)02-0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