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以株洲市为例

2016-04-26 03:22邹瑞睿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株洲412001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协同发展区域经济

邹瑞睿(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以株洲市为例

邹瑞睿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摘 要: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能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能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研究发现株洲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存在以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类为主,专业重复设置情况严重,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吻合度有一定的差异等问题;进而提出全面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结构,培育新兴、边缘专业,推进职教科技园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功能等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职业教育能很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株洲产业结构的转变、经济的不断发展,株洲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远远赶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株洲的产业结构正处于变化中,这就要求其他各种经济要素相应地发生变动,其中最难变动的就是劳动力配置结构。

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高职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及人才培养须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

1 株洲市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株洲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工业是株洲的立市之本,也是兴市之途。株洲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是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硬质合金研制基地、电动汽车研制基地,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

1.1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014年株洲全年GDP突破2 000亿元,达到2 160亿元,增长10.5%;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1 000亿元,达到1 013亿元,增长11.6 %;完成公共财政收入264亿元,增长1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 837亿元,增长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亿元,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 453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 430元,增长11.8 %[1]。通过表1可以看出自2010年至2014年株洲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第二、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两者之和占整个GDP的比重为92.1%。2014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60:32调整为7.9:59.3:32.8。与去年同期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降低0.1个和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3%、62.7%和34%[2]。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三次产业结构的趋势是由“一、二、三”向“二、三、一”最后演变为“三、二、一”的这种趋势。株洲目前这种“二、三、一”的结构类型是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

表1 株洲市近5年三大产业比重及增长情况(%)

1.2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新兴优势行业增长较快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食品和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纺织服装及鞋帽制造业六大行业,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制造工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从表2中可以看出六大行业产值每年都有所增长,利润增长主要靠主导行业拉动。2015年一季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三个行业共实现利润19.16亿元,占全市全部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75%。受益于需求持续增长和扶持政策刺激影响,电子信息、医药制造、轨道交通等新兴行业保持较快增长[3]。“十二五”时期,将着力在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冶炼化工、服饰、陶瓷等领域打造5个千亿产业集群。

表2 株洲市近5年工业六大行业比重及产值增长情况(%)

1.3 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明显,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株洲三大主导行业、新兴行业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株洲在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加大企业服务力度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都需要职业教育助推发力。

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在工业企业中逐渐发展成为常态,部分企业招工用工难问题比较突出。2015年株洲市一季度全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趋势判断专项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计划招工1.86万人,实际招工1.66万人,存在约10.6%的用工缺口。

2 株洲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株洲职业教育发达,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全市共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5个;申报建设湖南省职业教育重点实习实训基地3个,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3个。

2.1 专业设置以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类为主

株洲目前有高职院校5所,中职21所(含高职举办中职部和民办职校),技工院校9所。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2.9万人,在校学生8.7万人,毕业生2.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6万人,在校学生4.6万人,毕业生1.7万人。在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各种因素中,区域经济结构对专业设置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大部分院校都能够依托相关行业和企业办学,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全市现有1个国家精品专业,2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5个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群,27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示范性特色专业。35所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涵盖了17个行业大类,共有343个专业点数,其中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的专业点数最多,总共占57.44%。

表3 2015年株洲市招生专业结构设置情况

2.2 专业重复设置情况严重

35所职业院校中有24所开设了加工制造类专业,25所开设了信息技术类专业,27所开设了财经商贸类专业,大部分学校开设了机械制造、计算机、电子信息、模具、数控加工、焊接、会计、电子商务等专业。同时也可以看出,职业院校对教学设备投入少、对实训基地没有特点要求的社科类专业开设比较多。专业设置重复情况较严重,应适当调整招生计划。针对株洲电子信息、医药制造、轨道交通等新兴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应增设医药制造等专业。

2.3 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吻合度有一定的差异

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基本上适应了株洲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设置的专业数和招生人数与第一产业对地区GDP贡献率相接近,但是与株洲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经湖南省统计局核定,株洲2015年上半年实现第一产业总产值70.47亿元,增长3.9%,增速全省第二。其中牧业贡献最大,占总产值的50.7%。而对牧业贡献最大的是生猪饲养,贡献率高达42.9%。[3]但是35所职业院校中只有6所开设了农林牧渔类专业,6所中大部分开设的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只有一所学校醴陵市渌江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农产品质量检测、水产养殖类等专业开出率为零。

株洲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开设的专业和招生人数都集中在制造大类、信息技术大类、财经大类,共占57.44%,但是专业重复设置情况较严重。2015年株洲新能源产业快速投产,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陶瓷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医药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新能源类专业只有一个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医药卫生类开设专业较少。目前针对第三产业主要设置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家政服务、社区康复、体育保健等专业少有涉及。

3 株洲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3.1 全面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专业群

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怎么样取决于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是否吻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收集、统计、发布区域内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等方面信息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委托第三方调查分析各高职院校及各专业的半年后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职业院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全面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通过制定专业布局规划,引导职业学校依托区域需求和现有优势,做强做大主体专业、特色专业。对办学水平低、社会需求不旺、办学特色不强、重复设置的专业予以停办。

对接株洲千亿产业群及新兴产业、优势产业,重点建设好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航空、服饰和陶瓷等10个品牌特色专业和10个特色专业群,完善服务化工、医药、健康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专业体系。充分发挥各级产业协会、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成立覆盖全市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市场需求[4]。

3.2 对接区域产业结构,培育重点紧缺专业,新兴边缘专业

高职院校专业的布局与发展,直接关系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对区域产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应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保证高职院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专业建设与教学;设立专项资金,引导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对应区域支柱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供求缺口较大的紧缺专业,服务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

另一方面,株洲职业院校应依据地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针对目前专业布点的实际,挖掘自身的资源条件,并联合市内教学资源,培育与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对接的新兴、边缘、交叉专业,实现职教专业体系对经济产业体系的全覆盖、学校重点专业对全市重点产业的全配套,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使职业教育成为株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动力源”。

3.3 推进职教科技园建设,发挥高职教育培训功能,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功能

研究表明,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各重点建设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尤其在交通运输设备、新能源汽车、服装纺织、陶瓷、医药等行业,需要针对员工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株洲职业院校有1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4个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依托这些资源职业院校可向企业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技能实训、职业资格鉴定、生产实践等公共服务。

株洲职教科技园从2009年正式启动建设,目前职教园核心区已初具规模,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基本完成3平方公里区域的建设,湖南有色金属职院、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湖南化工职院等5所院校先后基本建成。2013年,株洲职教科技园被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

加快推进职教科技园建设,创新职教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职业院校自治管理制度[5]。通过职教科技园建设,中高职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模式,称为“职业教育立交桥”,探索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在职业教育体系,让株洲职教城完整对接产业,整合专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功能。按照一校2~3个主体专业大类布局的原则,对接产业,整合专业,提升职教资源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2]株洲市统计局.株洲市2010-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株洲统计信息网,http://www.zztj.gov.cn/.

[3]张灿强.株洲上半年第一产业增长3.9% 增速全省第二[EB/OL].株洲日报数字报刊,http://zzrb.zhuzhouwang.com.

[4]贺安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提供坚实人才保障[EB/OL].株洲教育网,http://www.zzedu.gov.cn/Item/Show.asp?m=1&d=70571.

[5]钟燕.紧跟时代步伐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株洲教育网,http://www.zzedu.gov.cn/Item/Show.asp?m= 1&d=70569.

[6]米红,陈钱敏.厦门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4):27-30.

[7]郑美丽.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J].河南科学学院学报,2011(2):23-26.

[8]陈旭东,樊登柱.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研究—以南通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10-14.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Specialty Setup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Regional Economy——A Case Study of Zhuzhou City

ZOU Ruirui
(Huna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Zhuzhou 412001,china)

Abstract: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specialty struc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can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y's rapid growth on one side,and also can help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Researches show that there exist problems in the specialty setup of Zhuzhou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ties are mainly in manufactur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finance and business;there are serious problems of repeated specialty setups;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specialty setup’s accordance with regional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It further put forward to some advices of comprehensively optimizing the specialty structure to establish specialty groups,jointly coordinating with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cultivate newly-emerging and periphery specialties,and promoting science part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erve the economic society.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ty setups;regional economy;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邹瑞睿(1981-),女,湖南隆回人,硕士,讲师,主研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2015年度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立项课题“长株潭城市群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HQZY1531),主持人邹瑞睿。

收稿日期:2016-01-07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3X(2016)01-0068-04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协同发展区域经济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